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牛譽曉、陳 曦
圖丨雷景健、劉 波
人物小傳
張學武,漢族,山西大同人,2007年12月入伍,2013年2月入黨,四級軍士長,現為“金剛鑽紅軍旅”班長。先後參加抗震救災、跨區演習、中外聯演等任務,2018年10月被集團軍表彰為“紅旗車駕駛員”,2019年被旅表彰為“紅旗車駕駛員”,2021年被陸軍表彰為“紅旗車駕駛員標兵”,榮立三等功兩次。
強軍心語:平凡的崗位,鑄就非凡的人生。
越過圓形障礙、透過彈坑道路、限制路段駕駛……走進77集團軍“金剛鑽紅軍旅”駕駛訓練場,一輛輛運輸車在障礙間來回穿梭。場邊,駕駛專業“總教頭”張學武審視著訓練情況,還不時做著記錄。
前不久,該旅組織2021年度總結表彰大會,被陸軍表彰為“紅旗車駕駛員標兵”的張學武一上臺,就讓不少駕駛員倒吸一口涼氣。中士李程說:“不是班長不優秀,而是回憶太深刻。”
作為專業集訓隊的教練員,張學武組訓嚴、要求高,常把“方向盤連著戰鬥力”掛在嘴邊,讓參加集訓的駕駛員們吃了不少“苦頭”。“他對訓練的狠勁讓人佩服,怕他是大家的真實感受。”李程說。
張學武的“狠”,來源於入伍之初的經歷。張學武參軍入伍不到半年,汶川就發生了“5·12”特大地震,他立即隨單位前往地震波及的重災區甘肅隴南,一去就是108天。
到達災區後,官兵們迅速投入搶險一線。看到失去親人的災民流著淚用手摳著石塊,張學武和戰友們跟時間搶生命,工具斷了用手挖,皮磨破了、指甲斷了渾然不知,渾身上下佈滿傷痕……
“能力強一點,危機關頭就可能多救下一個人。”從那以後,張學武再也沒有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2014年,全軍組織油料專業比武,張學武果斷報名參加。
剛剛開始集訓,現實迎面就給他潑了一盆涼水。六管加油車發動機更換課目,沒有專業的訓練裝置,三百多斤重的發動機,只能靠兩個人蠻力搬運。甚至有人說:“就這訓練條件,怎麼去和別人比試?”
別人不經意間的點評,他和隊友聽在耳裡記在心裡。為了解決訓練裝置的問題,他們自主製作簡易起重裝置,節省了人力搬運的時間,極大地提升了整體完成課目的時間。
集訓最後階段,12支參賽隊將要淘汰兩支。選拔賽中,發動機突然滑落,徑直砸向了張學武的腳面,巨大的疼痛讓他瞬間癱倒在了地上。短暫的休息後,他忍痛完成了比賽,最終拿到了通往決賽的入場券。
比賽結束後,張學武試圖脫下鞋子時才發現,混合著雨水和血水的腳趾早已和鞋子黏在一起。趕忙來到醫務室,醫生用剪刀沿著邊緣把鞋子剪開,才發現張學武的五根腳趾被壓得變了形,最後的診斷結果為腳趾骨裂。
決賽當天,天空飄著小雨,路面、裝備表面都變得溼滑。在進行發動機安裝時,液壓起重架突然重心偏移,發動機瞬間向一邊傾斜。危急時刻,他用自己的身軀擋了上去,忍著劇痛將發動機推上了車。最終,小組順利完賽,以6分20秒的成績取得了第二名。
從軍15年,張學武對自己的“狠”從來不曾改變。2019年底,疫情蔓延,得知連隊受領歸隊人員轉運任務,他主動請纓堅守防控一線,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駕駛大巴車,累計轉運1800餘名官兵。去年,該旅參加中外聯演,連隊每日出車百餘臺次,張學武又主動擔負起人員調控、梯隊指揮等工作,連續高強度工作,幫助連隊圓滿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