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止是日漫才對,全世界範圍內的動漫,都是少年主角更多一些,要問為什麼,當然是受眾青少年最多。忙碌工作的中青年是沒多少時間看動漫的。青少年承受的壓力相對來說小,富餘時間相對多一些,是最主要的看動漫的群體。
動漫本身就更招受青少年關注,小的時候很少有不愛看動畫片的,長大後才會因為各種經歷而改變喜好。日本對於這方面做的算是相當透徹的,對於不同年齡層的人有不同的動漫,人家本身就是動漫大國嘛。針對5歲以下的兒童,是那種對話簡單特別好理解的真善美為主的家庭和睦的子供向動畫。10歲以下看的是小學生拯救世界,像《魔神英雄傳》和《數碼寶貝》系列這種,這類動畫片有助於確立三觀,裡邊會明確的定義正義與邪惡,壞人要做什麼事好人要做什麼事,主角總是具備勇氣愛心友誼誠實等優秀品質,這時候的孩子們最愛學動漫裡角色的行為。
等到15歲上下正好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時期,這時針對這個年齡層看的日漫就不再強加教育意義,完全是想怎麼把故事做的好看,怎麼能吸引這個年齡層青少年的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懂他們,於是乎各種中二病角色誕生,能見到各種各樣的叛逆期行為。
再大一點高中生就相對成熟,正是想要男女情愛的階段,針對這個年齡層的戀愛番就多,哪怕是熱血戰鬥番,也要具備很強的勵志效果,正適合這個階段的青少年。
動漫需要講道理嗎?不用的,只要能夠自說其話,作者把自己設定的世界觀圓起來,剩下的主要就是表達角色情感,小學生多是拯救世界的人,還總是天選之子,這時的孩子也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了不起的,想法是不會考慮客觀條件的,會有那種大到不靠譜的理想和報復,最了不起的事不就是拯救世界嘛。
《高達》系列中坐上高達的都是高中生,身體上發育的看著像個大人了,缺少的經歷和情感上的成長成熟,這時他們已經能夠認清現實,卻特別想經歷一些轟轟烈烈的事情,這類的主角會有奇遇,但不是那麼欽定,作者設定上會讓讀者認為是主角爭取來的透過努力獲得的。
日漫既分年齡層又考慮觀眾對讀者的承受力和感受。想美漫中的超級英雄,只會讓青少年們崇拜,而不會有啥代入感。
文:龍騎士謝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