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時,我黨的軍事力量與國民黨還有很大的差距,隨著戰爭的進行,到1948年,兩黨的軍事力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黨已經具備了與國軍決戰的實力,三大戰役基本摧毀了蔣介石的嫡系力量,加速了歷史的程序。
在三大戰役期間,先後有多位國軍高階將領起義,他們的起義對當時的戰局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就來盤點一下在三大戰役中起義的國軍高階將領。
1、鄭洞國將軍
鄭洞國是在遼瀋戰役期間在長春起義的,當時鄭洞國的職務是“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長官,負責固守長春。
鄭洞國是湖南石門人,黃埔一期畢業,是國軍當中較早參加抗日的將領之一,1933年就率部參加了長城抗戰,在古北口南天門一線與日軍血戰八晝夜。
1937年“七七事變”後,鄭洞國再次投入抗日戰場,基本上打遍了整個抗日戰場,率部先後參加了保定會戰、徐州會戰、桂南會戰、崑崙關大戰、棗宜會戰、鄂西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以及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等戰役。期間先後擔任了第二師師長、第98軍軍長、榮譽一師師長、新1軍軍長等職。
抗戰勝利後,鄭洞國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代理司令長官,代替杜聿明指揮東北的國軍。然而隨著戰爭的進行,東北的國軍被分割在幾個大城市裡,遼瀋戰役時,為避免長春免遭戰爭的荼毒,鄭洞國在周桓等人的爭取下率部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鄭洞國被任命為水利部參事,長期在水利部工作,後來又擔任民革第五、六、七屆中央副主席,長期致力於國家和民族的統一,199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是數百名黃埔系將領中唯二的被兩岸同時追到的將領,另一位是杜聿明。
2、曾澤生將軍
曾澤生將軍也是在遼瀋戰役時期在長春率部起義的,他當時擔任國民革命軍第60軍軍長。
曾澤生是雲南永善人,雲南陸軍講武堂第18期畢業,是朱老總和葉帥的小師弟,長期在滇軍中任職。1938年徐州會戰時期的王禹山之戰,曾澤生率部打出了滇軍的血性與頑強。
抗戰勝利後,第60軍被蔣介石調到東北參加內戰,然而曾澤生早已厭倦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毅然於1948年10月在長春率領60軍起義,起義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曾澤生仍然擔任該軍軍長。
1950年10月,曾澤生率領第50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漢江一戰,曾澤生率部堅守50多個晝夜,成功的完成了阻擊任務,受到志願軍總部和彭老總的嘉獎。1955年,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197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3、侯鏡如將軍
侯鏡如是河南永城人,1924年考入黃埔一期,次年在周總理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賀龍的第20軍擔任教導團團長,並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之後被組織派往上海參加地下工作。1931年顧順章叛變後,侯鏡如與組織失去聯絡,自此脫離了黨,到國軍中任職。
在國軍中,侯鏡如擔任過第30師89旅旅長,92軍21師師長、92軍軍長等職。率部先後參加了臺兒莊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等戰役。
遼瀋戰役時,侯鏡如曾指揮部隊強攻塔山,結果卻在我軍的頑強阻擊下無功而返,戰役後期,侯鏡如離開東北,卻指示自己的部隊在戰場起義,1949年8月侯鏡如率部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侯鏡如擔任國務院參事,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等職,199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4、何基灃將軍
1948年11月8日清晨,時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長官的何基灃和張克俠率領59軍全部,77軍大部兩萬餘人在賈汪一帶起義,宣佈加入中共一方。
何基灃,河北藁城人,1919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是西北軍著名將領。1933年率部趕赴喜峰口抗擊日軍,戰後因功升任第110旅旅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何基灃率部與日軍在宛平城一帶激戰,戰至最後甚至開展了白刃戰。同年11月,何基灃率部與日軍在大名府激戰,最終因彈盡糧絕而失守。1938年何基灃秘密進入延安,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後,何基灃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在國民黨軍中從事兵運等工作。抗戰勝利後,何基灃率部駐防在徐州,因與解放軍作戰不力,被蔣介石以明升暗降的方法,免去77軍軍長的職務,重新任命為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員,實際上是削去了他的兵權。
淮海戰役前夕,何基灃與張克俠率部在賈汪、臺兒莊一帶起義,加入人民陣營。起義後,何基灃任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渡江戰役,直搗南京,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新功。
新中國成立後,何基灃擔任過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局局長,水利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等職,198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5、張克俠
張克俠與何基灃於1948年11月8日清晨率部在賈汪、臺兒莊一帶起義,宣佈加入人民的一方。
張克俠,河北獻縣人,1921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在宋哲元麾下任職,是西北軍中的著名將領。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張克俠擔任29軍副參謀長,參加了盧溝橋抗戰。
抗戰期間,張克俠先後擔任過59軍參謀長、第33集團軍參謀長、副總司令長官等職。抗戰勝利後,張克俠被任命為第三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淮海戰役前夕與何基灃一起率部起義。
早在1929年,何基灃就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特別的黨員。淮海戰場上起義算是重新回來了。起義後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3軍軍長併兼任上海淞滬警備區參謀長。
建國後,張克俠擔任過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6、廖運周
1948年11月27日,廖運周率領第110師5500餘人戰場起義,宣佈加入人民陣營,加速了黃維兵團的滅亡。
廖運周,安徽鳳台人,1926年考入黃埔五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因為黨組織受到破壞,廖運周奉命長期隱蔽。此後他一直以“黨國忠臣”的面目出現,努力取得國民黨首腦的信任。
抗戰期間,廖運周擔任過110師656團團長、330旅旅長、110師副師長、師長等職。淮海戰場上,廖運周率部在戰場上起義,起義後廖運周所屬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第14軍第42師,廖運周擔任該師師長。
建國後,廖運周擔任過瀋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7、傅作義將軍
傅作義將軍是三大戰役起義將領中職位最高的一位將軍。
傅作義,山西臨猗人,是晉綏軍著名將領。1915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軍閥混戰期間,傅作義不斷升職,到1931年他已是晉綏軍第35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
1936年傅作義發起百靈廟戰役,肅清了綏遠境內的偽軍,挫敗了日軍西進綏遠的陰謀。抗戰爆發後,傅作義被任命為第7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參加了太原保衛戰。之後又升任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部上將總司令。
解放戰爭期間,傅作義被任命為“華北剿總”總司令,後來在我華北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的大兵壓境之下,傅作義最終宣佈和平起義,使北京這座古老的都城免遭戰火的荼毒。
新中國成立後,傅作義先後擔任過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擔任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長達22年,為新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7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以下四位都是跟隨傅作義起義的軍長。
8、35軍軍長朱大純
朱大純,山西定襄人,1936年從南京陸軍大學畢業,長期在晉綏軍任職。抗戰期間,朱大純先後擔任過第66師206旅432團上校團長、新編第32師上校參謀長、副師長、暫編第17師少將師長等職。1948年12月被任命為第35軍少將軍長,1949年1月在北平接受了和平改編,改編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第二副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朱大純擔任過南京軍事學院戰術教授會研究員、戰役戰術教授會軍事教員、軍事科學研究部軍事史料 研究處副處長等職。195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9、92軍軍長黃翔
黃翔,湖北長陽人,抗戰時期擔任過第5軍新兵訓練處處長,第5軍參謀長、第5軍新編22師副師長兼遊擊支隊司令、第5軍96師師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黃翔在1948年10月被任命為第92軍軍長。
1949年1月,黃翔跟隨傅作義參加了北平和平起義,建國後相繼擔任水電部參事,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和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老年攝影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90年在美國探親期間病逝,享年86歲。
10、101軍軍長李士林
李士林,河北蠡縣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抗戰時期擔任過第99師副師長、中央軍校(即黃埔軍校)第7分校第十七期第十三大隊少將總隊長、軍政部第7補訓處少將處長等職,先後參加了鄂西會戰、常德會戰、桂柳會戰、湘西會戰等戰役。
抗戰勝利後。李士林在1948年9月被任命為101軍軍長,1949年1月跟隨傅作義參加了北平和平起義,之後擔任四野第13兵團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張家口市政協參議及張家口市水利局局長等職,1958年在張家口不幸逝世,終年60歲。
11、104軍軍長安春山
安春山,山西聞喜人,抗戰時期擔任過第35軍新編31師93團團長、新編31師師長等職。1947年擔任暫編第3軍軍長,1948年9月又擔任第104軍軍長,1949年1月跟隨傅作義參加了北平和平起義。
之後安春山擔任過綏遠軍政委員會委員,綏遠省交通局局長,綏遠省林業局局長,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7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小結:
三大戰役期間起義的這些國民黨高階將領,在抗戰期間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將,起義之後加入人民陣營,在人民政府中任職,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