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電影的人會發現,俄羅斯軍隊在二戰中基本都會隨身攜帶一把小鏟子,為什麼?
MPL-50 小型步兵鏟是一種標準的步兵裝備。它的主要用途是加固。但它也被用作斧頭、錘子、槳、槓桿、測量裝置(它的尺寸是標準化的“50”在它的名字中的意思是“50釐米”),甚至用作煎鍋。
它也可用作近戰武器或投擲彈丸。真的,對於必須步行並攜帶很多東西的步兵來說,這是一個全能的好工具。
MPL-50 步兵鏟並不是二戰俄羅斯獨有的。德國人、美國人和其他人有類似的鐵鍬來滿足鞏固和其他需求。現代軍隊也有。小型步兵鍬是丹麥軍官馬德斯·林內曼於 1869 年發明的。俄羅斯帝國非常喜歡它,因此購買了製造和使用這些鍬的權利。
常規戰場上最大的殺手是火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更是如此。在炮火中生存的最有效方法是進入地下,每次你停下來超過幾個小時,挖一個小戰壕是很好的練習,這可以讓您低於地表水平,並提供出色的保護,能夠抵禦來自大多數間接火力 (IDF) 的直接打擊,如迫擊炮、空襲、炮擊等。
並非每個步兵分隊都擁有配備足夠挖溝機的工程單位。士兵們不得不自己用鐵鍬挖掘戰壕和其他防禦工事。因此許多軍隊向部隊發放小鏟子。他們被用來挖散兵坑。受保護的射擊/進食/睡眠姿勢可以挽救生命。特別是在炮火下。起床——行軍/戰鬥——如果你被攔住超過一分鐘,挖個洞。
當面對炮擊時,沒有什麼比讓自己低調更直觀的了。
此外,工兵鏟也是一種厲害的攻擊武器,當所有其他方法都失敗時,短鐵鍬是一種方便的近戰武器。像戰斧一樣。
在《西線無戰事》一書中,主角是一戰中的德國步兵。他只用一把鐵鍬作為他的武器就可以衝進英國的戰壕。他發現這比在黑夜中試圖在戰壕中揮動長步槍更有效。
在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巷戰中,一位名叫科斯洛夫的年僅19歲的新兵,在一次戰鬥中用工兵鏟消滅了10名德國兵。科斯洛伕力氣很大,拿著磨利了的工兵鏟就直接朝著德國人的腦袋和脖子招呼,基本都是用開瓢的方式幹掉了敵人。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並沒有改變,在芭堤雅海灘散步時,每個人仍然拿著一把鐵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