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目前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疾病之一,由於發病率不斷上升,人們開始“談癌色變”,對癌症的關注度也逐漸增加。但若沒有正確科學的認識,盲目防治癌症,反而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近年來,“餓死癌細胞”的說法很流行,但對於癌細胞到底能不能被“餓死”,什麼方式才能達到效果方面的問題,卻有不少人陷入了誤區。
癌症的主要特點是腫瘤細胞不受控制地無限生長,而在這個快速生長的過程中,癌細胞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不少患者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如果可以限制飲食、少吃飯,癌細胞便也無法得到足夠的能量,從而可能被“餓死”,但這種做法完全不科學,甚至一不小心,便會加重病情,不利於癌症治療。
不吃飯可以“餓死”癌細胞嗎?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叢明華表示,透過不吃飯的方式“餓死”腫瘤細胞這種行為是非常不科學的方式。
當腫瘤患者減少營養攝入,少吃飯或不吃飯的時候,會造成營養不良,機體與腫瘤細胞對抗的能力也會下降。腫瘤細胞是不會被“餓死”的,不吃飯首先被“餓死”的是我們機體的細胞。人體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撐,也就無法有足夠的“底氣”與癌症抗衡。
換一個角度,即使不吃飯,腫瘤細胞也會產生一些代謝產物,分解機體的細胞,產生能量,以供應腫瘤細胞的生長。
“餓死癌細胞”,要講究方式方法
早在幾十年前,哈佛大學佛克曼教授就提出了“餓死癌細胞”這一設想,主要理論基礎為切斷癌細胞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隨後,就有很多科學家在這個方向上進行了很多探索。如2011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腫瘤細胞獲取能量的過程中,有一種名為“NF-kappa-B”的蛋白髮揮了重要作用,如果能抑制這種蛋白的功能,就會提高餓死癌細胞的可能性。
而德國的生物學家約翰內斯•科伊博士也在《抗癌飲食》一書中強調,透過調整飲食,降低葡萄糖的攝入,長期依賴糖為營養的癌細胞,在持續的低糖飲食下會快速死亡。
2021年,美國麻省理工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頂級期刊 Nature 雜誌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稱在小鼠研究中發現,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飲食,可以抑制小鼠腫瘤生長。
研究人員解釋,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脂肪構建細胞膜,如果組織中沒有脂肪,癌細胞便會透過 SCD 酶來將飽和脂肪酸轉化為不飽和脂肪酸供癌細胞利用。而熱量限制飲食(將每頓飯攝入的能量按正常標準減少 25%-50%)不僅會使腫瘤細胞缺少脂肪而餓死,還會抑制 SCD 酶,損害癌細胞對此的適應過程。兩個機制結合,或能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
也就是說,“餓死癌細胞”,並非完全不吃飯或隨意限制飲食攝入,而是要有針對性地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脂肪、高熱量食物攝入,增加飲食結構的多樣性,從膳食纖維、優質蛋白方面補充自己的營養。
惡性腫瘤患者應該這樣吃
患者自身營養跟不上,除了會削弱自身的免疫力,不利於自身的康復外,還可能會難以耐受手術、化療等有效治療。所以腫瘤患者應該保證每天的營養攝入,我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提高自己的抵抗力。那腫瘤患者應該怎樣吃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2017年釋出的《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中給了大家建議:
1、穀類和薯類的攝入
保持每天適量的穀類食物攝入,成年人每天攝入200 g~400 g為宜。在胃腸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注意穀物的粗細搭配。
2、動物性食物的攝入
適當多吃魚、禽肉、蛋類,減少紅肉攝入。對於放化療胃腸道損傷患者,推薦製作軟爛細碎的動物性食品。
3、豆類及豆製品的攝入
每日適量食用大豆及豆製品。推薦每日攝入約50 g等量大豆,其他豆製品按水分含量折算。
4、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推薦蔬菜攝入量300 g~500 g,建議各種顏色蔬菜、葉類蔬菜。水果攝入量200 g~300 g。
5、油脂的攝入
使用多種植物油作為烹調油,每天在25g~40g。
另外,惡性腫瘤患者要避免酒精攝入,限制燒烤(火燒、炭燒) /醃製和煎炸的動物性食物。
充足的能量供給才是科學的營養方式,科學的抗腫瘤治療的方式。不要幻想透過不吃飯,不攝入能量的方式把惡性腫瘤細胞“餓死”了,這樣做最先受到傷害的一定是我們自己。#健康過大年##謠零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