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著央視記錄片,來到甘肅省武威市,在這裡有一個叫雷臺的地方(過去是來祭祀雷神的)因“馬踏飛燕”的銅奔馬出土而遠近聞名。這匹青銅奔馬館藏於甘肅省博物館。奔馬體態健美、膘肥體壯、昂首揚尾、張口嘶鳴。在小學課本中講述了這件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
這匹銅奔馬為什叫“馬踏飛燕”呢?據說這個作品的名字是由郭沫若老先生1971年命名的。是因為這匹銅奔馬的造型而得名。奔馬後蹄踏著一隻飛鳥,飛鳥正展翅飛翔,驚愕的回首反顧,恰與微微左顧的馬頭相呼應,一切都發生在瞬間,卻給人以無比廣闊的想象空間。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定為國家旅遊標誌,並被作為郵票多次發行,在全國各大廣場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1969年在雷臺漢墓同時出土了99件銅車馬儀仗俑隊,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數目最多,陣容和氣勢最雄偉的漢青銅車馬儀仗隊,被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
天馬開路,軍隊車馬一字排開,陣仗正中是一匹只有墓主人才能騎的最高最大的馬,兩邊有武士護著,墓主人後面是牛車拉著糧草。結構合理,非常有氣勢,這反應了當時漢帝國軍事力量的強大。
漢帝國的強大不僅僅反應在軍事上,還反應在福利證書上,就像現在的優撫證一樣。那麼哪些人可以享受皇帝親自頒發的福利呢?從出土的另一件珍貴文物——出土於武威磨咀子,珍藏在真空管裡的26杖王杖詔書令冊簡中記載了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可以證實。
在這件冊簡中記載了“王杖詔書”這一事件。在漢代凡70歲以上的老人,由朝廷賜予一個上面帶有鳩鳥的柺杖,持有這個柺杖的老人,可以自由出入官府,可以行走再天子道上,觸犯刑律的,只要不是主犯,可以免於刑事起訴。
鳩杖上的鳩鳥,也有健康長壽的寓意。自先秦以來就有敬鳩養老的禮儀,這一尊老愛老的民族傳統到漢朝被正式統一化,成為國家級的“老年徵”。
透過這集我瞭解了幾件出土的漢代文物背後的故事。也為古人的智慧和工匠的技藝之精湛所驚歎和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