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老四川”招牌菜品:北京烤鴨。(受訪者供圖)
“老四川”招牌菜品:檸檬脆皮蝦。(受訪者供圖)
“老四川”招牌菜品:香辣仔雞。(受訪者供圖)
1993年,胡曉軍懷著“出國看一看”的初衷踏上赴美之路,意外地開啟了他在美國中餐界的征程。1998年,“老四川”第一家門店在芝加哥唐人街開張,胡曉軍在美國中餐界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辣旋風”。地地道道的川味兒菜餚,娓娓道來的中國美食故事,與時俱進的創新菜品,胡曉軍憑藉這些“獨門絕技”,打造了美國長盛不衰的川菜品牌——“老四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胡曉軍的5家新店陸續開張,他的川味兒美食,以“熱辣之滋”溫暖更多人的胃和心。
“川味兒”初闖美國
回顧近30年的赴美打拼之路,所有故事的開端要從位於四川成都的蜀都大廈講起。
20世紀90年代初,剛剛投入使用的涉外賓館蜀都大廈是四川成都的地標式建築。1992年,我大學畢業3年,已在蜀都大廈賓館擔任副廚師長,在成都也經營著自己的餐廳。有一次,美國華圓集團(Szechuan House)的一位負責人來蜀都大廈用餐,對餐廳的川菜十分滿意,想認識一下做菜的廚師。見到我之後,他沒想到我這麼年輕,問我願不願意到美國工作。
去不去美國?意外獲得這個機會後,我心裡猶豫了許久。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形勢如火如荼,各行各業都湧現許多發展機遇。我的孩子剛剛出生,我在成都的餐飲事業順利發展,生活安逸美滿。但考慮到美國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華圓集團當時在美國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中餐館,我抱著“出國看一看、學一學”的心態,踏上赴美之路。1993年10月18日,我拿著特殊人才簽證來到美國芝加哥,為華圓集團工作,期間為集團旗下餐館培訓中餐廚師。
剛到美國時,我非常想家,想念四川無辣不歡的日常飲食,想念成都熱鬧歡騰的生活,尤其想念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在美國朋友的鼓勵下,我逐漸習慣美國的生活,也對美國中餐業市場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開一家做正宗川菜的中餐館!這個念頭在我的心裡紮下了根。
1998年1月1日,經過近一年的籌備,“老四川”第一家門店在芝加哥唐人街開張。這是當時芝加哥唐人街唯一一家非廣東籍僑胞開辦的中餐館,也是美中地區第一家正宗的川菜館。
川菜掀起“辣旋風”
“老四川”第一家門店開業後,迅速在芝加哥中餐界引發了一陣“辣旋風”。當時,中餐界不少同行都覺得,“正宗川菜太辣了”,質疑的聲音接踵而至。
讓美國人愛上地道川味兒,是我開辦中餐館的“執念”。但是,一切從零開始,如何讓更多旅美僑胞和當地民眾接受川菜,愛上川菜?為此,我費了很多心思。
“老四川”開業的前3個月,除了請廚師把菜品做好,請服務員把服務做到位,我沒有直接為餐館做任何廣告,而是另闢蹊徑,打了一手“文化牌”。為了讓顧客瞭解川菜背後的豐厚歷史文化底蘊,我把每道菜相關的歷史文化故事寫下來,翻譯成英文,培訓服務員給客人介紹,讓客人瞭解每道菜蘊含的有趣中國飲食文化。與此同時,我應邀參加芝加哥電視13臺每週六播出的美食節目,每週為觀眾講解一道中國菜;還給當地華文媒體《中國之星新聞》報紙投稿,每週刊登一篇中國美食相關的文章;此外,我還積極應邀西北大學、普渡大學等高校和烹飪學校演講,講解中餐烹飪技術和中餐文化,在芝加哥市文化中心、芝加哥美食節等場合介紹、展示中國飲食文化。憑藉這些推廣活動,“老四川”慢慢被當地僑胞和主流媒體認識和認可,打響了知名度,餐館的客人也越來越多。
隨著“老四川”生意越做越大,分店越開越多,我們的菜式也在不斷增加、創新。如今,我們既有水煮牛肉、回鍋肉、麻婆豆腐等經典川菜,讓僑胞嚐到原汁原味的家鄉菜;也有麻辣香鍋、青花椒系列“新派川菜”,緊跟國內川菜流行熱潮,讓新到美國的留學生、新僑嚐到新鮮熱辣的川菜;此外,辣辣辣熗鍋魚、山椒雞、脆皮蝦等“老四川”開發的“創意菜”,芝麻雞、脆皮雞、甜酸雞等經典美式中餐菜品,都獲得許多美國顧客的喜愛。“老四川”獨特又多元的川菜品類,精準鎖定了不同的“粉絲”群體,獲得越來越多顧客的青睞。
“中國味道”有力量
這些年來,“老四川”帶來的中國川菜越來越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可。
“老四川”的香辣仔雞等菜品入選《芝加哥論壇報》評選的芝加哥地標菜,樟茶鴨等菜品入選芝加哥最佳菜式。芝加哥許多知名政客都有各自喜愛的“老四川”菜品。芝加哥主流社會把我稱作“中餐界的李小龍”,《芝加哥論壇報》授予我社群英雄獎,我連續兩屆入選經典權威雜誌《芝加哥雜誌》“芝加哥最具影響力百人榜”,是100多年來榜單中唯一的亞裔成員。我一直認為,這些榮譽不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充滿魅力的中國川菜。讓美國人愛上正宗川味兒,這個創業之初的“執念”,我終於實現了!
如今,“老四川”在全美已有17家分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逆勢保持穩定的拓展速度,新開5家分店。除了“老四川”,我曾打造了“老北京”“老上海”“老友聚”等系列“老”字號中餐品牌,最近還開發了“湖鄉香”“串串香”“姚姚酸菜魚”“粗菜淡飯”等眾多中餐品牌。我相信,飽受中華文化滋養的“中國味道”,有源源不竭的能量,將不斷溫暖更多人的胃和心。
除了中餐館的經營工作,近年來,我也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外飲食文化交流。2018年,我創辦了美國中餐學會和美中餐飲業聯合會,邀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餐飲界知名人士參與,每年兩次邀請美國主流媒體和美食界知名人士到中國進行“美食尋根之旅”,在北京、上海、成都、眉山等地,風格各異的中國美食讓大家大開眼界,大飽口福。疫情發生後,“美食尋根之旅”被迫中斷,但我們一直蓄勢待發。我們在等待全球從疫情中康復的那一天,繼續帶領美國朋友到更多地方“打卡”中國美食。
在“老四川”創立之初,我親自設計了“老四川”的品牌標識——紅辣椒彎成的字母“C”的形狀。其中,紅辣椒寓意川菜的靈魂——辣;字母“C”是月亮的形狀,蘊含著中國人特有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鄉愁意味;也是中餐英文“China Cuisine”和芝加哥唐人街英文“Chicago Chinatown”的首字母,寓意中華美食在芝加哥華埠開花結果。我一直希望,熱辣川味兒能撫慰海外中華遊子思鄉之心,溫暖中美兩國民眾的胃,也希望能借此弘揚中華美食文化,繁榮華埠社群,搭建中美交流平臺,增進兩國民間友誼。這是我的一直堅持的初心,也是我未來不斷前進的方向。(記者 高喬)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21日 第 06 版)
責編:趙寬
本文來自【海外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