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京城有多浪漫?歲末年初,一場“四時風物歲華中”之“日下春和”——北京歲時節令文化系列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121元件館藏文物帶領觀眾跨越時空,尋覓古老京城春日時節的人情風物之美。
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把花鳥刻進碗裡,將蝴蝶嵌在簪上,以檀木作酒籌,用白玉製插屏……展覽中,121元件文物以春節、立春、花朝、清明等時節為序,分“燕京歲華”“祥源肇歲”“瑞啟春臺”三個部分,向觀眾詳細展示古老京城春日裡的節令習俗、文化活動,以及相關遺址遺蹟。
剛踏入展廳,悠揚的笙簫管笛聲傳入耳畔。“人之情不能無衣食,衣食之道必始於耕織”,展覽起始,漢代黃釉穀倉、東漢綠釉陶井、金代灰陶簸箕等微縮版農業生產器物,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的繁盛景象。
除了農耕器具,遼金時期的雞腿瓶,金代的只有拇指般大小的“火鍋”,明代的青玉童子牧牛,清代的宜興茶果、宮燈形耳墜和“新年吉慶”鼻菸壺等意趣十足;再往前走,臘八粥食材模型、清代彩繪門神、楊柳青著色吉語年畫、景德鎮窯紅地粉彩“迎祥”雲蝠紋掛屏等,滿溢著“年味兒”……一件件文物,描繪出一幅京城春日風物圖景。
陽春和氣動,日下永珍新。首博表示,“四時風物歲華中”系列展覽是該館全新推出的體現京味兒文化的展覽專案,以春、夏、秋、冬的自然時序為不同時間背景,展示北京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歲時風俗。“日下春和”展覽正是此係列展覽的開篇之作。此外,為豐富市民新春文化生活,首博還將在新年陸續推出針對不同年齡受眾的“迎春紙鳶寄福”“喜上眉梢”等互動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