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竟然還有人過度放鬆這個事,平時放鬆都不太積極,過度放鬆還都挺關注哪些方面?
下面我們就從三個角度聊聊這個事情。
第一個說說動力鏈。
動力鏈這一理論早在1875年就被提出過,當時定義比較簡單,就是指幾個相鄰的關節所組成的複雜的運動單元。
例如,我們下肢為主的運動單元,就是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腰椎所組成。我們所做的很多下肢運動都是由這幾個關節參與主導。
具體下肢運動單元的運動舉例:跑步。
我們跑步時腰椎主要穩定上半身不讓其左搖右晃,髖關節屈伸將大腿抬高以便向前邁步,膝關節穩定跑步過程中膝蓋衝前而不是內外旋,踝關節勾伸腳掌進行邁步,足弓負責穩定足底承重不內外八。共同完成跑步這一動作。
當然這個概念大家很難理解,簡單地來說就是把人體的所有關節從力學上劃分為負責靈活的關節和負責穩定的關節。
靈活的關節:簡單理解為關節的活動度大的關節。
穩定的關節:簡單理解為活動度相對較小,主要保持身體姿態穩定的關節。
全身從下向上關節劃分,我們來簡單看一下:
足弓-穩定、足踝-靈活、
膝關節-穩定、髖關節-靈活、
腰椎-穩定、胸椎-靈活、
頸椎-穩定、肩胛胸關節-穩定、
肩關節-靈活、肘關節-穩定
在瞭解完靈活關節和穩定關節,最重要的是如果功能缺失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看下圖兩個不同的硬拉動作,我們只看兩個一個髖關節,一個是腰椎。
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個的腰椎為正常曲度的,一個腰是反弓的也就是彎著的。
就硬拉而言,肯定是背部正常曲度的動作更好,因為這樣能更好的保護腰椎。如果腰部彎曲意味著腰在主動發力,腰部受力會使腰更容易受傷,長期來看這樣的動作會讓腰椎有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
從上面的關節劃分我們可以知道髖關節是負責靈活,腰椎負責穩定,那髖關節不靈活我們為了完成動作就只能讓穩定的關節靈活起來,也就出現了以上的動作。
因此,關節功能失衡,會使運動過程中動作產生錯誤力學結構,產生錯誤的動作,接著導致身體出現損傷
對於靈活關節我們要根據其靈活度來決定是不是需要放鬆需要怎麼放鬆,對於穩定關節力量缺失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訓練。
因此,我們不要盲目進行放鬆。
“放鬆後的術後恢復”
很多人都知道按摩完很舒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如果按摩時特別大的力量去摁壓肌肉會導致炎症和腫脹。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按摩完的時候挺舒服的,第二天身上開始有些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身體炎症在沒有恢復的前提下,又頻繁做了按摩就會導致炎症的持續,持續的炎症會導致肌肉、筋膜炎症和按摩部位的疼痛,炎症的長期出現就會形成筋膜炎。
下面我們舉個極端例子:
進行拳擊訓練時用力較大造成手背出現了輕微紅腫,正常來說是要休息恢復的。但這種感覺還挺爽就沒休息第二天繼續打了,這還不算我愛上這種感覺了,連續打了三天,那我的手也就從最開始的輕微紅腫,變成了完全的腫脹。
按摩後腫脹沒有恢復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了。因此,按摩後的恢復很重要,如果沒有好的按摩恢復,同樣也會產生問題。
我們再瞭解最後一個放鬆會影響的點。
肌肉力量,簡而言之就是單塊肌肉收縮所能產生的力量。
肌肉力量的決定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齡、性別、神經募集能力等等。其中和放鬆關聯性最大的就是肌肉的初始長度。
我們看看下面的三個不同狀態下的肌肉對比(皮圈舉例)
第一個是肌肉縮的比較短的 第二個是肌肉拉的比較長的 第三個是正常位置
大家覺得哪個力量更大?
對,是第三個。在肌肉初始長度上,過度縮短和過度拉長的肌肉都是無力的,既然無力那所能產生的肌肉力量自然也是比較小的。
那過度放鬆屬於什麼呢?屬於把肌肉拉長,因此過度放鬆會讓咱們的訓練狀態時肌肉力量下降。
以上三點是過度放鬆對我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放鬆頻率”
那就會有人好奇了,那放鬆到底應該什麼頻率多長時間比較好呢?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即ACSM)建議:成人每週進行2-3次的柔韌性運動是比較好的,同時對於單個部位的放鬆建議20-30秒一次,每週進行兩次。這就是說一週2-3的放鬆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只是放鬆中的一種方式,頻率是一週1-2次最好,其他時間嘗試拉伸運動。
尤其對於經常加班、休息不正常和無訓練經驗的訓練運動者,剛開始進行伸展訓練,安全性和接受程度還會大於力量訓練。
“穩定訓練”
下面說點關鍵性內容!
我們透過動力鏈,知道了我們身上很多關節是需要做穩定功能的,這樣才能很好的避免我們身體產生不適,也能讓我們運動更有效。接下來給大家推薦幾個動作,這幾個動作比較好的是可以每天做一次,當然有條件的可以早晚各一次,如果比較懶的朋友可以一週做2次。
堅持兩週不僅體態會越來越好、身上也會疼痛頻率降低、身材也會有變化哦,當然一週練一次不算
低仰頭動作模式練習
日常很多人不會正確低頭和仰頭,長期錯誤動作會導致頸椎壓力加大,同時減小頸椎曲度,造成強直。
不錯就是說你們不會低頭和仰頭,第一個是正確動作,第二個錯誤自己可以看看平時做的那種多。
建議每組15次。
頸部穩定性訓練
日常很多時候頭部是脫離正中位的,這也就造成頸部壓力變大,有力的頸部是預防疼痛和保持體態的很好前提。遠可以很好的避免頸部疼痛的動作。
建議每個動作做30秒對抗。
站姿肩外旋
很好地練習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的動作,還你挺挺的後背。
建議每組20-30次。
墊上W下背部穩定
可以很好啟用背部肌肉,尤其增強背部深層肌肉,避免腰痛。
建議每組15次。
臀橋骨盆穩定
可以很好地啟用壓迫一天的臀部,臀部有力腿才會細,同時下肢訓練才會翹臀不粗腿。
建議每組30次。
mini 深蹲膝關節穩定
因為是半程更容易控制,可以更好訓練到膝蓋穩定性,同時進行腿部塑形(需要長時間)。
建議每組20次以上,
平板支撐,核心穩定
可以很好訓練到腹橫肌讓腰圍變緊緻,同時增強核心避免腰部代償。
建議每組60秒以上。
寫到最後
今天內容就這些,我們稍微總結一下:
首先正確看待放鬆。
確定那個放鬆方式更適合自己,
然後保持放鬆頻率。
接著針對於過於放鬆的關節和肌肉好好坐坐啟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