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在漫長的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戰爭一直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而匈奴在歷史中也一直都是一個極易被提到的民族,他們和中原總是戰爭不斷,也曾在北疆馳騁數百年,在漢武帝的圍追堵截下,這才漸漸向西遷徙。

在古人的眼裡,匈奴一直都是一支極為兇悍和野蠻的部落,在中國歷史的記載中,除了描述中原是如何戰勝匈奴以外,其他的內容也是很少記載。

然而,在內蒙古的一次意外的考古事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力,還有專家懷疑,歐洲的歷史似乎被篡改過。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一次考古所引發的猜測

這次考古事件發生在1972年冬天,距今已經有50年曆史了。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那年,在內蒙古的伊克昭盟杭錦旗阿門其日格居民在冬季副業生產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極為珍貴的金銀器。

因此,第二年開春,內蒙古文物隊便派出李作智、田廣金二兩位同志前來調查情況。

由於在調查之前,就有一些村民撿到了寶貝。

因此在工作人員們來了以後,首先向各位村民宣傳相關文物法令政策,讓大家明白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並且號召大家主動將撿來的文物上交上去,這樣也算是一種貢獻。

阿魯柴登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以上,是極為出名的毛烏素沙漠的北部邊緣。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直到現在,阿魯柴登以北和以南的地段還是低窪地帶,為古時人類居住創造出極好的條件。

其實,阿魯柴登地區有著各個時期的文化遺蹟,從新時期時代和早期匈奴墓葬這裡全部都有。

除了大量的獸骨以外,這裡還有大量戰國時期的陶片,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動物紋裝飾的圖案,比如鳳、鹿等。

各個時期的文化遺蹟在這裡的分佈都非常集中,足以說明這裡的自然條件在千年來都發生過很大的變化。

而且,在古代時期,這裡的自然環境也遠遠要好於現代時期,秦漢時期有名的“河南地”就在這一帶。

而1972年找到的這些寶貝,屬於匈奴的文化產物。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經過調查,這裡發現了218件金器,加起來有4公斤多,這些金器的製作過程,除了有鑄、壓、錘等,還有很多金銀器大多以浮雕動物形圖案為裝飾。

在出土的金飾品中,最有特點的便是一件鷹形冠飾

這個冠飾為厚金片錘打成的半球面體,上面的浮雕為動物咬斗的圖案,上面刻有四隻狼,兩兩對臥,還有四隻盤角羊,同樣也是兩兩成對。

在半球體之上,則有一隻傲然展翅的雄鷹,鷹身為金片製成,身上有羽毛狀的紋飾,鷹的頭部同樣有兩塊綠松石,在頭頸之間裝著一個帶花邊的金片,看起來有點像是項鍊。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這件物品在製作上也非常巧妙,用金絲從鼻孔處插入進去,然後再向下相連,這樣的舉措也能夠使得物件能夠搖晃起來,形象也更加逼真了。

整個冠飾構成了雄鷹鳥瞰狼在咬羊的生動畫面,若是將這樣的寶物戴在頭上,必然是金碧輝煌,稍微搖動一下,還能展現出栩栩如生的姿態。

在這裡發現的動物紋裝飾品,在內蒙古地區戰國時期的匈奴遺物中都可以看到。

尤其是蹲踞獸形物,和準格爾旗玉隆太匈奴墓中出土的遺物更是極為相似,而那一處盤角羊,也和玉隆太匈奴墓的羊首轅飾完全相同。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此外,在這裡發現了不少金項圈,這在鄂爾多斯匈奴墓中也有過發現。

在西溝畔出土的金項圈,在造型方面就和這裡的完全一致,而類似的項圈,在玉隆太和瓦爾吐溝也有發現,只不過那裡是銀項圈。

這些都足以證明,匈奴人是有著佩戴項圈的習慣,除了具有等級差別之外,還有著時代方面的特徵。

一些動物紋長方金飾牌,在西溝畔也有過發現,從金牌的造型、花紋等方面都極為相似,出土的位置都有著相似之處。

一些冠飾可以推測為武官佩戴的,從這裡發現的冠飾,很有可能出自於某個部落王的冠飾。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根據對這些出土文物的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戰國時期居住於此的的是匈奴林胡王和白羊王這兩支。

其中,林胡王居住在東邊,白羊王居住在西邊,那當時阿魯柴登地區的王,則極有可能是屬於匈奴河南白羊王或者是林胡王其中的一支

從這裡分佈著早期匈奴墓地這條線索也能夠看出,這支匈奴人至少從春秋到戰國時期就一直生活在這個地方。

基於這次發現的金銀器比較多,不僅能夠說明這個時期匈奴族的階級分化已經相當嚴重,也說明了這個時期社會生產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

在各類帶有動物的形象中,工匠們似乎對於羊、馬等畜群更加偏愛,通過歷史也能夠看出,這些畜群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正是寶貴的財富。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虎、狼等形象的出現,也說明了這裡在曾經還是一片豐美的草原,沿山地帶也有著茂密的叢林。

不過,隨著對這些工藝品的進一步研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問題。

他們認為,阿魯柴登地區的墓葬工藝品,在形態上還有些古代歐洲的風格,特別是一些寶貝的製作方式上,也和歐洲工藝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沿著這條思路大膽推測下去,這些人再度提出了一個疑問:

若是匈奴人和歐洲人本身就有著一些聯絡,那麼如今的歐洲人中,是否就有著當時匈奴人的後代呢?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顯然,歐洲的不少專家感覺到這種說法不切合實際,他們總是認同現在的歐洲人來源於高加索、阿爾卑斯以及地中海附近。

匈奴人短暫地征服了歐洲的部分土地,可在實際上產生的影響也非常小。

可是,這種說法也並非是空穴來風,歷史中,確實還是有過匈奴人曾出現在歐洲境內,還是大規模的那一種。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令歐洲談之色變的匈奴人

在公元374年,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突然出現在歐洲東部。

他們驍勇善戰,幾乎是以一種無敵的姿態出現在歐洲人面前,隨後,他們更是揮戈北上,徹底擊敗了西哥特人,將這裡的人趕到了羅馬帝國境內。

羅馬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的皇帝瓦倫斯親率大軍前往抵禦,兩軍很快在亞得里亞堡發生了大戰。

結果,戰役的最終結果是羅馬皇帝兵敗陣亡,整個歐洲都陷入了極度震驚之中。

匈奴人也並沒有因為短暫的勝利而停下腳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乘勝追擊,很快佔領了匈牙利平原,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

並且憑藉著鬥狠的性格,積極向外擴張,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便席捲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對於搖搖欲墜的羅馬帝國而言,匈奴人的強勢介入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對歐洲古典奴隸制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在世界史當中,匈奴西征同樣是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

對於歐洲人而言,這支部隊完全就是聞所未聞的,在他們的歷史中,這群人的來歷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

一直到了18世紀後期,法國的一位資產階級學者才提出,這群人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

再之後,英國資產階級歷史家吉朋又把前者的說法寫入到《羅馬帝國衰亡史》這部聞名世界的書籍當中。

可是,這件事的本身在歷史學者之中也有過爭論,還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一位名叫伯利的學者甚至說:

“前者的說法總是憑藉著幻想,這並不是現實。”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直到現在,兩派意見仍然相持不下,爭論不休。

然而,從現有的歷史記載中,確實能夠證明有匈奴人不斷向西遷徙。

從公元91年,北匈奴單于和貴族們在裹挾了一部分群眾之後,便離開了漠北地區,踏上了漫長的遷徙道路,只有五六十萬人拒絕隨著北單于而出走,仍然留居在原地。

可到他們出現在東歐的這段時間裡,時間跨度更是達到了二百七十年之久。

經過歷史學專家們的研究,這一過程能夠分為四個階段。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其中第一個階段便是“悅般時期”,在北單于因為戰敗倉促逃往西北的時候,匈奴也陷入了混亂之中,很多北匈奴人並不知道它們的去向;

後來才知道北單于逃到了烏孫西北的悅般,並且佔領了這處地區,這在《後漢書·南匈奴傳》中也有相關記載。

其二則為“康居時期”,這段時期的跨度大約是從公元160年到260年之間,那會的北匈奴殘部正在西域附近,鮮卑族這個強大的部落聯盟也崛起了。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在強大的新勢力威逼之下,北匈奴單于在烏孫地帶也過不好了,決定率部西遷康居。

這個康居已經到了中亞細亞阿姆河流域,從地理角度來看,這也完全是一個富饒的地區,以前也是匈奴的屬國。

這下匈奴要把老家都搬來,康居的群眾們自然是不答應的,因此,他們將老弱病殘全部留在了悅般,選拔了一批精壯的人去了康居。

在漫長的歷史中,康居人自然想著如何復仇,再加上外力的影響,北匈奴逐漸放棄了康居,只好再度西遷,最終前往粟特。

至此,匈奴西遷進入了第三個時期:粟特時期

匈奴人來的時候,自然也是透過武力征服,而不是和平移入的。

根據《北史》的記載,北匈奴是在征服粟特國,並且擊殺了粟特王之後才奪取的政權。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不過,北匈奴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離開粟特的,並沒有史料的記載,只是,後來的北匈奴進入了阿蘭時期

阿蘭和中國的距離實在是太遠,因此在中國歷史的相關資料中也並沒有查到匈奴人征服阿蘭的記載,不過,這些歷史在羅馬的典籍中還是有所記錄的。

當年著名的歷史學家阿密阿那斯在《歷史》中就有過記錄,他在上面寫道:

匈人從頓河以東地區向阿蘭人展開瘋狂進攻,阿蘭人奮起反抗,結果大敗,國王被殺,國土也被征服了。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阿蘭人被征服以後,“匈人”這個訊息也很快傳到了其他國家,大家也聽說了“匈人”這個名稱,此前一直都不曾瞭解。

由於當年交通不便的原因,所以西方也不太瞭解東方的大事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隨後,匈奴人便開始在歐洲的土地上四處征戰。

回到現代考古學之中,金珠工藝便有了很強的表現力,也是我國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證據之一,歐亞草原上的金珠工藝製品也頻繁出現。

阿魯柴登地區是典型的匈奴人遺址,和阿爾泰地區巴澤雷克墓出土遺物同時也非常相似。

不過,這些金珠製品還只能證明中西方文化在古時有所交集,可是其中的原因是否和匈奴西征有關,歐洲的史學家更是吵得不可開交,至今也沒有形成結論。

50年前,中國一場考古發現,讓專家開始懷疑歐洲歷史被篡改

參考

1田廣金,郭素新.內蒙古阿魯柴登發現的匈奴遺物[J].考古,1980(04):333-338+364+368+394-396.

2 從中國的金珠工藝製品看東西方文化交流 大眾文藝

分類: 國際
時間: 2022-02-05

相關文章

民間故事 梅妃傳奇
#民間傳說# #民間故事# 梅妃,本姓江,莆田(今福建省莆田縣東南)人.她的父親名叫江仲遜,江家世世代代都以行醫為生.梅妃從小聰明伶俐,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的好幾個篇章.她曾對父親說: ...

陳香梅:我與飛將軍陳納德的愛情故事

陳香梅:我與飛將軍陳納德的愛情故事
1945年5月陳納德將軍已離華回國,當然他知道戰事已近尾聲,但其中還有不少複雜的政府因素.他親自告訴我,他會再回中國,我對他雖認識不深,卻對他敬仰萬分,因為他滿腔熱血,不遠萬里而來,到中國是為了協助中 ...

名模梅耶:被丈夫家暴九年,60歲拍封面火爆全球,兒子是世界首富

名模梅耶:被丈夫家暴九年,60歲拍封面火爆全球,兒子是世界首富
據相關資料顯示,3月2日上午,胡潤研究院釋出的<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 截至2021年1月15日,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以1.28萬億元財富,首次成為世界首富. 埃 ...

鄉村故事:差生
我上學早,六歲不到就揹著書包上一年級了,小學成績一直很好,特別是記憶力超好,一篇課文我只要讀三遍,就能倒背如流,老師們都很喜歡我,誇我將來一定有出息. 我上初中時還沒滿12歲,學校在離我家有8公里遠. ...

張文秋:死了兩任真丈夫、三任假丈夫,兩個女兒嫁毛主席兩個兒子

張文秋:死了兩任真丈夫、三任假丈夫,兩個女兒嫁毛主席兩個兒子
1927年,張文秋結婚了. 當時毛主席聽說這個訊息後,向張文秋髮出了祝福,而且還開玩笑地說道:你們夫婦好像挺喜歡我兒子啊,那麼將來你要是生了閨女,咱兩家就結成親家,讓你閨女做我兒媳婦! 毛主席當年這句 ...

出獄後的陳伯達只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要一些吃水果的費用

出獄後的陳伯達只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要一些吃水果的費用
卷首語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陳伯達 "這三個字是家喻戶曉,顯赫一時的人物. 不過,他的時代結束於1970年這一年,他被就地羈押在位於北京的住所裡. 一直到十年後,1981年1月, ...

1943年,陳賡經常去延河邊,大家問他去幹嘛,他炫耀說:去接老婆

1943年,陳賡經常去延河邊,大家問他去幹嘛,他炫耀說:去接老婆
陳賡是中國軍事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大將,他才華橫溢,用兵如神,連愛情經歷也非同尋常.他一生共有兩位妻子,其中他和第二任妻子傅涯的姻緣故事,可謂傳奇. 陳賡 1939年3月8日,和陳賡患難與共的妻子王根英 ...

80年代女星陳燁,與劉曉慶三度合作,當紅時出國留學,如今咋樣了

80年代女星陳燁,與劉曉慶三度合作,當紅時出國留學,如今咋樣了
憶往昔崢嶸歲月,在悠悠歲月長河中的演藝圈曾有無數"一閃而過"的耀眼的新星,她們有靚麗的外形,有精湛的演技,在銀幕上盡情的展現自我,成為了一代人又一代人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 容顏雖 ...

80年代女星陳燕華:最紅時為何息影?而今生活狀況怎樣?

80年代女星陳燕華:最紅時為何息影?而今生活狀況怎樣?
點選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青年陳燕華 上世紀80年代,陳燕華是家喻戶曉,紅極一時的女星,主演了<賣大餅的姑娘><小金魚><煩惱的喜事><女局長的男朋 ...

他是解放軍手下敗將,劉伯承為何三顧茅廬,請他執教南京軍事學院

他是解放軍手下敗將,劉伯承為何三顧茅廬,請他執教南京軍事學院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 可是,又有誰知道,一代戰神劉伯承也曾三顧茅廬,去請一個手下敗將呢? 劉伯承元帥禮服照 01.南京軍事學院 1950年7月,時任 ...

1951年,四川百姓挖出一大型紅軍墓碑,碑面黨徽倒懸,這有何玄機

1951年,四川百姓挖出一大型紅軍墓碑,碑面黨徽倒懸,這有何玄機
在四川省通江縣城東80餘里的地方有一個名叫王坪的小山村,這裡依山傍水,古樹參天,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景色迷人. 在群山環繞之中,山坡密林深處坐落著一座規模宏大的紅軍烈士陵園,裡面長眠著25048位紅軍先 ...

書畫鑑賞丨十大才女書畫

書畫鑑賞丨十大才女書畫
民國的舞臺上,活躍著一群美麗聰慧的精靈,她們或是社交場上的明星,或是倡導女權的教育家,或是舞臺上耀眼的明星,或是傑出的詩人.畫家-- 她們有的如清泉般純潔,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們就是那個時代最受矚目的 ...

我們是十八軍子弟,是老西藏軍人的孩子!這是我們永遠不變的情懷

我們是十八軍子弟,是老西藏軍人的孩子!這是我們永遠不變的情懷
老西藏的孩子們 鍾建新 今年是西藏解放七十週年,是特別值得慶賀和紀念的,我一個十八軍的後代,一個西藏軍人的孩子心情很激動.我們十八軍前輩們,為了西藏的解放,歷盡艱辛,不畏犧牲,邊築路邊進軍西藏,留下太 ...

喜報!全國農信系統最強獲獎名單來了

喜報!全國農信系統最強獲獎名單來了
2020-2021年度全國農信系統宣傳標杆單位及宣傳標兵 2021年10月13日,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社2022年發展年會在安徽合肥召開.為表彰先進.樹立標杆.助推發展,本次會議對2020-2021年度全 ...

一生必去的九座熱門城市,每個都是網紅城市:你去過幾座城市

一生必去的九座熱門城市,每個都是網紅城市:你去過幾座城市
中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處旅遊資源豐富多樣的國家,如果有人迷戀北方天蒼野茫的草原風景,那麼東北地區一定是不容錯過的旅遊地:如果有人想到溫文爾雅的江南水鄉地區領略風情,蘇州杭.杭州. ...

抗日名將鄭洞國:45歲死而復生,49歲被離婚,至死不肯與所愛複合

抗日名將鄭洞國:45歲死而復生,49歲被離婚,至死不肯與所愛複合
鄭洞國曾是國民黨將領,他一生共做過兩件極具爭議的事-- 第一件事是:遼瀋戰役中,他竟在給蔣介石發完"來生再見"的電報後,並未自殺,而是選擇了投誠共產黨:第二件事是:他深愛第二任妻子 ...

貝佐斯:亞馬遜總有一天會失敗、會破產

貝佐斯:亞馬遜總有一天會失敗、會破產
文/趙衛衛 審校/陳秋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貝佐斯的使命,至少在亞馬遜,可以說是完成了.當然,仍然迫在眉睫的是,對一個現在幾乎無解的長 ...

“中秋”小長假照常開放,來看展吧

“中秋”小長假照常開放,來看展吧
周洪聲<嬉月>40.5x58釐米 版畫 1986年 中華藝術宮藏 中秋快樂 歡迎來中華藝術宮觀展度中秋 中華藝術宮"中秋小長假"期間照常開放 歡迎前來參觀 中秋節假期: ...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為鄉村留守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一葦益航”志願服務團創新思修課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為鄉村留守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一葦益航”志願服務團創新思修課
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為祖國培養更多社會主義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q ...

民族時報丨我的入黨故事丨次仁諾布: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詞

民族時報丨我的入黨故事丨次仁諾布: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詞
來源:雲南日報 次仁諾布(又名周建華),藏族,今年61歲,出生在一個紅色家庭--父親.母親.大伯.叔叔.舅舅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參加革命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家人們"對黨忠誠,堅定不移跟黨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