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當學生,當先生,當戰爭領導者》這篇文章,沒有收入《毛澤東選集》,是201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時《黨的文獻》第6期首次公開發表的。然而,這篇文章對於各行各業的人特別是做宣傳工作的同志,卻是不能不讀的。這裡我就來說說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做宣傳思想工作,就要有既當學生又要當先生的精神,就要“你知道的就當先生,不知道的就當學生,學了以後再去教育他們”。毛主席在這裡舉了馬克思為例。又舉了孔夫子的“循循善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做法,讓人深受教益。
毛主席說:“如果每人都能誨人不倦,不倦地教育人家,團結幹部,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可以團結起來。”他強調:“同志們要肯去講,肯去說,有臺就演講,不要害羞,不會說就練習演說,有機會不演講,有談話機會不談話,就不是共產黨員。大家要有積極地教育人家的精神,就是當先生。”這句話和他在《反對自由主義》中強調的“見群眾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漠然置之,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把一個共產黨員混同於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道理是一致的。
由此延伸下去,我們也可以說,毛主席強調的這些,也是當今黨員幹部必須牢記的政治規矩。特別是宣傳文化系統的黨員幹部,在“得網路者得天下”“資訊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的資訊時代,更要主動的去講去說,自覺學網、懂網、用網,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高透過網際網路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讓網際網路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數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其次,要積極佔領新興自媒體,用好微信、微博、抖音、快手、頭條等“十八般兵器”和在理論上、筆頭上、口才上或其他專長上有的“幾把刷子”,也可以說是“十八般武藝”。我們學了黨的創新理論,就要武裝頭腦、推動工作,就是要學懂弄通做實,就要知行合一,就要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這個問題上,不僅不能當“對挑戰政治底線的錯誤言論和不良風氣聽之任之、逃避責任、失職失察”的愛惜羽毛的“紳士”,也不能當對“庸俗、低俗、媚俗作品充斥”的新興媒體不去佔領陣地的“觀望者”、“局外人”和“吃瓜群眾”。
三是領導幹部帶頭作表率非常重要。“楚王好高髻,宮中皆一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如果領導幹部都不願走網上群眾路線,不願在網上發發聲、聊聊天、潛潛水,對“資訊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視而不見,置若罔聞,那何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呢?
所以,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當學生,當先生,當戰爭領導者》一文,就要利用資訊化時代的網路便利,用好微信微博頭條抖音等新興媒體,特別是頭條號+抖音,宣傳好我們的紀檢監察工作和反腐敗鬥爭形勢,宣傳好我們的文旅興州,發揮“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傳播優勢,積極的去講去說,遵循“資訊時代,移動端是主體,視覺化是潮流,互動化是趨勢”的規律,懂得“領導幹部要親自寫文章”“拿筆桿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領導同志要學會拿筆桿。開會是一種領導方法,是必需的,但到會的人總是少數,即使做一個大報告,也只有幾百人聽。個別談話也是一種領導方法,但只能是‘個別’。實現領導最為廣泛的方法是用筆桿子。用筆寫出來傳播就廣,而且經過寫,思想就提煉了,比較周密”“不懂得用筆桿子,這個領導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等這些道理,努力把黨和政府的聲音普遍傳播到各階層群眾中去,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