“她死得太早,是革命的損失!婦女的損失!也是我的損失!因為我們是衷心相愛的夫妻和戰友啊!但她的死又是黨的光榮!婦女的光榮!也是我的光榮!因為她和我們前後的兩個孩子,都是為革命而犧牲了……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讓我們心裡永遠聯結著親愛與仇恨,一直鬥爭到最後的勝利吧!”——朱瑞在1942年7月7日抗戰五週年紀念日撰寫了《悼陳若克同志》
1941年深秋,沂蒙山區又迎來了日偽軍最為殘酷的一次大掃蕩。那一年,抗日戰爭正處於最艱苦的階段,敵強我弱,幾萬日偽軍的掃蕩慘無人性,實行“三光”政策。我抗日根據地軍民面對日軍的瘋狂掃蕩,也只能選擇突圍轉移。
八路軍突圍的隊伍中,有一名叫陳若克的女八路,她是從事婦委的女幹部(山東省婦女聯合會常委),是朱瑞的妻子。當時,陳若克即將分娩臨盆,突圍的過程中,行動極其艱難,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況對陳若克而言,是多麼絕望和無助。
但是,陳若克還是堅強地移動著步伐,與掃蕩的日偽軍周旋,她心裡非常清楚被捕後的下場。死,對於她來說並不可怕,但是對於即將出生的孩子,她實在是不敢想象。
奇蹟沒有發生,僥倖更沒有出現。1941年11月7日,陳若克還是被捕了。日軍士兵覺得這個女人不簡單,給她吃的東西也不要,問什麼也不應答,眼裡沒有恐懼,臉上沒有恐慌,不像普通的老百姓,就將其關進監獄。
陳若克也是苦命,與朱瑞(時任山東軍政委員會的書記、山東分局的書記)結婚三年,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碰上日軍“大掃蕩”,孩子生下來後患病無法醫治夭折。馬上要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又碰上日軍“大掃蕩”。
11月7日,陳若克和幾名女同志轉移至蒙陰東北部的大崮山頂的一處隱蔽山洞內,日軍的炮火對著山頂猛烈轟炸,山洞內的土塊和碎石被炮彈震得碎裂直往下掉,陳若克雙手護住肚子裡的孩子,心中鎮定而又焦灼。
炮火停止之後,一股日軍使用雲梯登上山頂搜山,形勢危急。隱藏在山洞內的軍民決定再次突圍轉移,轉移途中,有的戰士犧牲、有的負傷、有的走散,陳若克行動極其緩慢,肚子陣痛加劇,孩子即將出生,又與部隊失去了聯絡。
無奈之下,陳若克只好讓警衛員到附近村裡找她的乾孃王換於來接生,王換於還沒來到,午夜時分,孩子出生,搜山的鬼子發現了她們,將她們逮捕入獄。
日軍使用鐵絲將陳若克手腳捆綁起來,關在一間屋子裡審問,陳若克什麼也不說,絕食一天一夜。沂水城的日軍聽聞抓獲一個不同尋常的年輕女人後,命令將陳若克送往沂水城的日軍憲兵司令部。
偽軍將陳若克捆在馬背上,將剛出生的女嬰赤身裸體丟進馬料袋中,一起送往沂水城。飢寒交迫,又被馬的草料扎得很痛,女嬰一路哭哭啼啼,陳若克看在眼裡,痛在心中,卻又無可奈何。在日軍憲兵司令部,憲兵大隊長親自審問陳若克:
憲兵隊長親自提審:"你是哪裡人?"
" 聽我是哪裡人,我就是哪裡人。"
"你丈夫是誰?"
我丈夫是抗日的。"
看到日軍不說話,陳若克催促道:"還問什麼呢?快點槍斃好了。"
日軍惱羞成怒,他們把陳若克按在地上,用紅烙鐵壓在她的背上,她慘叫一聲,昏死過去。醒來後,日本人再問:"你是幹什麼的?"
"我是抗日的。"
"你丈夫是幹什麼的?"
"(我丈夫)就是打你們的。"
之後,無論日軍問什麼,陳若克都一言不發,惱羞成怒的日軍使用燒紅烙鐵從臉部一直烙到腳部,陳若克遍體鱗傷,昏死過去,一滴眼淚也沒有流下。
日軍將陳若克抬進牢房,獄友們看到陳若克的慘狀,還有小女嬰餓得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忍不住流下眼淚。陳若克醒來後,卻安慰悲傷的獄友們:
“哭什麼?我們是中國人, 中國人就有中國人的苦痛。哭有什麼用處?”
有時候,漢奸賣國賊比敵人更可怕,對付其同胞們手段更毒辣!偽軍向日軍獻計:“折磨她剛出生的女兒逼供,絕對有收穫!”日軍採納了偽軍的建議,但卻換了另外一種手段,派人給陳若克送了一瓶牛奶,偽軍(翻譯官)假裝和善地勸說道:“我們知道你是八路,很堅強。你也是孩子的母親,難道一點都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
陳若克看著女兒乾癟的小嘴,微弱的氣息,心都碎了。但是,她心裡更清楚,即使屈服了,日偽軍也不會放過小女兒,她見過了太多日偽軍的殘暴行為,日軍的兇殘世所罕見,犯下的罪惡罄竹難書,令人髮指的殘忍行為無法用言語形容。
況且,在陳若克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屈服”二字,她猶豫了片刻之後,將牛奶狠狠摔到地上,斬釘截鐵地回答:“要殺就殺,要砍就砍,少來這一套。”日軍不再勸降,知道再怎麼折騰也是白費功夫,決定將陳若克母女殺害。臨刑前,陳若克竭盡全力給了女兒最後的“愛”。
陳若克把自己裹傷口的紗布拆下來做了一頂小白帽,又從自己破爛不堪的內衣上撕下一條紅布,疊了一個小五星縫在帽子上,然後帶在女兒頭上。然後艱難地攬過孩子,咬破自己的手指,把流著血的手喂到女兒的小嘴裡,說:"孩子,你來到世上,沒有吃媽媽一口奶,就要和媽媽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你就吸一口媽媽的血吧!"
11月26日,日軍將陳若克母女殘忍殺害,並將陳若克的頭顱割下,屍首沒有一塊完整的地方,行刑的日寇在她們身上連捅了27刀!日軍派出士兵專門看守陳若克母女母女的屍體,不准他人收屍下葬。後來,抗日人士花錢買通看收官,才將屍體收走,交給了陳若克的乾孃王換於,王換於變賣了家裡的3畝薄田,打造了兩口棺材,將她們安葬。
也許有人說,陳若克的心好狠,自己的生死可以不顧,哪能對女兒的死無動於衷呢?我想說的是,請不要拿現在的社會標準和眼光去評判革命先烈。今天的幸福生活,包括我們還能用“正常的人情世故”去“指指點點”,這些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超乎尋常的犧牲換來的……
當今世界,我們看看戰亂不斷的非洲,再看看大國博弈激烈的中東,瞧瞧不能左右自己命運的弱國——生活在哪裡的人民有什麼錯呢?苦難、飢寒、疾病、窮困……甚至賣兒賣女,血淋淋,令人悲憤無奈的事情每天都在他們身上上演。
誰又能救得了他們呢?又有誰挺身而出當他們的救世主呢?1840年後的中國,中東和非洲的慘狀也曾在中國上演,所幸的是,我們先輩中的優秀者挺身而出,為了中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前赴後繼不斷奮鬥。
如果,他們沒有選擇抗爭,不去參加革命,以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家世背景,很多人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祿,一生錦衣玉食,至少可以過上富足的中產階級生活,好好疼愛自己的兒女,孝順自己的父母。但他們選擇了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鬥爭,舍小家為大家,不顧生死,只為挽救苦難的中國,救億萬老百姓於水火之中。
這種博愛,非常人能夠理解和接受,向最美抗日烈士致敬,永遠緬懷革命先烈!
全國解放後,沂蒙人民為永遠紀念這位"威武不屈"的抗日女英雄,把陳若克烈士遺骨遷葬在孟良崮烈士陵園,併為其樹碑立傳,教育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