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一近再近,盛滿親友期待的回鄉路卻被疫情斬斷。截止目前,北京、天津、深圳、珠海、遼寧、河北、黑龍江等多地均再次出現疫情反覆。又是一年的“就地過年”,跨省遊恢復無望,多少就地不動的遊子們會將思鄉之情寄託在周邊游上?春節這個旅遊旺季何時才能重現往日輝煌?
跨省遊無望
這是從事旅行社運營工作的何娟第三個疫情籠罩下的春節。
這一年,她關閉了自己在首都機場附近的門店,暫停了全部的業務。“其實也不能說是我們主動暫停業務,而是這個春節根本就沒有顧客出遊。以往最多嫌業績不好看,今年是壓根沒業績。對外稱暫停,總比公開宣稱門可羅雀強。”何娟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在自己從事旅遊業的二十年裡,今年春節可謂是最慘淡的旅遊旺季。
年前的幾周裡,何娟和同行們一直在研究最新的政策及市場情況。隨著多地疫情的反覆,春節旅遊眼見著是“沒戲”了,原本計劃上架的湖南、江西等團隊遊產品也戛然而止。截至1月中旬,全國省市自治區共宣佈跨省團隊遊暫停已超過40次。跨省遊恢復無望,各地政府又都在號召減少聚集,組團省內周邊遊也很難實現。若說現在還能繼續的工作,省內代訂機酒類服務應是目前大部分旅行社僅剩的業務了。即便是疫情後較火的自駕遊等獨立出遊模式,也因撞上春節客源驟減。
“這應該是不少旅遊人在業內的最後一個春節了。年後很多旅遊人都會轉行,我也退掉了旅行社的門店,儘量減少成本等待市場回暖。”
出遊意願下降是行業不景氣的主要原因,而每逢佳節倍思親,則是整個套環的根因。根據此前商務部初步摸排,2022年全國36個大中城市,就地過年人數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萬。的確,當回家過年都成為奢望時,旅遊等非剛需產品自然會變得無關緊要。在北京工作的白萍就是回鄉“積極分子”中的一員。她告訴新旅界,雖然政府號召就地過年,但自己已在北京度過了兩年一個人的春節。在不給國家添亂的基礎上,還是希望能回老家過年。
和白萍一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度過了幾個異地春節後,無論是長途遊還是短途遊,都已經在這些熱愛出旅遊的消費者面前失掉了競爭力。還有不少遊客表示,以往春節還可以帶父母一起出門,既享受旅途也算是一種團聚的方式。但目前疫情形勢不定的情況下出遊風險太大,出去玩很可能就“喜提”隔離,大交通、出入景區等流程也相對繁瑣,限制了旅遊達人的出行意願。
近郊冰雪遊火爆
讓人欣慰的是,今年春節旅遊市場也並非全是壞訊息。
新旅界整理了近期多家OTA釋出的春節旅遊資料發現,本地遊、周邊遊以及短途自駕遊構成了虎年春節的主流出遊形式。攜程《2022年春節旅遊預測報告》顯示,截至1月20日,該平臺預訂本省旅遊度假產品的訂單量佔比達65%,省內遊訂單相較2019年春節增長顯著,其中石家莊虎年春節省內旅遊訂單同比增長超6倍。
就近市場的火熱確實在情理之中。缺乏親友陪伴,退票留守的外地人;享受親朋環繞,欲借假期攜一家老小出遊的本地人;獨自過年,不願意守著冷鍋冷灶的年輕人,一同吹響了春節旅遊市場狂歡的號角。
具體來看,能滿足出行時長兩天以上的,還是周邊民宿、度假酒店等選手。去哪兒大資料顯示,今年流行春節“包個酒店過大年”。截至1月13日,預計2022年春節入住酒店的預訂量和間夜量均比2021年增長近三倍,較疫情前增長五成;越貴的酒店房型越早被預搶光。獨棟別墅、帶小院的房型、山景溫泉等產品熱銷。春節酒店預訂每晚均價達716元,較疫情前上漲兩成。其中,三亞酒店的每晚均價達到1471元,為各大城市中最高;不少度假酒店間夜價格達數千元,春節期間平臺家庭套房已售罄。
此外,冬奧背景下冰雪遊的熱度仍在走高。除了滑雪場、滑冰場外,各大商場也在發力。北京SKP-S就用冰塊打造了冰屋,同時提供冰上桌球和砸冰盲盒遊戲;頤堤港還上線了一個沉浸式冰雪運動動感空間,可以體驗桌面冰球、冰雪跑酷等運動。
能過夜的景區也成了熱門選項之一。據古北水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古北水鎮提前了預定期,截至目前春節期間客房預定率明顯已超往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節遊客的腳步還越來越深入鄉村。根據相關統計報告顯示,虎年春節省內鄉村酒店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翻番,預訂使用者以80、70後為主,80後佔比達53%;親子家庭則更青睞在鄉村酒店歡度新春。
在業界看來,虎年春節周邊遊的火熱,還與節內市內娛樂產品供給減少有關。受疫情影響,聚集類活動被叫停,不少傳統的春節保留專案,如廟會等均受限,但也激發了劇本殺、密室等娛樂產品的需求,一些劇本殺體驗店初一至初五的檔期已被約滿。
春節遊還能怎麼玩?
春節旅遊市場何時才能重現往日風采?說到底,遊客能不能恢復出行信心,還是取決於疫情的發展形勢。同時,也有不少專家表示,在幾年的“就地過年”的影響下,哪怕疫情得到管控,遠在外地的人也會受思鄉情緒影響,來年春節旅遊很可能還是以周邊遊為主。
何娟則表示,春節及冬奧會會後或許會有轉機。在疫情形勢仍不確定的背景下,開展業務需抓住時機,一旦有所好轉立即“安排”。值得一提的是,何娟等從業者還在停滯的春節遊裡發現了新商機。在這些商家們看來,旅遊畢竟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產業,幾年疫情下來,人們對親情的依賴,對家鄉的思戀,對陪伴的渴盼,讓非剛需產品變得無關緊要。因此要推銷產品,還需在剛需這方面多下功夫。
在何娟的設想裡,以往的團隊遊客都來自四面八方,未來或許可以嘗試推出為單個家庭提供的團隊遊產品。這類產品可以設計一個共同的目的地,為異地出發的家庭成員提供交通產品。來自各地的家庭成員在目的地集合後,由當地地接或導遊提供住宿及出行遊玩服務。“這樣一來,既能滿足顧客的遊玩需求,也能保證一家團圓,還可減少團隊出行的聚集風險。不過這類產品真正要實現也有一定難度,對供給方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及產品定價都有較高的要求。”何娟稱。
另外,一些近年較火的新業態,如露營、低空遊等也可加入春節遊的產品供給中。儘管在產品設計上需要花上不少力氣,但對長期待業的旅行社、導遊、旅遊定製師等從業者來說,與其靜待市場復甦什麼都不做,還不如深挖產業謀求出路。
(文中何娟、白萍、沫沫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