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是我科常用方劑之一,該方出自《傷寒論》《金匱要略》,《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法》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髒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髒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痢。”
《金匱•趺蹶手指腫轉筋狐疝蛔蟲病脈證治》:“蚘厥者,當吐蚘,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髒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原方組成、製法及服法: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六兩(去皮),人參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夜,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自《傷寒論》後眾多醫家將烏梅丸列於驅蟲方之首,而近現代,烏梅丸早已脫離了“驅蟲”這一侷限的治療空間,被一些中醫大家所看重,清代醫家柯琴首次提出“烏梅丸為厥陰主方,非只為蛔厥之劑”,吳鞠通指出“烏梅丸寒熱剛柔同用,為治厥陰、防少陽、護陽明之全劑”。烏梅丸之所以列入各版方劑學教材,不僅因其可治蛔厥、久痢,更重要的是可治厥陰病之寒熱錯雜。
第一,厥陰病病機為寒熱錯雜。
清·吳謙《醫宗金鑑》認為:“厥陰者,陰盡陽生之髒”。即厥陰是三陰之盡,陰極陽生。既然陰盡陽生,那麼厥陰就是順接陰陽的地方。厥陰肝木生於腎水而孕育心火,下為水,上為火,一髒而具水火之性,故容易寒熱夾雜,就如《諸病源候論》所言:“陰陽各趨其極,陽並於上則上熱,陰並與下則下冷”。
厥陰病病位在肝,肝屬木主春,其政舒啟,其德敷和,喜升發、條達、疏洩;肝又為風木之髒,內寄相火。春乃陽升之時,陽氣始萌而未盛,最易為陽氣不足而春氣不升,致生機蕭條。厥陰陽氣虛餒而致陰寒內生,故烏梅丸以眾多辛熱之品,共扶肝陽,以使肝得以升發舒啟。
再回看傷寒論厥陰病提綱所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此提綱所述即為寒熱錯雜。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三症,乃相火內鬱而上衝所致,臨床症狀上還可見口乾目澀,失眠多夢。肝陽虛餒不得疏土,則有飢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此為髒寒之徵。
第二,烏梅丸的方藥配伍恰中厥陰病病機。
方中烏梅為君藥,其酸味最強,味酸入肝經,能斂陰、柔肝以制木;又性溫,且具有生髮之性,張隱庵說烏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氣上升,則逆氣下降矣”。《神農本草經》還記載烏梅可以“除熱煩滿,安心”,這對“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又是很好的對症治療。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論及烏梅丸證曾言“此病水寒火熱,木枯土敗。方用附子、蜀椒、細辛,溫水寒,而培木氣之根。黃連、黃柏清火熱,以保木氣的津液。桂枝、當歸溫養木氣,以息風氣。人參乾薑以溫中補土。烏梅大生木液,而補木氣。風盛則木氣自傷,惟烏梅能補木氣也。水溫火清,木和土復。陰陽平和,運動復圓,是以病癒。”烏梅丸組方在溫肝的基礎上調其寒熱,寒熱並用,調理陰陽,緊扣厥陰病病機肝陽虛,陰寒內盛,寒熱錯雜,故為厥陰病篇的代表方劑。
第三,臨床上以肝腎脾有寒為主的腫瘤疾病,辯證屬寒溼為主、寒熱錯雜,如胰腺癌、淋巴瘤、腹膜後腫瘤、肝癌、腸癌、部分肺癌、腹股溝等寒溼偏重的腫瘤,均可用烏梅丸治療,通常症見畏寒,噁心嘔吐,腹部時時出現包塊,頑固性腹瀉,上腹痛,脈左關沉而無力等。
該患者胃印戒細胞癌,也是寒溼為本的腫瘤之一,根據辨證又兼痰火,屬於肝陽虛為本,寒熱錯雜之證,故當以烏梅丸為主方。
蒿芩清膽湯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原文說道:“足少陽膽與手少陽三焦合為一經,其氣化一寄於膽中以化水谷,一發於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溼遏熱鬱,則三焦之氣機不暢,膽中之相火乃熾。故以蒿、芩、竹茹為君,以清洩膽火;膽火熾,必犯胃而液鬱為痰,故臣以枳殼、二陳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氣機通暢,斯膽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洩;使以赤苓,俾溼熱下出,均從膀胱而去。此為和解膽經之良方,凡胸痞作嘔,寒熱如瘧者,投無不效。”
青蒿腦清芬透絡,從少陽膽經領邪外出,雖較疏達腠理之柴胡力緩,而闢穢宣絡之功比柴胡尤勝,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
黃金昶教授臨症中但見脈左關後滑,即為少陽相火夾痰之象,給予蒿芩清膽湯,與烏梅丸組合,一溫肝、一清膽,巧妙呼應。
安魂湯加強養肝血,潛肝陽之力,綜合全方,使肝體得溫,肝血得養,肝火得潛,使虛損的肝得到全方位的“保養”,又使膽火得清,痰溼得化,膽腑恢復清明。
這類消瘦不在脾腎,再予食慾方,患者越發消瘦,當出現肝經循行處消瘦明顯,伴失眠的時候,我們應當想到從肝論治。
可見作為腫瘤科的醫生,雖然控制腫瘤是我們的第一要務,可這並不是終點,體重下降和睡眠差都是腫瘤患者中常見的困擾症狀,嚴重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能在控制腫瘤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才是一名中西醫結合醫師的優勢所在。腫瘤治療的路上,我們不能滿足。
作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針灸微創腫瘤科 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