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房子的價值如何判斷
同樣100平米的房子,在鶴崗值8萬,北京三環至少500萬。在我看來至少有以下幾個因素:城市配套(醫療、交通、衛生環境)、工作機會和平均收入、教育資源(一本分數和錄取率)、養老金標準、水資源和空氣。
前面幾條好理解,最後的水資源和空氣我解釋一下: 經常出差和旅遊的朋友會理解,有的地級市或者縣城的水的味道是不同的,有鹹的、發澀的、鹼水味道、或者非常渾濁。我曾經看到一個旅遊景點附近,一邊開採石油,另一邊養著螃蟹、種著稻子。就是再不打化肥和農藥,看到這樣的種植,你敢吃嗎?沒辦法,中國太大了,為了發展經濟,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只能先汙染,後治理。先保大城市的飲用水安全,小地區,沒辦法,先填飽肚子,現在管不過來。
大家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了,水資源關係到你自己和自己全家的平均壽命,你說重要不重要?
全國就4個一線城市,十幾個二線城市,再有就是省會。咱們現在勞動人口,都想往這些理想的地方扎,進來了意味著後代享受優質的教育、醫療、大量的工作機會、方便的出行和低廉的交通費用、高額的養老金、安全的水資源和空氣、比平均數高的壽命。衡量以上的這些綜合條件只需要一個尺子,就是房價!勞動人口越希望進入的城市,房價越高。
二、單獨談論中國房價未來漲跌是無意義的,要分開看,組團看
總有人說中國未來人口驟降、房子多如蔥,然後房價應該下跌。咋一看邏輯沒問題,但是仔細一想是經不起推敲的。不用說未來多如蔥,現在很多城市的郊區房子已經多如蔥了,有賣不出去,爛尾的,因為地段偏遠,沒有配套和交通,即使很便宜,也是賣不出去的。
未來中國人口驟降、地段偏遠沒有配套和交通以及工作機會的房子更加多如蔥,這些房子比現在還要便宜。如果這樣說,我是認可的,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正確的廢話。
看明白了我第一條的,就會知道,價值越高的城市,與你競爭的永遠是勞動力人口,包括本地土著勞動力人口和小城市及廣大農村勞動力人口。只要勞動力人口一直往優質城市湧,就會支撐這個城市的價值,這與全國總人口沒啥關係。畢竟現在優質資源全在這二十個城市中,除非某個城市拒絕外來勞動力人口(北京)。
人口下降,最受影響的就是那些中小城市、縣城了。本來比大城市和省會競爭力就差,人口外流厲害,再加上勞動力人口不斷下降,更沒人居住了,未來會有更多的鶴崗。這麼說房子如蔥也是沒錯的,但前提一定要加限定條件,就是三四線中小城市。
只預測未來全國平均房價論斷在我看來就是耍流氓、玩偷換概念。我用得著每天關心鶴崗或者一個五線城市每年房價是漲了50還是跌了100嗎?北上廣深才是大部分人關心的,關係到入場券的難易程度。
討論房價的漲跌一定要分開看,北上廣深屬於第一梯隊,房價也應按照發達國家標準看待。拿全國平均收入來衡量一線城市的房價也是刻舟求劍,沒有任何可比性。
十幾個新一線城市和省會屬於第二梯隊,房價屬於中等發達國家。哪個城市比較靠前完全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也許某年一個政策和規劃,帶來鉅額的資金和機會就會使其升至一線城市。第二梯隊在我看來也是投資機會最大的,靠的是眼光和運氣,後面我會例項說明。
剩下的中小城市屬於第三梯隊,房價屬於發展中國家標準,也是投資風險最大的。房價不低,有些也差不多1萬多了,但是潛力有限,發展機會有限,這樣的資產很危險。
徹底被放棄的小縣城和小城市,沒有任何亮點和特色,人口現在顯著流失,只有老年人存在,屬於第四梯隊。但是喜歡賭博的玩家可以在這裡面淘金,比如17年的雄安,去年的丹東,分分鐘翻幾倍。特點是房價低的不能再低了,就是少量投資也不會賠太多。
還有一種屬於強特性旅遊城市,比如廈門、三亞、青島等。具有其他城市不具備的旅遊資源,沒有對比和標杆,這種房子會忽高忽低,很容易接盤。外部環境越穩當,這種房子的價值會緩慢增高。
本人做一個預測,就是未來二十年後,中國房價會兩極化,大城市門檻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高,小城市無人問津,逐漸凋零。參照現在的A股,既有1200元的茅臺,又有大量低於2元以下的股票和退市股。
三、 現在該不該上車?該不該投資?住房不炒的真正含義
你要分開來看。如果你是剛需,比如快要結婚、孩子入學等不可抗因素,還是不要等了,別因小失大,為了便宜幾萬塊錢把大事耽誤了,後悔莫及。本人深有體會,後面會說。
如果你是為了投資,那就按照標準來:
第一,看一下打算買的房子所處城市,要選屬於第一、二梯隊,再次一點,也必須是省會。這樣先保證你在短期被套的情況下,只要資金鍊不斷、將來有人去接你的盤。
第二,買入後,要判斷兩年內房價是否能夠上漲50%。買入房屋稅費成本平均4-5%,也許還有2個點的中介費,這就5-7個點。貸款7成,利息5-6之間。你持有兩年的淨成本大概是15-17個點,每年增加5個點的利息成本。也就是說一套房子,100萬買入,2年內漲到150萬,僅僅能賺30萬。這是在非常順利的情況下,如果遇到政策轉向,限售或者限購,基本就會被悶在裡面3-5年,房子是5年漲到150萬了,你基本是平手,僅能賺不到15萬。如果本輪城市房價漲幅很小或者沒漲,或者剛剛啟動,一定要迅速下手,直接去買新房商品房,好處是沒有中介費,賣家不會毀約。如果在漲幅末期或者再平穩期,建議觀望。
第三,國家政策方針,住房不炒。目前,利息沒有降低,房價維持平穩,建議少蹚渾水,少做左側交易,多做右側交易。目前房價維持平穩,量跌的趨勢其實對持有房產者最不利的情況了。如果上漲,可以隨時選擇賣出。如果快速下跌,可以選擇斷供求生。現在陰跌橫盤趨勢明顯,拖的越長,你投入的資金會越多,到最後無法斷供,老老實實風險自己接著,而不能甩給銀行。
舉例說明:房產100萬,首付30萬,20年貸款70萬,月供4500左右。如果第一年,房產立刻降價到80萬,你可以選擇不還了,認賠30萬,風險扔給銀行,銀行持有大量違約房產,就會為減少損失迅速在市場拍賣,在大量拋售面前,價格立刻下跌至50萬都是有可能的,違約後,你還能50萬買回,降低成本20萬。
還是那個例子,如果用了5年時間房子從100萬變成80萬,你的成本立刻變成57萬(首付30+5年還款額),說什麼咬牙你都得繼續還下去。即使事情不是那麼惡劣,5年時間,房子還值100萬,沒有升值,你的首付比例已經變成了將近6成(57萬),就是突然房子折半你都不可能把房子扔出去了,因為銀行的錢僅僅佔4成,銀行可以輕鬆收回本金。
現在國家就是乾的這個事情,限售限購同時出手,鎖死買方和賣方,就鎖你5年。5年時間內沒有流動性,無法大漲大跌,即使低了,政府還能拖一下,不會拖不住。都乖乖的還款,5年後,幾乎變成首付6成,銀行風險消失,即使房價隨便跌,也都會老老實實把款還完了,不會出現金融風險。炒房的那個時候早就熬不住了,資金成本就拖死他們,但凡能夠堅持住的,不會斷供。自住即使是那些恐慌性買入,無法還款的,銀行也不會收回房屋,只不過變成了共有產權,沒還清貸款前,賣不了,只能住。以上這兩種情況都是少數,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惡意斷供。
住房不炒的本質就是炒房的讓你把錢還了,增加炒房成本。自住的怎麼都好說,政策法規託底。現在就是還款時間,投資的,沒有太好機會的時候還是忍一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