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講講去年的歡喜事兒,我想,幫劉女士等病患解除疾苦,是歡喜;而去年底,我和團隊已完成類似的經口機器人手術200例,手術量國內第一,患者兩年生存率達國際水平,更是歡喜。因為這標誌著該項技術的成熟、有序推廣,可以為更廣大的患者造福。
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測核酸似乎也成了一件平常事。40多歲的劉女士,去年在社群做核酸檢測時,竟意外發現她舌根部下赫然藏有一個巨大腫塊。後來我接診了她,發現她舌根部腫物達5釐米,足有“雞蛋”大小,幾乎佔據了整個舌根部,並向口咽腔突出。
活檢病理診斷考慮為舌根部涎腺源性惡性腫瘤,腺樣囊性癌可能性大。由於涎腺源性惡性腫瘤對放化療不敏感,手術是劉女士的最佳治療選擇。傳統開放性手術,需將下唇及下頜骨裂開後進行舌根病灶切除,留下難以磨滅的瘢痕,影響美觀並造成患者的社會心理障礙。面對才四十來歲的劉女士,不忍心其面對開放性手術治療後的種種困難,遂向其推薦了達芬奇經口機器人手術。
經過術前的精準評估和方案制定,利用達芬奇機器人從口伸入器械,操作90分鐘,成功將她舌根比乒乓球還大的腫瘤完整切除。手術過程無需氣管切開,出血量不足50毫升。因為及時切除,劉女士從癌症的“魔爪”下逃過一劫。不能不說,這真是她的一場“疫”外收穫。
手術後第3天,劉女士已開始經口飲水和進食流質食物,沒有出現吞嚥障礙和嗆咳的情況,手術後第5天就拔除鼻飼管,完全恢復經口飲食。機器人治舌根癌,讓“毀容”和“活命”不再二選一,劉女士很高興,我內心也成就感滿滿。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內窺鏡手術輔助系統。經口機器人手術,即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輔助下切除口咽癌等頭頸部腫瘤。其最大的好處之一是創傷小,不會影響患者外觀,術後康復快,而且切除非常精準,手術安全性高,平均手術時間30-60分鐘,平均出院日是5天,以前傳統大手術,兩週都可能出不了院。
目前,經口機器人手術主要應用於口咽部的惡性腫瘤,以口咽鱗癌為主,這是不斷上升的瘤種,跟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HPV)有關,也適用於一些靠近口咽部位的良性腫瘤,以前這些瘤種,需從頸側開啟手術切口,需要透過很長的路徑才能到達腫瘤部位,這樣的手術操作對患者創傷很大。
當然,是否選擇機器人手術,需掌握適應證,綜合衡量後決定,有條件的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更令人振奮的是,經口機器人術後患者放療率降低到30%左右,六七成患者不用放療了,大大除低了治療強度、節約了醫療費用、減少放療引起的毒副作用。
回顧在我院最早接受經口機器人手術的那批口咽癌患者,2年總生存率、無復發生存率分別為94%、87.7%,口咽癌療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然,根據隨訪觀察,一旦復發,也有挽救的方法,再次手術或補充放療,這一部分患者依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
需要強調的是機器人輔助系統不是“神”,沒有專業人士的熟練操作,它並不能發揮作用。而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更應當思考如何合理地運用這些技術服務病人。
切開,縫合,止血,打結……外科醫生需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遇艱難的手術時,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坐不歇還聚精會神鬥志昂揚,用鐵打的意志強逼自己咬緊牙關堅持再堅持,孜孜不倦不計回報的持續付出,苛責自己、善待他人。看到患者康復,那歡喜,如同繁花似錦。
同題問答
2022年的新春願望是什麼?
答:疫情結束,能帶小朋友去現場看足球比賽。
如果能遠行,2022年是想去哪裡?跟誰去?
答:如果可以,想去法國,帶夫人體驗一下紅酒之旅。
■文:宋明(中山大學附屬防治中心頭頸科副主任、教授、博導 )
■整理: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陳樹偉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