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之所以受到萬眾矚目,除了馮小剛這塊金字招牌之外,最為重要的原因是該片用20分鐘的時間展現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場面,其中血雨腥風、殘酷慘烈的戰場畫面約有9分鐘。
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初兩國關係正常化之後,以這場戰爭為題材的影視劇便不再拍攝,偶爾出現相關情節也是蜻蜓點水,一晃即過。以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能夠在片子中反映這場戰爭,又喚起了大家塵封已久的記憶,自然也就引起了觀眾尤其是當年參戰老兵以及軍迷們的極大興趣。
影片中的戰鬥過程時間不長,情節也很簡單。黃軒飾演的劉峰作為副連長,奉命和副指導員一起,率領一個加強排的兵力,護送騾馬隊為最前沿的部隊運送彈藥。在經過一片茅草地時,遭到了越軍預有準備的伏擊,他們經過艱苦奮戰,消滅了伏擊之敵,自身也付出了犧牲16人,重傷5人的慘重代價。
就性質而言,這次戰鬥是一次典型的行進間反敵小分隊(從影片中看,越軍的兵力非常有限,個人感覺不超過一個排)伏擊戰鬥。反伏擊,是軍隊在運動中為了粉碎敵人的伏擊企圖,擺脫被動地位而進行的一種特殊戰鬥。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越軍經常利用有利地形對我軍實施伏擊,因此反伏擊是當時我軍面臨的一個重要戰術問題。
伏擊,是越軍步兵分隊在攻防作戰中慣用的一種作戰形式,也是越軍的傳統戰法。越軍認為這種戰術是貫徹積極進攻、消滅敵人、以少勝多、速戰殲敵思想的基本手段。憑藉山嶽叢林地便於隱蔽的地形條件,有利於掌握戰鬥的主動權,發起戰鬥突然,伏擊時間短,火力猛烈,便於在近距離上速戰速決。
越軍通常利用夜暗和不良天候隱蔽進入伏擊區,嚴密偽裝,待對方進入伏擊地區後,形成包圍分割陣勢,鎖頭部分先打響,接著各部分多方向、多兵路同時突然開火,趁對方隊形混亂時發起衝鋒,逼近和插入,以近戰火力迅速全殲,為了防止對方空、炮火力反擊、援兵包圍或無力全殲時,即由警戒分隊掩護主力沿數條路線迅速撤退。
因此,我軍的山嶽叢林地反伏擊戰鬥,往往具有如下兩個不利因素:
敵情不明,地形不熟,戰鬥觸發突然。劉峰小分隊成兩路縱隊沿著大片茅草地中間的土路前進,突然就遭到了埋伏在道路兩旁草叢中的越軍的火力打擊。
地形條件不利,通常沒有理想的地形、地物可以利用,處於被動地位。戰鬥觸發後,由於小分隊正處於毫無障礙物可以隱蔽的道路上,霎時間就被打倒了十餘人。
遭到敵人伏擊之後,最為關鍵的因素是要堅定沉著與英勇頑強,切忌驚慌失措和猶豫不決.指揮員立即判明情況,迅速果斷地定下決心,堅決穩住軍心,指揮部隊利用地形地物進行廕庇,保證建制不散,人員不亂。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迅速部署兵力組織反擊。以少數兵力牽制敵人較強的一面,集中兵力火力攻擊敵人薄弱的一面,得手後佔領陣地,控制有利地形。再組織兵力火力,各個分割、殲滅敵人。
如果兵力火力較敵人佔優時,則可採用多路攻擊,翼側迂迴,搶佔要點的打法,迫敵分散兵力,使敵互相難以支援,前後不能相顧。火器分隊就地佔領陣地,運用各種簡便射擊方法,迅速開火壓制敵人,掩護步兵分隊進攻。並視情況交替轉移到我所奪取的有利地形上,以猛烈火力消滅敵人。
影片中劉峰小分隊在戰鬥打響之後,雖然出現了短時間的混亂,但並沒有就此束手捱打,而是立即突入草叢,人自為戰,組自為戰,以短兵相接的近戰同敵人浴血拼殺,打得積極主動,最終在坦克分隊的猛烈火力支援下,消滅了伏擊的敵人,體現了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
在真實的歷史中,我軍因為遭到越軍伏擊而蒙受重大損失的戰例發生在1979年2月18日。當晚22時,廣西方向41軍121師預備指揮所率領362團3營及後勤前梯隊進至魁剝附近山谷時,突然遭到山上越軍的火力襲擊。
在一片黑暗之中,混入民工隊伍的越軍特工趁機開槍投彈,大喊大叫,頓時整個隊伍失去控制。3營兩個連和師預指衝出封鎖區。後勤前梯隊由於負荷重,戰術動作差,又處於敵人火力封鎖的主要地段,帶隊的師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很快陣亡,隊伍失去指揮。
由於沒有組織火力壓制敵人,山上的越軍一直打到次日凌晨3點才從容離去。這次遭敵伏擊,部隊傷亡116人,民工傷亡200餘人,攜帶的物資丟失殆盡,基本喪失了保障能力。121師之所以會失去後勤保障一個星期,部隊戰鬥力嚴重削弱,減員率偏高,和此戰有直接的重大的關係。
我軍反伏擊的成功典型戰例則比如:3月2日11時30分,沿廣(淵)復(和)公路向南搜尋前進的162師485團2營6連進至同厄西南谷地時,遭到越軍三面火力猛烈射擊,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1排就地佔領公路右側水溝、稜坎以火力向敵人還擊。
在6連後跟進的師炮團85加農炮8連迅速在側後約150米處停車,摘炮調架,開架就打,一分半鐘之內全連各炮都開始了射擊。團高機連1排也在炮兵側後展開,支援步兵戰鬥。12時許,連組織2排和3排的部分兵力,在加農炮和高射機槍的火力支援下向公路西側諸高地發起攻擊。
代理2排長王息坤、4班長潘細臘在戰鬥中表現尤為突出,分別殲敵11名和20餘名。經過近5個小時的戰鬥,6連在兄弟連隊的協同下,取得了殲敵151名的勝利。戰後該連榮立集體一等功,中央軍委授予“突擊英雄連”榮譽稱號,並授予代理2排長王息坤烈士、4班長潘細臘“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