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雲鵬
編輯 | 心緣
新年假期剛過,國內Redmi、realme、OPPO、聯想拯救者的多款新機已經蓄勢待發,天璣9000與驍龍8的正面對決也一觸即發,智慧手機虎年大戲,即將上演。
回顧2021年的智慧手機市場,基本上可以用“內卷”來總結:千元機用上旗艦芯、快充突破百瓦後仍衝新高、螢幕材料一年升級兩代開始“擠牙膏”,甚至家家都要掏出一顆“自研晶片”才敢挺直腰板說話。
毫無疑問,廠商們的貼身技術肉搏愈發激烈。
好訊息是,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終於結束了連續5年的下滑,在2021年迎來了正增長,而不論是萬物互聯的AIoT時代,還是爆火元宇宙概念下的看得見的未來,手機依然是人們依賴的核心智慧裝置。
新年之後,面對2022年,從技術創新以及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智慧手機領域還會有哪些技術的硬核博弈,市場格局還會有哪些變數?智慧手機市場的2022年會怎麼走,這10場對決或將成為關鍵拐點。
一、晶片“沒得選”,調教是關鍵,自研晶片亮劍
從全球缺芯潮到華為被美國製裁,晶片在手機產業中的重要性已經被提到了空前高度。
2022年,智慧手機廠商在晶片領域的競爭也會愈發焦灼。一方面,高通、聯發科等頭部玩家之間的產品差距越來越小,沒有一家能夠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比拼終端廠商調教能力成為重頭戲;另一方面,自研晶片也成為了關鍵技術高地。
目前頭部手機SoC廠商屈指可數,蘋果自成一派,三星Exynos系列只用在自家機型和少部分vivo機型中,對於國內小米、榮耀、OPPO、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來說,高通和聯發科仍然是唯二的選擇。
雖然展銳5G SoC已經量產商用,但進入頭部廠商的主流機型還需時日。
手機廠商們雖然打的起勁,但卻都給晶片廠商“打了廣告”。
高通驍龍8和聯發科天璣9000兩顆旗艦晶片,基於同樣的Armv9架構、有著相似的“1+3+4”CPU核心配置、接近的4nm工藝、相似的三ISP影象處理模組以及同樣暴漲的AI算力,讓晶片層面的差距逐漸縮小。
對於廠商來說,如何透過自己的調教、自研的軟體演算法讓晶片更好地發揮能力,才是比拼的關鍵。
比如效能和功耗如何平衡,就是擺在廠商面前最大的一道難題。如今“發熱”問題似乎已經成為了手機行業的一條“紅線”。
從最近各家釋出的驍龍8旗艦機中我們就能看到,各家廠商的調教思路各不相同,有的追求極致效能表現,溫度則相對有所犧牲,如realme GT2系列;有的嚴格控制溫度,在一定範圍內維持效能,如小米12系列;也有機型,效能沒有達到較高水平,發熱卻直接“破錶”。
手機廠商們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都覺得自己掌握了“馴龍真諦”。
可以看到,雖然晶片效能越來越強勁,但晶片架構升級、半導體工藝升級卻有放緩趨勢,因此終端廠商們如何調教好一顆晶片變得越來越重要。
2022年,不同廠商晶片平臺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就要考驗各家廠商在各類軟體技術、演算法層面的功底了。
也正因為通用晶片平臺有著這樣的“窘境”,各類自研晶片開始陸續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小米澎湃P1快充晶片、vivo的ISP晶片V1、OPPO的影像NPU馬里亞納 X紛紛亮相,有的已經在旗艦產品中落地。
從左至右:vivo V1、OPPO馬里亞納 X、小米澎湃P1
從影像到充電,自研晶片成為了廠商們在垂直領域加強自身優勢的一條不二之選。
目前,蘋果的自研5G基帶晶片將在今年釋放出更多資訊,並預計在明年的iPhone 15中正式落地,而OPPO也同樣在自研通訊基帶方面進行佈局,根據業內人士透露,OPPO在這個專案上已經挖來了不少聯發科和海思的晶片研發人員。
訊息人士稱,此前瑪麗亞納 X的成功落地,背後就與OPPO造芯團隊中的前聯發科手機總經理朱尚祖、手機部門副總經理李宗霖等關鍵人物有密切關係,李宗霖與臺積電之間保持著多年的良好關係。
高薪挖人、建立“特種部隊”猛攻細分領域晶片,手機廠商們搶起晶片人才真是毫不手軟。
有爆料人士稱,小米的第二代澎湃C2 ISP晶片也即將問世,或在MIX FOLD摺疊屏手機的第二代新品中落地,屆時小米、OPPO、vivo三家在影像處理方面必將展開一場圍繞自研晶片的重要較量。
手機離不開晶片,而不論是對於通用晶片的調教還是對自研晶片的死磕,都將成為2022年手機晶片大戰的主旋律。
二、遍地開花的摺疊屏,哪家強?國產屏的春天會更長
在過去的短短兩個多月內,OPPO、華為、榮耀接連發布了三款摺疊屏手機,並且最低售價也來到了7600元左右,相比2019年摺疊屏手機誕生之初動輒萬元以上的售價,門檻已經有所降低。
從左至右:OPPO Find N、榮耀Magic V、華為P50 Pocket
不光是殺價格,家家摺疊屏釋出之時,都會曬出長長的“專利單”,說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怕是把各家的研發部門放在一起,免不了一場唇槍舌戰。
除了已經加入戰場的廠商,vivo的首款摺疊屏將落地NEX系列,今年將面世,而繼去年推出首款摺疊屏手機MIX FOLD之後,小米的第二代摺疊屏手機也呼之欲出,將在年內釋出。
2018-2021年全球主流手機廠商摺疊屏機型統計,根據公開資訊整理
國內頭部螢幕廠商之一深天馬有相關人士告訴智東西,2022年摺疊屏手機將會更多,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三星作為目前全球摺疊屏手機市場佔據絕對出貨量優勢的廠商,將會在今年面臨了更多國內入局者的挑戰。
根據三星出貨計劃來看,2022年三星計劃出貨1300萬部摺疊屏手機,佔3.34億部手機的總出貨量規劃約4%。此前三星用摺疊屏手機取代了此前的高階Note系列,因此摺疊屏手機也將成為三星手機業務的核心產品之一。
根據Counterpoint資料,全球每賣出10臺摺疊屏手機,有將近9臺都是三星的。如今國內廠商釋出摺疊屏新機,無一例外全面對標三星,大有後來者居上的意味。
三星摺疊屏機型統計
摺疊屏手機背後兩大核心技術為螢幕和鉸鏈,而目前用於摺疊屏手機的柔性AMOLED技術以及鉸鏈技術都在不斷成熟,並且國內如京東方、TCL華星、長信科技、精研科技等廠商都在摺疊屏相關技術領域進行積極佈局。
與此同時,國內手機廠商對於國產螢幕方案的採納也反哺了國內螢幕產業的發展。
這種產業鏈的帶動效應不僅體現在摺疊屏領域,在應用更加廣泛的AMOLED螢幕領域體現更為顯著,如小米、榮耀、OPPO、vivo等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在提升國產螢幕的使用比例。
小米就在剛剛釋出的小米12旗艦系列中採用了與TCL華星聯合研發的AMOLED螢幕。
智慧手機螢幕大戰,既是手機終端廠商之間的博弈,也是國內螢幕廠商與韓國螢幕巨頭之間的較量。
三、拍照邁入2億畫素時代,“連續光變”誰先量產?
過去兩年裡,手機畫素從4800萬畫素快速躍升至1億畫素,翻了將近5倍,三星和豪威科技也在年前接連發布了2億畫素感測器。
關於“大底”和“高畫素”的爭論似乎已經熄火,實際上,大底可以做高畫素,高畫素也離不開大底做基礎,兩者並不矛盾。當初幾家手機品牌的使用者還曾為此在網上掀起了激烈討論。
2022年,2億畫素必然會落地手機端,而在“比誰更大”之上,誰能夠將2億畫素感測器的拍照體驗最佳化得更好,必然會成為角逐焦點之一。
在智慧手機行業中,現在似乎有了“先發不是贏,誰先最佳化好誰贏”的趨勢。
不過有手機鏡頭模組龍頭舜宇光學科技相關人士告訴智東西,目前手機成像已經足夠“清晰”,如何在此基礎上做的更輕薄化,同時將屏下攝像做的更加無感化應該是後續發力的一些主要方向。
在他看來,“持續的微創新”可能是2022年手機拍照領域廠商和供應鏈企業的主要工作。
在拍的更清楚之外,長焦拍攝的體驗也將成為今年廠商們比拼的焦點。年前,傳音釋出了5倍光學變焦可伸縮鏡頭,可以兼顧長焦和微距拍攝。而根據供應鏈資訊來看,國內已經有類似的模組方案,目前已經在量產前最後的攻關階段。
不論是小米此前展示的伸縮鏡頭方案,還是OPPO去年釋出的連續光學變焦鏡頭模組,都表明了連續變焦必然是長焦拍攝的最佳化方向。
但新的連續變焦模組從方案誕生到最終落地,還要面對諸多挑戰,終端廠商與模組廠商、演算法廠商之間的聯合調教打磨都是考驗功底的地方。
正如當年華為潛望式鏡頭引起的長焦拍照變革一樣,誰率先將連續變焦技術在手機端成功落地並且體驗完善,勢必將會把握住2022智慧手機拍照大戰中的關鍵節點。
四、充電10分鐘滿血或成常態,除了快,還要拼AI演算法
手機充電多快算快?1小時、半小時、20分鐘、15分鐘、10分鐘?從2020年手機快充功率來到“百瓦”時代,今天,十幾分鍾充滿電似乎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
今天似乎快充不過百瓦,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配備了“快充”。
根據紅魔7遊戲手機的備案資訊,其充電器最高支援165W的快充協議,充電速度還會進一步提升。
不過充電來到百瓦之後,廠商們也開始尋找新的發力方向,比如OPPO提出的安全、智慧,小米用自研快充晶片P1實現功率和電量的有效兼顧。
伴隨著更多硬核技術開始在充電中有所體現,AI演算法的加入也成為今年重要的看點之一。
如何讓手機充電變得更智慧,比如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使用場景採用合適的充電方案、如何更好地提升電池的使用壽命?都是廠商們將重點打磨的方向。
不僅手機要更懂你,充電也要更懂使用者。
而廠商們在電池材料、快充晶片等“硬”技術上的探索也開始加快腳步,小米、OPPO等廠商都在佈局智慧汽車領域,而快充以及電池材料也都是智慧汽車的關鍵技術,其底層是互通的,這也令人更加期待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五、千元機殺紅眼,realme、Redmi上演“守門破門”之戰
今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realme成立短短兩年多,已經成為了全球第六大智慧手機廠商,位列三星、蘋果、小米、OPPO、vivo之後,已經超過了華為和榮耀。
而realme目前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其對於“價效比”的死磕,去年,他們將聯發科天璣1200這顆旗艦級晶片的落地機型,帶到了千元機檔位,更是推出了百元級5G手機。
毫無疑問,realme在國內最主要的對手就是Redmi,Redmi掌門盧偉冰和realme掌門徐起也經常在社交媒體上“隔空對線”,引起各自品牌粉絲們的熱議。
Redmi曾經喊出“焊門員”的口號,而隨即realme就定出了“射門員”的目標,這一守一攻,可以說是火藥味十足。
在智慧手機市場激烈“內卷”的當下,千元機市場作為國內手機市場出貨的主力段位之一,也勢必繼續會成為廠商們爭奪的重點戰場。
而除了realme和Redmi,vivo以及新生的榮耀也不會放棄以前的傳統優勢“千元機”戰場,中低端市場誰能殺出重圍,仍然充滿未知數。
六、家家喊著衝高端,高階機真的這麼香嗎?
除了千元機市場的焦灼競爭,高階市場也是智慧手機廠商們瞄準的一塊新戰場。
不可否認,華為晶片供應受限後,手機業務受到了比較明顯的影響,而華為的折戟,也讓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看到了機會,開始加速佈局高階市場。
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喊出全面對標蘋果的口號,而三年爭第一的目標,第一個要越過的大山也是蘋果。新生的榮耀也喊出要全面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
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在釋出會上說道,“高階只有華為蘋果,未來三分天下必有OPPO”,足見OPPO未來也將瞄準高階市場發力。vivo雖然相對低調,但也在產品佈局上,不斷向高階市場推進,旗艦機甚至也來到了6000元檔位。
根據旭日大資料統計,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暢銷手機TOP20中,800美元以上機型佔比達到了四分之一,相比2020年同期佔比提升了一倍還多。
產品衝擊高階化也是目前智慧手機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一方面,相比單純的低端走量機型,高階機能夠帶給廠商更多的利潤,在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增長遇到瓶頸之後,真正賺到更多的錢才是廠商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
小米開始重點拓展高階市場,手機均價提升之後,財報的淨利潤情況有著實打實的提升,更多的現金流也讓小米有底氣喊出五年投入1000億人民幣研發,併發力造車業務。
另一方面,如今智慧手機廠商的博弈越來越重視硬核自研技術的突破,而自研技術就意味著大量的投入,需要真金白銀而非喊口號。而這些新的技術突破,也要用高階旗艦機來落地,而非走量機型。
可以說,高階市場的比拼,已經是必然。
當然,雖然國內廠商們喊得響亮,但蘋果四季度銷量力壓所有國內廠商,登頂中國市場,還是告訴了所有人,誰才是高階市場中真正的“爸爸”。
中國智慧手機廠商的高階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七、小米萬家門店砸線下渠道,華榮OV如何應對?
線下渠道之爭似乎也將成為2022年智慧手機廠商對決的重點之一。直到今天,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仍然有70%的出貨量都來自於線下。
到去年12月初,小米的線下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1600家,並且月增速新店數量達到了254家,在這一萬多家線下門店中,小米之家這類官方直營店的佔比約為45%。
三年前,小米門店年增200多家,而今天,小米門店月增254家。
同時期,華為線下門店數量約為9600多家,並且每月門店數量都在減少;vivo線下官方直銷門店數量約為5000家左右,兩個月內新增店鋪數量約為274家。
一邊小米積極入場,一邊華為悄然離場。
小米加強線下市場的建設,勢必會與既有的以線下渠道為傳統優勢項的OPPO、vivo、以及華為形成競爭,而榮耀目前也在發力線下店鋪的建設,讓更多消費者感知到榮耀已不再是附屬於華為的“子品牌”。
能夠預見的是,2022年小米、OPPO、vivo、榮耀等手機廠商線下渠道的拓展仍然會加速推進,而針對線下市場的銷售策略該如何制定,在產品線規劃上會有怎樣的考量,都值得進一步關注。
八、作業系統是個香餑餑,但體驗能否“及格”是關鍵
近兩年來,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的落地速度逐漸加速,到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基本看到,華為在手機業務受阻之後,瞄準的是他們認為空間更加廣闊的IoT市場,而鴻蒙作業系統則是面向IoT領域的底層作業系統。
顯然,做IoT作業系統這件事,並不只有華為一個人想到了,也並不只有華為一個人落地了。
小米在小米12系列的釋出會上同時釋出了面向AIoT的MIUI Family作業系統,甚至還專門推出了智慧中控裝置MIUI Home。也就是說,在小米生態的手機、手錶、平板、電視等產品中,未來都將會搭載MIUI定製系統。
基於此,小米不同裝置之間能夠實現應用和服務的自由流轉,不同終端上正在執行的應用也可以實現跨裝置“接力”操作。甚至在下拉控制中心裡,小米也推出了小米妙享中心功能,與華為的“超級終端”功能十分相似。
釋出會影片直播彈幕中,網友直呼“有內味兒了!”
根據業內資訊來看,OPPO目前也在測試多終端之間的互聯協同,從手機與平板,到手機、耳機、手錶、平板、電視、膝上型電腦之間實現更好地協同打通。
在OPPO的開發者大會上,我們也能看到,OPPO在技術方面有著“3+X+N”的佈局,從手機到AIoT均有涉及,與之類似,華為早就明確了“1+8+N”的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而小米也有著“手機 x AIoT”的核心戰略並以此進行技術佈局。
“萬物互聯”這個概念提了很多年,多裝置協同必然將會繼續成為廠商們發力的重點方向,而底層作業系統的建立完善,已經成為想要做“生態”的廠商們必然要踏出的一步。
但作業系統最重要的是要“有人用”,除了自家產品外,誰能夠獲得更多生態廠商的認可,將會成為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大家都想做自己的,能不能玩起來就要另說了。
九、AIoT市場成手機廠商們搏殺的又一紅海
既然提到了AIoT底層作業系統,AIoT領域的硬體佈局自然也是重點戰場之一。
小米作為發力較早的廠商,目前在國內AIoT市場硬體生態領域有著明顯優勢。米家生態所能涵蓋的裝置種類也是各家廠商中比較齊全的。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榮耀、OPPO、vivo等廠商依然要加大AIoT硬體生態的佈局力度。
最典型的就是TWS耳機品類,從2020年到2021年,家家亮出自己的TWS耳機,基本上是你一款我一款,個個都支援主動降噪、超長續航,而且價格也是直接殺到了“百元級”,一時間,打的山寨TWS耳機都有些亂了陣腳。
除了TWS耳機,根據業內資訊來看,OPPO和realme的平板電腦即將於今年推出,而realme的膝上型電腦產品甚至已經先於OPPO,在去年下半年落地開售。OPPO的首款平板電腦將預計將定位“價效比”。
vivo這邊,預計也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平板電腦產品。
屆時,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基本上將從手機到平板,再到膝上型電腦、耳機、手錶實現全面覆蓋。
而在智慧家居領域的電視產品線方面,OPPO和realme早已開始佈局,通過幾款價效比產品殺入了電視市場。
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在目前中國供應鏈的成熟狀態下,想要做一款平板、膝上型電腦或者是手錶、耳機、電視可以說只需要“掏錢”,剩下的供應鏈都可以為廠商搞定。
這樣一來,終端廠商們拓展硬體品類的成本就會極大降低,不用從零起步。
另一方面,拋去生態建設這樣比較“虛”的概念,但從營收的角度來說,沒有人會放棄一塊增量業務的蛋糕。
2020年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3.6%,出貨規模約1.64億臺;2020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2.33億部,同比增長85%,去年出貨量預計突破3億部;2020年全球膝上型電腦出貨量2.35億臺,同比增長11%,電視出貨量2.25億臺,迎來七年來最高峰……
可以看到,手機廠商們積極佈局這些品類,不論是動輒過億的出貨量還是遠超手機的同比增長速度,都證明了其潛力。
相比已經走入存量市場的智慧手機,從營收角度來看,佈局這些品類也可以讓財務報表更加漂亮,當然,前提是在成本可控,並且產品真正有人買單的情況下。
十、海外疫情“亮紅燈”,米OV如何繼續海外之路?
最後一項挑戰或許不是源於廠商之間的內部競爭,而是智慧手機行業整體在2022年仍然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
隨著各類新型變異毒株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目前海外疫情已經不容樂觀,截至今年1月中旬,海外每日新增超過百萬確診病例,其中東南亞、歐洲、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疫情都比較嚴重。
目前,小米、榮耀、OPPO、vivo等主要國內廠商進行海外拓展的重點市場就印度、歐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北美市場作為非常重要的一塊,長期被蘋果三星幾乎壟斷,國內廠商難以進入。
因此這次疫情對於國內廠商海外業務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尤其對於小米來說,其海外業務營收佔比已經超過一半,而海外市場手機出貨量更是佔比超過75%。今年三季度小米全球出貨量下滑也與此有不小的關係。
相比小米,OPPO、vivo、榮耀作為海外市場基礎稍弱一些的廠商,在2022年疫情仍舊肆虐的海外市場進行佈局,也會遇到不小的挑戰。
但目前來看,國內手機市場的飽和程度要遠超前文提到的非洲、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單從比拼出貨量的角度來看,在國內“死磕”的基礎上,加碼新興市場或許可以發現更多機會。
結語:能否穩住上揚態勢,2022成關鍵年
不論從技術創新還是產業格局變動等角度來看,2022年的智慧手機市場,比拼依然十分激烈。並且更加硬核的技術對決成為了主旋律:晶片、作業系統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2021年智慧手機市場迎來了近五年來首次銷量同比上揚,2022年,廠商們能否透過這一次次對決,維持消費市場的火熱,讓智慧手機行業的上揚成為常態,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