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湖北省與周邊各省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湖北省與陝西省、湖北省與河南省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湖北省與安徽省的區劃變遷。英山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管理,當年,則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那麼,安徽省為何要把英山縣劃入湖北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英山縣離皖入鄂的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安徽省的基本情況。安徽省是我國中部六省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華東地區的省份。近年來,隨著投資的逐步集中,安徽省的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省會合肥市,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安徽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經濟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字,安徽省總人口6100多萬人。2021年,安徽省的GDP總量超越了4.2萬億。
安徽省總計下轄了16個地級市,分別是:合肥市、馬鞍山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陽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蕪湖市、亳州市、安慶市、池州市、銅陵市、宣城市、黃山市。其中,省會合肥市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安徽省橫跨了中原、兩淮等地,各地的風俗、口音、飲食差異很大。此外,部分地區的地形結構非常複雜。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尤其是合肥、安慶兩個城市。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尤其是南北政權對抗的階段。合肥的歸屬至關重要,北方政權控制了合肥以後,退而能夠拱衛整個中原和齊魯。進而能夠直逼淮南,飲馬長江。合肥西邊是大別山東段的皖西山地,東邊有張八嶺,合肥坐落在這個狹窄通道之上,這是標準的兵家必爭之地。
至於安慶,則是整個東南地區的咽喉所在,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安慶段長江江面比較狹窄,容易封鎖長江水運通道。對於盤踞東南地區的政權來說,安慶的得失直接關乎成敗。從三國時期的東吳,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最後到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國,都會在安慶駐紮大量的精銳,從而拱衛江南各地的安全。
湖北省與安徽省的交界地區,基本上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形比較複雜。例如我們今天的主角英山縣,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以山地為主。在當年的地形環境下,從英山縣前往安徽省的其他地區,交通並不便利。在明清兩朝,安徽省、湖北省的區劃輪廓基本形成。在明朝統治時期,明朝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進一步完善和調整。
最終,形成了南北直隸和13個省的區劃。北直隸包括了現在的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南直隸包括了現在的江蘇省、安徽省等地。至於湖北省還沒有組建,湖北、湖南都隸屬於湖廣省管理。17世紀中期,清朝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勢力、南明各個政權,逐步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了各省的區劃,形成了18個省的區劃格局。
在明朝原有的行省基礎上,清朝劃分了18個省,出現了漢地18省的說法。北直隸更名為直隸省,南直隸的地位下降,更名為江南省。江南省、湖廣省都存在管轄範圍太大、地形結構複雜、人口眾多等一系列問題,管理難度很大。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撤銷了江南省,設立了江蘇省、安徽省。撤銷了湖廣省,設立了湖北省、湖南省。
安徽省設立以後,英山縣隸屬於安徽省的六安州管理,與湖北省相鄰,屬於兩省交界的一個縣。在地理結構和河流構造來說,英山縣與湖北省東北部的蘄州、羅田等地系屬一體。尤其是河流,英山縣境內的東河和西河在縣城南匯合以後,流入白蓮河水庫,屬於浠水上游。不過,截止1911年,清朝滅亡之前,英山縣仍然隸屬於安徽省管理。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階段。各路軍閥們為了爭奪地盤,相互進攻,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1930年,英山縣曾經被命名為紅山縣,屬於著名的紅色根據地之一。1932年,當時的政權重新控制了英山縣。由於英山縣在地形結構上與湖北省東部連城了一片,出於作戰需要,把英山縣劃入了湖北省代管。
請注意,這一階段僅僅是代管。1936年,英山縣正式劃入了湖北省,當時的說法是:以為謀求永久治安及行政便利起見,亦有將皖屬英山縣正式改隸鄂省之必要。至此,英山縣劃入了湖北省管理。雖然在此期間,曾經有人建議把英山縣還給安徽省。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等一系列原因,英山縣便一直隸屬於湖北省管理,並沒有還給安徽省。
一轉眼到了建國之初,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進入經濟發展的階段以後,過分複雜的區劃反而不利於經濟建設。湖北省設立了各個專區,例如黃岡專區、襄陽專區等等。英山縣隸屬於黃岡專區管理,60年代後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後,黃岡專區更名為黃岡地區。
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開始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湖北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開始陸續調整為地級市。一些原有地級市的管轄區,開始進一步擴大。1996年,黃岡地區被撤銷,設立了黃岡地級市,英山縣隸屬於黃岡市管理。目前,英山縣下轄了3個鄉、8個鎮,總人口達到了30多萬,西連武漢城市圈,東接皖江經濟帶。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