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2月份是每年上漲機率最高的月份
晨報記者韓忠益
上週是新春長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本想平靜度過,卻不料市場快速釋放拋壓,投資者避險情緒有所提升,整整一週,大A只剩下分化、分歧和躺平。
市場總結了近期大A出現股災式下跌的主要因素有:美聯儲升息預期;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對經濟走勢存在的擔憂;全球通貨膨脹;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等等。
在記者看來,上述幾大理由都很勉強,把這些因素誇大是偏頗的。美聯儲升息預期是利空?市場800年前就預料到了今年要多次加息,這還能叫利空?其他幾個因素,也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庸人自擾,都是大家早就看得很清楚的因素。因此,記者認為:上週股指大挫的導火索就兩個:一是熱門賽道個股前期已積累一定漲幅,需要消化浮籌;二是今年春節長假較早,不能像去年那樣在春節後才將熱門股閃崩掉,此番節前玩閃崩,既能出人意料,又可以在春節前先將全年的下影線畫好,後面無論是板塊還是個股,搶播春季行情便有了主動性。
事實上,經過上週多波次殺跌,很多品種已經超賣,CCI等指標也開始背離。在向下空間不大,向上時間尚未形成的情況下,節後一方面要注意高位股是不是還有補跌的風險;另一方面也不要驚慌失措,後市要沉著應對。對年報業績脈絡清晰的低估值標的,要敢於佈局敢於搏殺。年前挖坑,年後拉昇一定是市場的必然選擇。歷史資料顯示,2月份是每年實現上漲機率最高的月份,收紅機率高達75%。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大盤一路下行時,北向資金一路低吸(雖然臨近春節前兩天為淨流出,但近一個月還是淨買入了132.68億元),這種反差極大的市況反映出多空分歧的不穩定性,只要市場露出趨穩的苗頭,那些有確定性大發展方向的受產業政策鼓勵和保護的上市公司一定會再次成為市場的香餑餑。
有意思的是,在週二大A大幅下挫後,四大證券報從不同角度向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喊話,有的要求“躺平”的機構們擔起引領價值投資的主體責任,主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持續發展的局面,挺起大A的脊樑來。強調當前A股在政策面、資金面均有較為堅實的支撐,經濟“穩增長”態勢明確,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有的還苦口婆心分析了內外形勢:要求機構們“既要看到當前的困難,也要看到有利的形勢。我們在過去兩年堅持未雨綢繆,穩紮穩打,為應對當前困難預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間,積累了相當的實力。一是,中國過去兩年沒有跟隨美聯儲的腳步,堅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這樣,在今年美聯儲加息、促使美元迴流的情況下,我國可以實施更有力的財政貨幣政策。二是,開展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根據市場情況‘打提前量’‘靠前發力’。從去年12月開始,我們提前下達部分2022年專項債券額度,採取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一系列舉措,為實體經濟低成本融資和穩健執行創造條件。國務院已決定,前期已對部分到期稅費優惠政策延期的基礎上,再延續執行涉及科技、就業創業、醫療、教育等另外11項稅費優惠政策至2023年底。三是,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以穩住經濟大盤為改革贏得空間,為提高經濟執行質量夯實基礎。要用好過去兩年在這方面積累的經驗,進一步釋放政策推動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各業競相繁榮發展的局面。四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動搖。在穩住經濟大盤的基礎上,堅持向改革要效率、靠改革謀突破,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暢通國內大迴圈、突破供給約束堵點,穩步推進電網鐵路等行業改革,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不會動搖,推進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會慢下來,這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上述這些道理,或者稱投資邏輯,機構投資者門清,他們不是不清楚,只是利用手裡的資金優勢,透過融券等手段對沖了自己的風險而對小散進行暴擊,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多地低吸一些帶血籌碼——良心大大滴壞。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美聯儲還是我們的央行,出臺的各項政策都是為了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那種誇大美聯儲加息和縮表對資本市場負面作用的觀點都是偏頗的。美股已經走了20年牛市,其間也加息過,也縮表過,可是美股卻始終執行在上升通道中,可以說,美聯儲是全世界最呵護資本市場的中央銀行。而我們的貨幣政策,在經濟疲軟之際,作為調控工具,今年實施的是積極的貨幣政策。美國在實施貨幣寬鬆政策時,股市可以大漲特漲,我們為什麼就要一直在低位待著?
但看了官媒對機構們的喊話,記者還是頗有感慨:20年前每當大A出現大幅波動時,很多專業人士就開始怪罪大A市場散戶太多,定力不夠,呼籲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可是這些年機構投資者力量越來越強大,截至2021年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經超過25萬億元,達到25.57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也接近20萬億元,達19.76萬億元,可以說我國資本市場已是機構主導型市場。機構投資者事實上可以左右大盤的走向,但號稱價值投資的機構常常在面對訊息面變化時一驚一乍,比散戶還焦慮和慌亂,他們有定力嗎?因為他們的存在,大A的波動減少過嗎?一直被詬病的機構散戶化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此時此刻,管理層應該用什麼手段讓大A真正挺起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