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到驚動黨中央是什麼體驗?
2013年秋季開學的時候,一張石油大學的履歷照,突然在網上火了。
在這個流量滿天飛,帥哥遍地跑的時代,照片上的這個人濃眉大眼、面龐英俊,實實在在征服了無數“顏狗”的眼睛。在網友們的深挖細扒之下,這位帥哥的身份很快便水落石出。
光有驚為天人的容貌還不夠,大家又著實被他的履歷“秀”了一把,大學教授、煉油天才、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什麼人中龍鳳、天上神仙?
被網友們誇到天上去的這個人,名叫王德民,是我國著名的石油科學家。除了長得帥之外,王院士還有一段非常不凡的人生。
1937年2月,王德民出生在河北唐山,一個高階知識分子家庭之中。父親曾留美學醫,擔任過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母親文安清是中國籍瑞士人,在中央對外經貿大學教過書。
在當時那個非常傳統的年代,涉外婚姻還是非常少見,語言隔閡、社會認可,這些對一個外國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所以在來到中國後,安文清一直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很少與人交往。再加上,來到中國後不久,盧溝橋事變就爆發了,華北淪陷,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兵,幾乎佔據了王德民小時候的全部記憶。
因為年齡太小,個頭不高,王德民在同伴中很不起眼,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母親就用英文教他識字 作畫,他喜歡一個人躲在房間裡看書。性格與眾不同的王德民,還把家裡請來的中文老師氣走了,也因為這個原因,到了上小學的時候,王德民還是不會說中文。
不過為了應付考試,王德民也創造出了一套專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他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全都背了下來,不管每個的讀音和意義,只去記每個字的字形,然後依樣畫葫蘆。在克服不識漢字的困難之後,王德民的成績也是逐漸有了起色。
1955年,王德民從北京匯文中學畢業後,考進了北京石油學院鑽採系採油專業,還隨手拍下了一張幾十年後刷爆社交網路的證件照。
然而,其實石油專業只是王德民的第五志願,他的第一志願是清華大學。因為種種原因,清華並沒有錄取他,但是一輩子投身石油事業,卻是王德民自己的選擇。
那些年,我們的石油幾乎全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石油安全和品質很難得到保障不說,有時候外國人還會把摻著馬糞的石油賣給我們,為了工業和國防建設,我們還必須如數收下。
雖然長得很像外國人,但王德民卻有一顆熾熱的中國心。從中學開始 他就知道咱們國家缺油,外國的刁難、國家的需要,都讓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並不輕鬆。為此,他還專門說了一句話:“不是我選擇了石油,而是石油事業選擇了我。”
在石油學院讀書的時候,王德民的門門功課都是5分,他不僅是學校的模範學生,還是校運動隊的主力成員之一。因為成績優異,校方有讓他留校任教的打算,大家也覺得成績斐然、家境優渥的王德民,也會跟很多人一樣,在國家分配下進入一個“好單位”。然而胸懷天下的王德民,卻做出了一個讓大家意想不到的選擇。
1959年9月26日,大慶油田成功勘探的訊息,久久激盪著王德民那顆拳拳的報國之心。他毅然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不顧家人苦口婆心的層層阻攔,主動請纓到大慶油田,參加松遼石油會戰。
當時大慶發現石油的訊息也是傳遍全國,全國各地一下子湧來3萬多人,來大慶的第一晚上,王德民他們被分配到一個牛棚裡睡覺。然而不湊巧的是,天公不作美。那天夜裡下起了雨,整個通鋪能躺下的地方微乎其微,王德民他們幾乎整夜都在拿個盆接雨。
這麼多人來到這片荒漠,衣食住行都是很大的問題,但王德民卻似乎毫不在意,他被分配到基層試井,乾的都是些最苦、最累的活,每天要跟工人一起,用100多公斤的絞車,把埋在地下千米之外的儀器搖上來,一天要測10幾口井。
自從選擇石油的那一刻開始,王德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事業。冬天溫度太低、儀器無法下井,他就脫下棉襖給井口升溫,硬是用體溫把原油融化。
那時候,松遼石油會戰剛開始半年,大慶油田各方面建設都很不完善。
白天王德民要上井測壓,晚上大家還要圍著點起“篝火”,學習《矛盾論》和《實踐論》。這個篝火可不是用什麼木棒燒起來的,而是戰友們就地取材,在地上挖個坑,用原油燃起來的。因為沒煙囪的緣故,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黑人”。
篳路藍縷,更見赤子忠心。當時,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的石油工人,喊出了“寧可少活20年,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口號,大家都保持著極高的工作熱情,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更沒有一個人臨陣脫逃的。
剛來這裡,王德民就敏銳地發現過去用“赫諾法”解釋油層的動態變化,但與大慶的實際情況不符,沒有考慮井與井之間的干擾,誤差極大,他開始探索新方法來分析解釋。
國內資料不夠,王德民就去自學俄語,研究數學推導方面的蘇聯資料,他廢寢忘食、焚膏繼晷、夜以繼日,頭髮長了,長了蝨子,也顧不上梳理。
當時,還鬧出了這麼個笑話。1961年除夕,食堂把麵粉和餃子餡兒發給每個職工,改善生活。大家在拿到材料後,都興致勃勃地包起了餃子。工作忙又不大會包餃子的王德民,為了節省時間,直接三下五除二,把材料分成兩半,包了兩個特大號餃子。
同事們笑他,他說,反正吃下去營養都是一樣的。
也正是在那天,王德民終於推匯出了,符合大慶油田實際情況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被稱為“松遼法”,誤差僅是“赫諾法”的1/5。
在那個年代,因為這項成果,大慶油田的原油採出率,比美國還高10個百分點,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讚賞和羨慕的。
1963年,因為初出茅廬,便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王德民被評為油田的科研標兵,並由技術員破格提拔成了工程師。也是在那年12月3日,周總理向全世界宣佈,中國石油基本實現自給了。王德民當場熱淚盈眶,為大慶油田所遭受的苦難,一下便煙消雲散了。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在事情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也會遇到不同的難題。
大慶油田的開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因為地下壓力大,石油是自己噴出來的;後來地下壓力不夠了,就要往油井裡注入清水,藉助水的力量把石油帶出來。但隨著水越注越多,相應的石油產量也越來越少,最壞時,甚至採出的100噸油中有95噸水。如何採出更多的油,成為大家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王德民又開始了在科研路上的攻關,他把眼光放在了“三次採油”上。
作為一項被美國拋棄的技術,三次採油在全世界專家眼中,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技術。但對於人均石油只有世界10%的中國來說如果捨棄這項技術,就意味著有大量的油採不出來。
歷時一年多,經過上千次實驗,王德民提出分層壓裂法,還成功製造出了中國自己的偏心配水器,這套工藝獲得了國家發明二等獎,油田含水率也從3%降到了2%。
在那之後不久,王德民升任大慶油田管理局副總工程師,他不再搞單項研究了,開始組織大批科研人員進行整體攻關。
針對地下油層壓力過大的問題,他提出由自噴採油逐步過渡到機械採油,並帶領大家研發出“限流壓裂工藝”,一次可壓開20到30個薄油層,每打1000口調整井,可新增可採儲量5000萬噸,相當於大慶每年的原油產量。
80年代,大慶油田進入高含水期,含水量高達60%。王德民又跟著大家一起對8個系統工程的200多個專案進行攻關,組織了大規模加密調整井的工藝技術措施,促進油田採收率明顯提高。
在這期間,王德民獲得過國家級科學技術特等獎一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1個,拿下國家新型發明專利8個,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43篇。
不少西方大公司都請他去工作,但王德民不為所動:“和國外比,我的工資不算高,但足夠我用。世界上有哪個地方有條件,讓我組織幾萬技術人員向大自然進軍?有哪個老闆能給我這麼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幹?只有中國”。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召開,王德明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他升任大慶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
是帥哥也是人才,在生活上,王德民也是一個異類,出於鍛鍊身體的需要,王德民把自己的辦公室選在15樓,每天上班都是爬樓梯,運動量剛好達到微微出汗的水平。聽說適量飲酒有益身體健康,他又經過精心計算,堅持每天攝入18克酒精,既不多喝也不少喝。
2016年4月,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編號為210231號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為"王德民星"。
有了王德民,大慶油田的產量才有了保證,中國才有了“工業的血液”。只有不正經的人才說容貌,俊俏的容顏不過是浮華的表面,唯有從骨子裡透出的智慧,才是最最高階的性感。
莊子說:美而不自知,吾以美之更甚。王院士就是像明珠那般閃耀的人,光芒萬丈卻又虛懷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