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當猿或猴的嬰兒死亡時,他們的母親會持續幾天、幾周或幾個月地整理和儲存這些微小的屍體,即使嬰兒的屍體腐爛或變成木乃伊。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種令人苦惱的行為比以前想象的更普遍。
研究人員最近進行了第一次分析,比較了400多個記錄在案的靈長類母親與死去嬰兒互動的案例,收集了涵蓋50個靈長類物種的一個多世紀的觀察例項。科學家們隨後建立了“最大的靈長類母親對嬰兒死亡反應的資料庫”。
他們還發現,母親和嬰兒的年齡以及嬰兒死亡的突然性等因素會影響母親在嬰兒死亡後對其採取的行動。
自20世紀初以來,科學家已經發表了靈長類動物攜帶嬰兒屍體的描述,在1915年的研究中,報告了一名圈養恆河猴母親將死去的嬰兒抱了五週的案例,母親的行為是母性本能的表現,
這項新的研究分析了1915年至2020年間關於猴子、猿、叢林小動物和狐猴的報告,這些動物傾向於它們死去的幼仔。他們調查的物種中,大約80%表現出攜屍行為。然而,這種活動在類人猿——我們最親密的靈長類親戚和東半球的猴子中最常見。這兩個靈長類動物群體“在死亡後攜帶嬰兒的時間也最長”。
例如,2020年3月,描述了12例狒狒母親在野外帶著死去的嬰兒長達10天的案例。2017年,義大利野生動物園裡的一隻雌性獼猴(舊大陸猴子的一個屬)將死去的嬰兒抱了四周,最終吃掉了這具乾屍。2003年,兩隻幼年黑猩猩死於呼吸道疾病後,它們的母親將嬰兒的屍體搬運數月。
根據這項研究,在不願意放棄死去嬰兒的物種中,攜帶屍體可能是因為嬰兒死亡的原因並不明顯(例如,嬰兒死於疾病,而不是外傷),或者母親年齡小,對死亡的直接體驗不如年長女性。
母性搬運屍體的時間長度可以表明母親和嬰兒之間情感聯絡的強度。
母親與活嬰兒分離會導致母親焦慮。換句話說,分離焦慮可能是靈長類動物攜帶嬰兒屍體的誘因,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非常年輕的未斷奶嬰兒的屍體通常比大嬰兒攜帶的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