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喝酒是否有利於健康歷來就有爭議
我常被問到喝酒是否有利於健康,而關於喝酒是否有利於健康這個問題爭論由來已久,推測起來在西方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在我國的古代,對喝酒是否有利於健康這個問題倒是沒什麼爭論,一直就比較辯證,辛棄疾在談到酒的時候說:物無美惡,過則成災。他的意思是不能說絕對說好與壞,而是說過量就不行。李時珍在其醫學鉅著《本草綱目》中也持這種觀點,但是西方的話語體系裡面,對喝酒是否有利於健康一直有爭議,概括起來無非兩派觀點:一派認為適量喝酒有健康,另外一派認為酒本身,特別是乙醇本身就是對身體有害的,所以它不健康,不能飲用。
(圖片來源網路)
這種爭議一直延續到現在的科學界,下面我們舉兩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章簡單做一介紹。
2018年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有一篇文章,它用抽樣調查統計學的方法來分析說,全球每年因各種原因有3200萬人死亡,死亡率中有280萬人是直接死亡於酒精,酒精成為第七大死亡原因。而且說中國有70萬人死亡於酒精,其中65萬人是男性。
我對這篇文章的說法是不認同的,因為他們採用的是統計學的方法,統計學不是揭示因果關係的方法,最多隻能提示相關性。
統計學最重要的是取樣的標準,如果在全死亡的人裡再把全有過飲酒歷史的人找出來,依此就是說飲酒能導致死亡,這是不科學的。那些沒死的人裡面有多少飲酒的也沒做對照來比較。70萬人的死亡就算都跟飲酒有關,這些人具體是什麼情況,這要一個一個地分析。所以文章每年有70萬人因飲酒死亡的案例是怎麼取的樣?在哪調查的資料?這篇文章都沒有提供。全球3200萬人死亡,3200萬個資料又是怎麼來的?根據什麼調查的?文章沒有提供。
新增18202991745邀請進入李尋品酒群
這篇文章非常不嚴謹。不要以為英國的雜誌就完全是客觀的,《柳葉刀》從過去到現在發表的很多文章是可以質疑的,有些已經被科學史證明明顯是錯誤的。
持有相反觀點的文章,我引用一篇最近的,2021年第五期《中國食品學報》上的文章,這篇文章由孫寶國院士領銜,作者還有黃明泉和王娟兩位研究人員。文章標題為《白酒風味化學與健康功效研究進展》,《中國食品學報》也是一個權威雜誌。在這篇文章裡對關於白酒健康作用的國內外多項研究進行了綜述,羅列了認為白酒對健康有用的11個方面。
1、是有抗氧化作用;
2、抗炎作用;
3、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的影響:適量飲酒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冠心病風險,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控制或緩解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降低高血壓的患病風險;
4、對腦卒風(中風)的影響:調查顯示適量飲酒、少量飲酒的人患腦中風的風險最低;
5、對糖尿病的影響:表明適度飲酒(啤酒、葡萄酒、烈酒,12~24 g 乙醇/d)對於緩解 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具有積極的作用,而少量或者重度飲酒不利於病情的緩解。另外,適量飲酒還可以降低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6、對血糖和血脂代謝的影響:結果顯示適量飲酒有利於調節血糖和血脂的代謝;
7、對肝臟功能的影響:乙醇對於肝臟有損傷,而白酒不等於乙醇,現有多項研究顯示一定劑量範圍內白酒不僅對肝臟功能沒有影響,還可以起到緩解疲勞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狀的作用,同時白酒中的微量成分還可以緩解乙醇造成的肝損傷。與伏特加酒相比,中國白酒能抑制乙醇代謝引起的氧自由基的上升,對人體肝臟損傷較小,推測與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有關,如酚類、萜烯類、吡嗪類等;
8、對抑鬱症的影響:適量飲酒可以減少老年人的抑鬱症狀;
9、對老年痴呆與認知的影響:適量飲酒可以降低痴呆症的風險,提高認知水平;
10、有調節免疫活性的作用;
11、其他方面的作用,飲酒與死亡率關係也很密切,飲酒與總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呈現J形或U形,總體上與不飲酒者和重度飲酒者相比,低至中度飲酒者的死亡率降低。
這些研究總的看法是表明適量飲酒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雖然可能存在個體和性別差異。
當然,這些說法是否可靠,在同一篇文章裡面作者已經強調了:“目前對白酒健康因子的研究雖已取得很大進展,但仍存在2個主要問題:一是以上眾多的健康 因子被報道具有功能活性,然而有些缺乏確鑿的證據;二是“量效關係”,很多健康因子的含量在白酒中很低,攝入達到其發揮功效的劑量,可能需要過量飲酒,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鑑於此,除對健康因子的功效採用現代科學手段驗證外,還應著重考慮這些健康因子的協同作用,即將白酒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功效。”
《柳葉刀》的文章和《中國食品學報》上的這篇文章,代表兩派不同的觀點,但是透過這兩篇文章我們卻可以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那就是無論是用統計學的方法,還是其他的科學研究方法,目前在科學上對飲酒是否有利於人體的健康還沒有形成確定的結論,還是在研究中的問題。
二、回到古老的智慧
既然現代科學對於飲酒是否有利於人體健康還莫衷一是,沒有確定的結論,那就還是回到我們古老的智慧上吧。“酒”這個東西已經存在了近萬年,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很悠久的釀酒歷史,看看漢代的人是怎麼認識酒的,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裡面,他對酒的定義是這樣的:“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
善和惡,我們過去總是從道德上來理解,就是人性善還是人性惡,這個理解沒有錯。但我們想一想,這個“善惡”如果是指人的身體的先天素質來講的話也講的通,所謂酒者,就也,它是隨著人的先天體質的好與差而發揮作用的。
身體好的人,適合喝酒的人,那沒問題,喝了酒就會讓你更健康;身體不好,不適合喝酒的人就有問題了,喝酒不僅不有利於健康,反而有害健康。
不看統計學,只看個案的話,會發現很多飲酒量大而且長壽的案例,例如白酒界的高壽專家,活到114歲高齡的秦含章先生,100歲的時候還在喝酒呢。而也有滴酒不沾的人壽命比較短,如近幾年去世的幾位養生專家,他們滴酒不沾,但只有五、六十歲就去世了。
這些都是個案,但個案也說明了問題,說明人的先天體質不同,有些人喝了酒不僅沒事,反而有助於健康,有些人不喝酒身體也是不行。
人和人的酒量是不一樣的,這個酒量不是練出來的,酒量是天生的大小就不一樣,天生大小不一樣意味著身體代謝酒精能力就不一樣,對於代謝酒精能力強的人來講,既然有這種代謝能力,說明這個物質對他至少沒有傷害,或者說這個物質如果少了的話可能對它的功能還會有影響,所以對這種人來講喝酒是有利於健康的,甚至是必須的。有些人喝一點酒就醉,甚至喝一點酒就過敏,反應很強烈,這種人就滴酒不能沾,喝酒多了對他造成的傷害就大了。
所以關於喝酒是否有利於健康的問題我們不用再看科學研究是怎麼說的了,因為現在的研究路徑、研究方法還沒有獲得客觀的、可靠的結論。
能不能喝酒也不用聽專家說了,得看你自己的身體,讓你自己的身體來說。如果你喝著舒適,而且各項體檢指標正常,那就是有利於健康了;如果你喝了不行,各種體檢指標也不好,那喝酒對你來說就不健康了。這件事情是需要你用身體自己去判斷的事,別人無法替你做出決定。
其實,關於生命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沒有什麼專門的學問,或者任何專家能給出你答案,只有你自己的身體會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