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 山陰淞雲】
平生愛丘山,原因不知出自何處。從小看到隆起的土堆石山就好奇興奮,經常攀爬工地上的黃沙堆和石山,除了回家一鞋子泥沙外,有一次還差點陷進鬆軟的黃沙裡被埋進去,雖然驚險異常,但也全然阻擋不了對山丘的熱愛。
家裡周圍方圓幾十公里內似乎沒有天然山峰,而可以爬上爬下的人工山倒是有,附近虹口公園北部有一座土山,雖然是人工堆起,但山體橫亙總也有百十米,以孩童的眼光看已經是大山,當時不知土山名字,後來才知它真的叫“大山”,不過前面再要加上一個“北”字。北大山是我心目中的第一處大山,一個人也好,同夥伴們一起也好,我就喜歡在山坡衝上衝下,幻想自己是三國裡偉大的武將,在鬧市的公園裡建立不世功業,建著建著,功業未成,小孩也就糊里糊塗地長大了。
上海虹口公園的大山
長大後坐火車次數多起來,鐵路線旁的兩座山就成了心目中希望的象徵。第一座是崑山的馬鞍山,火車離開崑山還很遠的時候,遠遠就望見地平線上一座黑沉沉的大山,大人說那是馬鞍山,現在知道它還有一個更有雅趣的名字,叫玉峰山,這座山是進入江蘇境內遇到的第一座山,看起來比北大山可要大多了,它在鐵路線以北,可以稱得上“北大大山”了,可惜每回都只能遠遠眺望,能登上山去已經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火車從蘇州站開出去之後,很快就能看見鐵路邊有一座長長的小山,山上滿是綠樹,山頂一座高高的寶塔,高得和山高彷彿有些不成比例,這是旅行途中看見的第二座山。這座虎丘是吳中第一名勝,小時候對歷史文化感覺不靈敏,直到後來沿著山塘街一路悠悠逛到山門口,再進景區感受虎丘,蘇州的豐潤歷史像電影一樣沿路在眼前播放,這才覺得當時車窗外匆匆而過的小山,真是了不起的姑蘇城市歷史名片。
崑山,馬鞍山
蘇州虎丘
而真正能與山如朋友般親近的,則是在無錫。從上海沿滬寧線向西,無錫是第一座擁有大規模都市山林的城市,惠山緊緊挨著城市西區,難能可貴的是它並非一座孤山,由惠山開始,向西向南各有山丘延伸一二十公里遠,在山間觀景,能看到層層山巒的縱深,體會左右遠近皆是山的愜意,很容易擺脫登山觀市景的單一感。
無錫惠山
惠山海拔300米出頭一點,本不是異常高峻的大山,但在登山的記憶裡,最辛苦的攀登就發生在這裡。那是學校組織的登山比賽,大家從青山灣輕院校區後面的山腳開始向山頂出發,一路上你追我趕,直到筋疲力竭、腿痠氣衰,才終於能到達頭茅峰的廟門口,後來看資料才知道頭茅峰海拔不過170餘米,高度只及惠山最高峰的一半左右。
日後遊覽祖國群山,走過更長更苦的山路,登上過更高更險的山峰,但身體的疲勞程度,再也沒法和那次登惠山相比,找尋原因,一半是年少記憶珍貴、印象深刻,另一半大概也有先苦後甜的意思在裡面,嘗過最艱難的歲月滋味,往後的日子再不容易,恐怕也不會覺得那麼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