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在我國傳統古籍中的地位一直以來都是被肯定的,儒家認為其為五經之首。
《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寫的許多書都以它為範本,做出拓展,這才有瞭如此多流傳下來的警世箴言。
俗語:看人不看臉,熟記這三條口訣,看人一看一個準
一、精於理者,其言易而明,粗於事者,其言浮而狂。
這個句子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對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很深的認識,那麼,他所說的,就很容易理解,也很簡短。反之,如果一個人還不太懂人情世故,那麼,他所說的話,就會顯得淺薄和狂妄。
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識人技能,因為人們很容易理解這種差別。看看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只要看他怎麼說話就知道了。如果他能用一兩句話來點明問題,給你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才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且他喋喋不休地講了大半天,根本不知道該表達什麼,這說明此人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從心理學角度講,有一種現象叫做“達克效應”,它意味著一個人越是淺薄,越是不懂任何東西,就越喜歡高估自己。經驗多了,會發現越是喧囂,越是淺薄;越是低調,層次就越高。
二、告之以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意思是說,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多麼的勇敢,多麼的敢於挑戰,就能告訴他一件很困難的事,看他的反應如何;而想要知道一個人的本性究竟是怎樣,就能看到他醉酒的樣子,就能看到他會做什麼。
俗話說“酒如人品”,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到底如何,只需跟他喝一杯就知道了!人們常說“醉吐真言”,這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個人喝醉了酒,還能保持原樣,這就說明這個人的言行舉止值得信賴。
三、喜之以驗其守;怒之以驗其節;苦之以驗其志;懼之以驗其持。
面對事物時的情緒、反應最容易暴露人的性格特點。
人在興奮的時候,是不是得意忘形;在生氣的時候,是不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苦惱的時候,是不是要堅強,是不是要堅強,是不是意志薄弱的人,一旦受到誘惑,就很可能做出違背道德底線的事來。"患難見真情",在危難時刻,能看破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實在是難能可貴。假如你想測試一個人,你可以適當地誇大事情,讓他感覺到面對的事情很嚴重,感到恐懼,然後看看他如何應對。
當然,這篇文章只是我對《易經》的一知半解
《易經》中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種生活劇本。它已經幫助你推斷出你選擇的結果;
很多事情,看似幸運,其實是有痕跡可尋的。
人這一生就該讀一讀《易經》
懂得了《易經》的這些道理,就會堅定信念。知道自己應該把握的基本原則,進而度過人生一道道關卡的考驗。《易經》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人們的影響都很大。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