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天覆年間(901—904),朝政腐敗,群雄割據,北方黃河流域興起了以黃巢舊部朱溫為首的勢力強大的軍事、政治集團——後梁王朝。
後梁乾化二年(912)六月,梁太祖朱溫(朱晃、朱全忠)的私生子、萊州刺史、郢王朱友珪殺父弒君,篡奪帝位,改元為“鳳歷”。八月,藩鎮河中的冀王朱友謙對弒君篡位的朱友珪甚為惱恨,連同河中之地一併歸順晉王李存勖。乾化三年(913)二月,均王朱瑱(又名朱貞、朱鍠)與梁太祖的外甥左龍虎統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女婿駙馬都尉趙巖等人起兵討伐朱友珪,將其殺死,登上皇位,史稱梁末帝,復改年號為“乾化”。在這種形勢下,朱友謙又再次歸順於梁,但仍與晉王關係密切。
貞明六年(920)四月,朱友謙為了擴充勢力,起兵攻打同州(治所在今大荔縣),晉梁之爭由此而起。朱友謙先派遣他的兒子朱令德驅逐了同州忠武節度使程全暉,先令朱令德為同州忠武軍留後,繼而想讓其接任忠武節度使,並奏請梁末帝批准。梁末帝起初發怒不準,但又恐其心生怨恨,便準朱友謙本人兼任節度使一職。然而,朱友謙在朝命未下之前,又求於晉王李存勖,晉王則親筆手令允許。由此,朱友謙遷怒於梁,徹底背叛末帝而歸附晉王。五月,末帝聞訊大怒,調遣泰寧(今山東兗州)節度使劉為河東道招討使,率領感化(今華縣境)節度使尹皓、靜勝(今耀縣境)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等圍攻同州。劉
發兵陝州後,先遣使者下書朱友謙,曉以利弊,以行招安。閏六月,朱非但不理,反而一面令其子朱令德拒守不戰,使劉圍城日久不克;一面急向晉王李存勖求援。七月,晉王派遣內外藩漢馬步總管李存審、昭義節度使李嗣昭、代州刺史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質率兵相救。八月,晉兵自河中經蒲坂津西渡黃河。李存審深諳兵法,知梁軍素來輕視河中兵,每戰必窮追不捨,隨即選派晉兵200人混入河中兵內,直衝梁軍劉陣中。劉出千餘騎兵迎戰,搏殺中方知是驍勇的晉兵,大驚失色,被俘50餘騎,大敗而歸。李存審領晉軍趁勢佔領同州以東的朝邑,雙方呈對峙之勢。此時,朱友謙的幾個兒子建議其父且歸順於梁,以退其師。朱勵聲斥道:“昔晉王解吾解縣之急,秉燭夜戰。今方與梁軍相峙,晉將士又不分日夜而來,豈可負邪!”晉軍分兵連夜進攻華州,毀壞華州外城。李存審在朝邑休整後率兵再次進攻劉軍營。劉在無奈之下,率全軍迎戰,結果慘敗,死傷萬餘,退至羅文寨(今華縣城東羅紋鎮),死守營寨不戰。10餘日後,李存審為避免硬拼的傷亡,對李嗣昭說道:“獸窮則搏,不如開其生路,然後擊之。”他下令將戰馬悉數放牧養生於沙苑水草豐盛之處,故意麻痺梁軍。劉不知是詐,見晉軍沒有進攻跡象,連夜率眾逃遁。李存審領晉軍追至渭河邊,殺死、俘獲梁兵無數。劉雖以用兵機智而出名,但屢戰屢敗,元氣蕩然無存。李存審乘勝釋出檄文告諭左右,窮追不捨。劉且戰且退,潰不成軍,一直退至下邽(今臨渭區河北地區)一帶,因無力再戰,便去蒲城拜謁唐帝陵,失聲慟哭後而回。愈戰愈勇的晉軍則長驅直入,一路追殺,直至攻入崇州(治所在今耀縣境內),奪取華原、美原兩縣。
劉敗北後,部將尹皓、段凝向梁末帝密告他與朱友謙為兒女親家,早在兵發陝州時即逗留養寇,以待援兵,終成後患。劉知曉後假託身體有病,請末帝解除兵權,併到西都洛陽養病。不久,末帝密令留守張宗奭用藥酒將劉
鳩殺。三年後,後梁國亡,晉王即位,改國號為唐,史稱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