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專注我,每天瞭解軍事政治知識↑
1.F4U海盜
圖為F4U攻擊中朝邊境的大橋(前機投彈,後機使用HVAR殺傷軟目標)
F4U是美國海軍一型螺旋槳式艦載與陸基戰鬥機 。F4U戰鬥機為單座單發平直翼佈局,加速效能好,火力強大,爬升快,堅固耐用,是美國第一種速度超過640千米/時的戰鬥機,也是速度最快的活塞式戰鬥機之一。其機翼的設計使得其與其他同類飛機相比顯得很另類,除空戰外,亦擔當戰術轟炸機的角色。
F4U戰鬥機由美國沃特公司研製,於1940年5月29日首飛,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朝鮮戰爭期間在美軍服役,朝鮮戰爭後,F4U仍在部分國家服役直到1960年代。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F4U與F6F併為美國海軍主力,成為日本戰鬥機的強勁對手。大戰結束後,據美國海軍統計,F4U的擊落比率為11:1,即每擊落11架敵機才有1架被擊落,擁有著驕人的戰績。
F4U的武器掛載也很豐富,可以掛載最多2000磅炸彈或者8枚HVAR(即高速空射火箭彈),對地面步兵有很大威脅。
2.A-26“入侵者”
A-26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設計生產的一種攻擊機。原型機有三種,分別是XA-26(3人座攻擊轟炸機)、XA-26A(雙人座夜間戰鬥機)、XA-26B(3人座重型攻擊戰鬥機)。其中只有A-26B投入量產,生產型A-26B於1942年7月首航,機頭為金屬結構,總共生產了1355架,從1944年9月起在歐洲戰場開始服役,與此同時也在太平洋戰區執行軍事任務。另一種A-26攻擊機發展型A-26C是一種偵查轟炸型,共生產了1091架,機頭改為透明結構,裝有轟炸瞄準器。
這種雙發重型戰鬥/攻擊機在電影中其威力明顯增強,A-26可以掛載4枚1000磅炸彈轟炸工事,或者16枚100磅炸彈對軟目標進行地毯式轟炸,電影《長津湖》中對志願軍列車的轟炸應該使用的是6枚500磅炸彈的掛載方案。
A-26作為專業重型戰鬥/攻擊機的掛載能力遠強於其他噴氣式或者活塞式戰鬥機,但是由於它是重型戰鬥機,導致反應速度較慢,所以朝鮮戰爭中美軍偏愛呼叫F4U或者F6F進行CAS(近距離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而使用A-26的大航程進行偵查活動(A-26密集的自衛火力也可以支援它在獨自偵查時遭遇敵機的情形)。
3.M4“謝爾曼”
圖為各種型號的謝爾曼,在朝鮮戰爭中,美軍主要使用76w型號的後期型謝爾曼。
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發、製造的一種中型坦克。但是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名將威廉·特庫賽·謝爾曼。M4是在M3中型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各種改型的車身、發動機、炮塔、坦克炮、懸掛、履帶等都選用不同的裝備配置,構成車身的零件有高度的相容性。謝爾曼坦克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坦克之一,其產量達49234輛,所以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大量使用的這種坦克。
使用76w主炮的M4A2彈道更平直,可以發射M62被帽風帽穿甲彈,可以達到最大149mm的穿深,並且優化了首上裝甲,有些美軍還會在車體上加掛履帶板作為附加裝甲,可是就是這樣的裝甲就足夠志願軍頭痛了:志願軍用繳獲的巴祖卡火箭筒無法擊穿車體首上的64mm傾斜裝甲,只能冒著巨大的風險攻擊側面38-40mm的垂直裝甲。
4.M-26“潘興”
注:M26潘興坦克在二戰期間被定位為重型坦克,朝鮮戰爭期間又被定位為中型坦克。
M26潘興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裝備美軍,雖然沒有來得及在大戰中發揮作用,但在1950年的朝鮮戰爭中大量使用。M26坦克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車內由前至後分為駕駛室、戰鬥室和發動機室。該車有乘員5人: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和副駕駛員。炮塔位於車體中部稍靠前,為了使火炮身管保持平衡,炮塔尾部向後突出。車長在炮塔內右側,炮手和裝填手在左側。指揮塔位於炮塔頂部右側。炮塔頂部裝有一挺高射機槍,炮塔正面中央裝有一門90mm的M3型火炮,火炮左側有一挺並列機槍。
相較於M4坦克,M26讓志願軍更為頭疼。M26側面有76-50mm的側面裝甲,而且還有負重輪,託帶輪,裙板等結構鋼,火箭筒很難準確的擊中車體側面的裝甲。
5.T-34/85中型坦克
相較於美軍坦克,T34\85中型坦克的正面有一塊32度的45mm裝甲,炮塔裝甲得到了強化,增強到了90mm,炮火防盾也為90mm,這種防護水平依舊弱於美軍坦克。而在火力上,85mm的Zis-S-53坦克炮只能勉強擊穿美軍的M26重型坦克。
注:215號坦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面對著極度不利的作戰環境和硬體差距,共擊毀敵M26坦克5輛、擊傷1輛、摧毀地堡26個、擊毀敵迫擊炮9門、坑道和指揮所各1個、汽車1輛,出色地完成了七次配合步兵的作戰任務。為此,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授予215號坦克“人民英雄坦克”光榮稱號,全體乘員記集體特等功一次,車長楊阿如榮立一等功、二級戰鬥英雄稱號。駕駛員陳文奎和裝填手師鳳山記二等功一次,炮長徐志強記三等功一次。
6.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是20世紀40年代蘇聯研製裝備的一種重型坦克。該坦克車體和炮塔分別採用鑄造和焊接結構,主要武器是一門122毫米火炮,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可以發射曳光穿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以及穿甲高爆彈。其轉向機構採用了新的"二級行星轉向機"以提高機動性。該坦克良好的裝甲防護性。
根據中國與蘇聯兩國一份在1950年11月3日達成的協議,中國從蘇聯那裡購買10個裝甲團的裝備,其中就包括60輛IS-2重型坦克。這批IS-2坦克中部分坦克曾參與了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結束,戰線在三八線附近穩定下來,敵我雙方都轉入防禦。此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全軍統計共有T-34型坦克88輛,IS-2型坦克30輛,喀秋莎火箭炮71門 。
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先後有3個坦克師和多個獨立坦克團赴朝參戰,儘管以T-34中型坦克為主,但也有少量的IS-2重型坦克赴朝參戰。
在1951年11月的馬良山反擊戰中,有志願軍的兩個坦克連共10輛坦克參加戰鬥,其中有3輛IS-2重型坦克。志願軍的坦克以支援步兵作戰為主,多采用間接射擊方式。志願軍坦克採取嚴密偽裝、突然集中使用的戰法,取得了出奇制勝的效果。整個馬良山反擊戰中,志願軍第64軍第191師在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全殲了英軍第28旅蘇格蘭皇家邊防團團部和6個連,共1700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4架,擊毀坦克6輛,連同美軍,共斃傷俘敵軍4400餘人,對穩定朝鮮西線戰局,起到了重大作用。戰後,裝備IS-2重型坦克的坦克二連,以及402號IS-2重型坦克榮立二等功,駕駛員萬鳳池榮立一等功
7.最後
由於朝鮮戰爭是一場參戰人數高達400萬以上的戰爭,聯合國軍方面有17國,裝備型號複雜,而志願軍方面則使用了繳獲的大量日製和美製裝備以及購買了部分蘇聯武器裝備,裝備型號同樣複雜,所以在此不能盡述。在後續篇目中,噴氣式戰鬥機,輕武器,火炮等裝備的比較會一一呈現。後篇請見:盤點朝鮮戰爭中的中美兩國作戰裝備(載具篇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