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離不開手機,甚至有人拍照刻意會留下自己手機品牌和型號的水印,儼然成了一小部分人的消費等級鄙視鏈,不同品牌的手機都出現了不同的型號,而那些型號就決定了自己的手機是否貴重或“高階”。
-
Pro:“profit”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利潤”,意味著你買這款商家的利潤更多的意思。
S:“Spend”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花費”,意味著讓你更多的消費的意思。 - T:“Tawdry”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俗的而不值錢的”,意味減配價格也低的意思。
- SE:“Special economical”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超級節約的”,意味著這款能幫你省點錢。
- Max:中文的意思是“最大值”。意味著最大程度讓你花最多的錢的意思。
怎麼樣,你是不是感覺商家非常良心?已經把消費群體的消費級別“明碼標價”了?
開個玩笑,以上只是我逗你玩的,沒那麼恐怖,而且這些字母的意思也並非那麼殘酷。真正的含義如下:
Pro:是英語Professional,中文為專業的意思。
最早採用Pro字尾的是魅族在2014年11月19日釋出的魅族MX4 Pro,當時的魅族領銜升級出了2K螢幕,還有20nm工藝製程的處理器,並增加了前置按壓式指紋識別,在當時還是十分時髦和先進的。
Pro如果是建立在全球最新研發的手機上,那就是頂配,但如果已經是迭代後的產品的話,那就很立刻成為過去式。當然了,其實任何型號都如此。
Max:中文最大限度的,可以理解成拉滿!
但絕對不是未來科技的拉滿,只是螢幕尺寸上的拉滿,不知道大家是否想到了一開始出大屏手機的時候,有些女人的手機螢幕甚至比搬磚還大了,那叫一個“拉滿”吶,褲兜都放不下,一隻手都無法操作,讓人哭笑不得的所謂時尚。
Max作為字尾出現在機型上最早是HTC在2013年10月15日釋出的HTC One Max,和基礎款HTC One相比,螢幕尺寸由4.7英寸增加到5.9英寸,在當時是絕對的超大屏,比Plus更誇張。
S:S有Strengthen(加強)、Speed(加速)、Super(超級)的意思,總之它代表增強版。
最早採用S字尾的是蘋果在2008年6月9日釋出的iPhone 3GS,S與MAX不同,S對消費者來說,算是實打實的機械效能上的加強,例如增大運存、快閃記憶體等實用且效率的功能,還有攝像上的畫素等等物理功能,而不只是一些華而不實的反而造成使用負擔的虛華性。
T,什麼特別的含義,類似於S的類比型字幕代表,廠商的主觀設計體現,比較少見。
這個字尾最早出現在一加在2016年11月30日釋出的一加3T上,這個字尾對於一加來說算是個半代升級款,類似於其他家的S字尾。
SE:Special Edition,中文理解為特別版。
最早出現在蘋果在2016年3月21日釋出的iPhone SE上,當時的iPhone SE是6S的芯,5S的身。後來在2020年釋出的iPhone SE 2也是類似操作,把蘋果A13處理器塞進了iPhone 8的機身裡。
類似於你組裝電腦時,專門提升CPU和顯示卡,其他部件很普通的那種有指向性的組裝需求。
後來其他廠商也出了所謂的SE款式,但他們只看到了蘋果用A13帶過去式的機子,卻沒看到過去式的靈巧機型裡能夠裝上更牛、功率更大的處理器,所以之後小米、OPPO、榮耀、華為等機型裡的所謂SE,其實都相當於常規機型的簡配版,就像汽車裡的丐版。
而至於PLUS,就沒必要說了,手機發展史上最原始的升級,根本談不上革命性技術,而是一種工業製造的技術的提升,機器變大一點、螢幕變大一點,僅此而已,功能效率和運算根本不沾邊。
所以,大概區別起來,從消費等級上區分每個人使用的手機型號價格貴賤高低的排行,大致可以如下區分:
低配系列:青春版、Lite、Se、A、e、i、A、C、E、I、R、X...
中配系列:Pro、Pro+(Pro Plus)、S
高配系列:Max、Plus、Ultra、T
高高配系列:X、Xs、Alpha、Zero、Mate
根據這些不同的字尾,消費者可以區分哪些手機值得買、哪些是擠牙膏、哪些是坑。
我自己用的還是幾年前的華為P30pro,512G版,當時月薪1萬,而這款手機卻花了我7000多塊錢,花了7000多買了箇中配系列,我當時也不知道是不是腦子秀逗了,以至於這兩年都沒怎麼碰手機,為了省錢、為了能夠多用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