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是治肝鬱氣滯、脾溼鬱熱、胃失和降的常用方。對於氣、血、痰、火、溼、食諸鬱,都有行氣解鬱的功效,精神憂鬱、胸脘痞悶或刺痛、吞酸或嘔吐痰涎、、納食不消等證都可使用。
越鞠丸中香附理氣,為血中氣藥,佐以川芎活血行氣,二藥同用,協同增效;蒼朮燥溼健脾,梔子清三焦鬱火,神曲開胃消積。分別用治氣、血、火、溼、食諸鬱,而沒有化痰專藥,越鞠丸又怎麼治痰鬱呢?
脾主運化,將胃、小腸、大腸等吸收的水液上輸於肺,再透過肺的宣發肅降作用輸佈於全身以發揮滋潤與濡養的作用,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佈散,水溼停聚則生痰飲;肺主宣發肅降,將脾所轉輸的水液佈散到全身以營養臟腑器官、四肢百骸,若肺失肅降,則會導致津液代謝障礙而形成痰飲。痰溼的形成與肺、脾兩髒密切相關,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
痰溼形成既與脾失健運有關,又與肺失宣肅有關。越鞠丸中蒼朮燥溼健脾,脾運化水液的功能正常痰飲也就無從生起;香附行氣解鬱,氣機通暢,津液輸布正常,就不會瀦留而成痰飲。該方既能燥溼化痰,又能行氣消痰,所以不加化痰藥也有很好的解痰鬱的作用。方中雖然沒有治痰之藥,但燥溼藥消除了痰形成的根源,行氣藥疏通了散痰的通道,從根本上杜絕了痰鬱,此謂“治病求本”。如果痰鬱過重,也可以適當加半夏、陳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