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1939年的普通絹布,如果流傳到現在,能值多少?我想,值100元就了不起啦。如果這塊絹布上有周恩來等人的題詞呢?那就不得了,那就屬於文物,價值連城了。
這塊絹布,就陳列在原南京軍區軍史館裡。上面有周恩來、陳毅、周子昆、馮達飛、餘立金、薛暮橋、何士德、沈西蒙、邵惟、吳正邦、張語還和國際友人漢斯·希伯等共12人的題詞。其中吳正邦、張語還兩人因字跡難以辨認,曾在很長時間裡被世人認錯,吳正邦被錯認為吳曉邦,張語還被錯認為張經遠,直到近年才有人考證清楚。
這塊絹布,是由新四軍女戰士焦恭貞(又名焦恭真)於2007年捐給南京軍區軍史館的,她整整保留了68年。
1939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來到皖南涇縣新四軍軍部視察。在皖南的20多天中,他廣泛接觸了廣大幹部、戰士,深入瞭解了部隊的生活、學習和軍事工作等各方面的情況,並作了許多重要的指示。一天,周恩來在軍部大禮堂觀看演出後,和其他領導一起祝賀演員們演出成功,併到後臺看望演職人員。
演職員中有名叫焦恭貞的女戰士,當得知周副主席要來觀看演出,她就萌生了請敬愛的周副主席為她題個詞作為永久紀念的念頭,於是她早就找了一塊白絹布帶在身邊。
1939年3月在涇縣新四軍軍部,左起:陳毅、粟裕、傅秋濤、周恩來、袁國平、葉挺
焦恭貞走上前去先向周副主席敬禮,再遞上那塊白絹布,羞怯地說:“周副主席,請您給我題個詞好嗎?”周副主席伸手接過,微笑著回答:“好啊!我拿回去給你題,並且讓其他同志也給你題,題好後再交給你。”
後來,焦恭貞接到了題好了詞的絹布,上面一共有12人的題詞。焦恭貞把這塊絹布視若珍寶,不論是抗日時期,還是解放戰爭年代,她都很認真仔細地用紅綢子布包好珍藏著。全國解放後,焦恭貞隨著丈夫落戶南京,她把這塊白絹布作為傳家寶,對外秘而不宣,從不對人講起此事。
南京軍區籌建軍史館時,曾在南京軍區政治部工作過的王輔一(1988年被授少將)突然想起周恩來給焦恭貞題詞的往事,他找到年老患病的焦恭貞,動員她將題詞獻出來。焦恭貞和家人相信王輔一的人品和動機,很快將題詞拿來,獻給了軍史館。
12人的題詞分別是:
周恩來:為創造民族革命的藝術而奮鬥!恭真同志 周恩來 廿八.三.十
陳毅:十載辛酸鬥兵戈,愧我吳下舊阿蒙。半壁河山沉血海,滿地干戈戰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傷千死鬼亦雄。彈丸掙扎魚亂變,地覆天翻五洲紅。
贈 恭貞同志 陳毅錄舊作一首
(陳毅時任中共中央東南局委員、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
周子昆:學而後知不足!周子昆 3.9贈於新四軍教導總隊
(周子昆時任新四軍副參謀長兼教導總隊總隊長)
馮達飛:恭真同志:以你抗戰的熱情,奮慨的歌聲,喚起全國的民眾! 達飛
( 馮達飛時任教導總隊教育長)
餘立金:將你的藝術天才發揮到群眾中去 餘立金 1939.3.20
(餘立金時任教導總隊政治處主任)
薛暮橋:恭真同志:武裝我們的頭腦 武裝我們的手足 薛暮橋 3月9日
(薛暮橋時任教導總隊訓練處長)
張語還:戲劇是革命武器的一種,也是抗戰建國文化的工具,而且更是有力的戰鬥宣傳。
恭貞同志 張語還
(張語還時任新四軍教導總隊教員)
何士德:藝術是人民的母親,應該培養孩子們成為社會幸福的創造者 恭真同志
何士德 廿八.三.廿六
(何士德時任教導總隊文化隊隊長,主管音樂)
邵惟:恭真同志:最偉大的藝術是群眾的藝術 邵惟 一九三九.三.九
(邵惟時任教導總隊文化隊副隊長,主管戲劇)
沈西蒙:讓我們在革命的鬥爭中把戲劇熾烈起來!給女戰士恭真同志 西蒙
1939.3.21 中村
(沈西蒙時任教導總隊俱樂部負責人,擅長戲劇)
吳正邦: 發揚你的藝術天才,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奮鬥! 吳正邦 1939.3.8
(吳正邦時任新四軍教導總隊副官主任)
漢斯·希伯:為了自由世界中的新中國! 希伯
(漢斯·希伯是德國記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