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
清華園內眾秀荷芳
清華園即將喜迎來一批新主人
他們將成為
清華大學110週年校慶之後
首屆“一字班”新生
清華招生將陸續推出
優秀清華“一字班”同學的成長經歷
清華故事及學習經驗
以期幫助更多
優秀的、正在逐夢清華的同學們
更好地成長並圓夢
今天為我們分享的是
畢業於上海市七寶中學的
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類新生
王鈞然
如果要我從我三年的高中生活裡,提煉出一句話送給後輩們,那我要說:「Work hard, Play hard.」有人嫌我太卷,有人說我太閒。但我不過是,學我所愛並汲取快樂而已。我跑在自己的節拍上。
大人們說,男孩子往往拒絕不了機械的誘惑。我就是個活生生的典型範例。我對機械的初印象,是一臺咆哮的紅白色法拉利方程式:即使畫面已經模糊,它的力與美仍舊留存著。也曾有許多次,我黏在汽車開啟的引擎蓋前,指著瓶罐管線、螺栓卡扣,勢要問個明白才罷休:我覺得,那是最精妙的造物。初中時我便嘗試閱讀工程教材,可惜底子遠遠不夠,讀了天書。但我知道,這意味著一個深奧浩瀚的世界,正在召喚我前去探索。
大人們說,清華大學的工科,中國頂尖,適合我。他們帶我遊清華校園,坐在工字廳“水木清華”的匾額下乘涼。我對自己說,我想上清華大學——儘管此時,“清華”只意味著荷塘垂柳。
上了高中,雖有繁多的課程,但對我而言,競爭壓力尚小,應對還算遊刃有餘。我沒有參與競賽(儘管我後來有些後悔),給自己留出了大把的空餘時間。別人用這個時間反覆刷題,我偏不:我想,課本的框架之外,還有廣袤的世界,為什麼不看看呢?別人忙著記下背誦篇目,我抱著《古文觀止》在啃,也去古詩文閱讀大賽走了一遭;別人死嗑《作文素材》,但我選擇了里爾克,還有尼采等等;別人做著物理習題,我卻在展會上盯著博x的裝置發呆,或是讀讀電磁學的講義,也不亦樂乎。但我從未抱著“一定要提高點成績啊”的心態去做這些事;我只是聽從我的熱忱,再學廣一點,再鑽深一點,“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這樣的學習,自然是歡樂的,就像一場“學習的遊戲”——學習和享受就是一體的了。
得益於此,我自己並沒有落入“理科男”“文藝男”的標準程式。現在便急著拿程式往自己身上套,也未免為時過早。用老話說,是“文理不分家”;用我的話是一面研究機械裝置的運作與力學原理,又一面反思批判著工業文明的進步與弊端,這不叫矛盾雙方,叫一個整體。研究與演繹固然美妙,但學會感受與反思同等重要,我選擇都要。
我的高中生活就是這樣。不是說,我不重視課業成績:我也有筆記,有錯題簿,有經驗總結,只是我無意把它們做成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頭字典,我只是把它們當作輔助理解、喚醒記憶的工具而已。我相信,理解勝於強記;一套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是必要的。因此我刪繁就簡,壓縮用時,要求“效率最大化”——所以有人說我太閒。但我覺得,若是每一分鐘都能學有所得,何必做冗餘而重複的功呢?
回首看來,他們對於高考而言,也許沒什麼立竿見影的幫助。但它們至少告訴我:“知也無涯”,誘惑著我突破現有的認知,又儲存了我內心那顆探索的火種。
與清華結緣,還要算在高二暑校的那一次,儘管我並未能前往清華園赴約。我猶記得紙牌搭橋的那個遊戲:我信心勃勃地上手,堆橋面橋墩的厚度,但怎麼都支不起兩瓶礦泉水;卻有一個北京同學,借靈感於紙箱硬紙板,設計的Z型夾層橋面承重幾倍於我。
這至少讓我明白了幾個道理:第一,喜愛是一碼事,理解又是另一碼事,前者只需要一瞬,後者遠遠不止;第二,有個舞臺,正鼓勵著青年學子們理解、創造,允許我做我愛做的事情;第三,探索的路還很長;第四,人外有人。
秉著一腔熱愛,我選擇了清華的機械航空動力大類;出於對力學知識的渴求,我報考了錢學森力學班。當然,我做好了在競爭中落敗的心理準備。畢竟是對力學的理解指導了當今的工業設計製造,力學的進步伴隨著工程的進化。力學就是那個負重的巨龜,它蘊含比工程更基本,更普適的原理,也顯示出更多的未知。它主要研究宏觀的物體的運動規律,因此又與應用聯絡得最為緊密。我喜愛它的神秘,也欣賞它的實用,我願投身於這個領域深耕細作,請允許我再此種一顆種子,也許有一天,它會長成參天大樹!
最後用屈子的句子作結吧。還是這一句最合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來源|上海招生組
編輯|龔昕冉
快把清華招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