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祖宗“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話,你是這樣理解的?
今天是大年初七,在這裡,我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萬事如意,出行的家人、親人、朋友們一路平安、一帆風順!
對於老祖宗留下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話,也許已被許多人誤讀了許多年。特別是“七不出門”,有些人甚至把與“七”有關聯的農曆日子都包含在內,如初七、十七、二十七。我想,有人把這些日子理解為“不能出門”,或在現代化的生活節奏中,也有人認為此話毫無根據,究其原因,就是沒有真正理解“七不出門”的含義。
年已過完,時間表已重新規劃,將有更多人出門在外,就近上班、外出(外省)打工等。如果我們沒有真正理解“七不出門”的含義,又有多少個等待你出門的日子?
其實,老祖宗留下的話,每一句都有其深刻含義。“七不出門”是說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即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必備的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現在的農村,年剛過完,年輕人就準備出去打工,他們是一家人的頂樑柱,為一家人的未來,他們只有暫時先解決好這些後顧之憂,才能安心出去拼搏。
好了,理解了“七不出門”,我們再聊“八不歸家”的話題。“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有與“七”關聯的日子不能“出門”的誤解,就有與“八”關聯的日子不能“歸家”的誤讀。其實,“八不歸家”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做好了這八條,即對得起祖宗,也有臉回來見家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留下來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記住的祖訓。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儘管社會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科技迅猛發展、現代文明進步加快,老祖宗留下的話依然有其深刻的含義,仍然是我們處事為人的不可缺少的“座標”。我們只有真正理解了“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含義,把祖先的祖訓謹記於心,才能激勵我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去克服萬難,勇往直前。
最後,祝我們大家在新的一年裡,七星高照、七心協力、出行平安,八面玲瓏、八方來財、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