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非常貴重的,我們有必要好好愛護它。
立春之後,該如何養生呢?
閱讀經典
《黃帝內經》裡寫:“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以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關於春季養生的道理與方法,古人已經寫得明明白白。我略作翻譯、總結,分享給諸位。
指導原則
中國文化提倡天人合一。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員,如果想要生活得好,就要順應自然規律,順勢而為。
所謂“春”,以立春為始,直至夏至。這三個月,稱為春季。春三月,萬物生髮,天地回暖,一切都活動了起來。一掃冬日素裹,呈現出綠意盎然的生機。
以敏感觀察自然,以覺受體驗天道,而後歸順之。
作息方面
一改冬日“早臥晚起”的習慣,立春後,應“夜臥早起”。天黑了,就睡覺,天矇矇亮,便起床。不可再睡懶覺哦。
春假裡,想必許多人已作息大亂,肆無忌憚地熬夜、補覺、睡懶覺。但如果你想身體更健康,為一年的狀態打好底子,就要改一改這習慣,適當地自我約束,讓身體順應自然變化。
那麼,起床以後幹嘛呢?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在庭院裡邁開步子,走一走。讓身體活動開。女生可以披著頭髮,穿寬鬆的衣服,讓身體得到最大化地舒展與放鬆。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像出籠的鳥兒一般,這時,自在最重要。所謂“使志生”的“志”,作兩重理解。第一重,指心情。早起以後,身體活動開,呼吸新鮮空氣,有一份雀躍的好心情。第二重,指願望、計劃。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帶著好心情,想一想自己的願望,做一番規劃。
推薦大家使用行動日誌,每天早晨將這一天的事項,按照輕重緩急加以排列,做到心中有數。
飲食方面
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一些綠色的嫩芽、嫩菜。例如,豆芽、香椿芽、菠菜、蒜苗等等。少吃葷。上天有好生之德,春季萬物繁衍、播種,這時,儘量不要去傷害這些生命,給它們一線生機。故曰,生而勿殺。
春天,也是養肝的好時機。中醫之木,於空屬東,於時屬春,於色屬青,於髒屬肝,於味屬酸,於竅屬目。
多吃綠色食物,有助於養肝、養目。但不要貪食寒涼之物,應順應回暖,吃點溫熱的。所以,沙拉、涼拌菜、寒涼的飲料、寒性的食物(如海鮮等)要避免。喝點黃酒也無妨。肉類有許多也是酸性食物,會抑制肝氣生髮,少吃或不吃。
待人接物方面
以寬和、溫暖為首。以而勿奪,賞而勿罰。多給予,多包容,少責罰,少寒涼。
古人十分講究,凡事都順應天意天時。漢儒董仲舒《春秋繁露》認為,“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慶、賞、罰、刑為帝王的四種執政行為,要與四季變化相適應。董仲舒認為,春夏應該行賞,秋冬才可行刑。故有“秋後問斬”之說。
在明清的律法中,死刑被分為立決(立即執行)和秋後決(秋後執行)兩種,慣稱斬(絞)立決/監候。在這裡,秋後處決是被用於與立即執行相對的一種緩期執行方式。由此可見,只要不是那麼過分的罪行,都可待秋後(秋分之後)再處決。
春天,值得慶祝。因為它代表著生機與希望。不僅對待魚蟲鳥獸要給予一線生機,對待周圍的人,也要給予生機和希望。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說話的時候,多一些鼓勵、允許,少一些刻薄和打擊。能秋後算賬,就秋後算賬。在此之前,給別人生髮、成長的機會和時間。
對待自己亦如是。學著給自己溫暖和鼓勵,耐心地種下成長的種子,悉心栽培,待它日後開花結果。別急躁,別慌張。
怒傷肝啊。心寬則路寬,路寬則天地寬。你有的是機會,一切也都來得及。
畢竟,春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