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都有這樣一種常識:發展中國家只要突破發達國某種技術壟斷,必然會導致所有應用該技術的產品價格大幅下降。
這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自由競爭的結果。但是有沒有想過,發達國家真的心甘情願放棄壟斷帶來的巨大收益嗎?答案肯定是“不願意”。
在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影響下,那些掌握著金融資本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家通常要求發展中國家完全放開市場管制,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弱化政府在市場中的作用等等,奉行所謂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全球化。其目的無非是為了消除壟斷經濟掠奪他國利益的壁壘。在這個前提下,金融資本結合技術壟斷的優勢,形成資本和技術的雙重打壓,達到完全操控一國經濟的目的。
那麼,發展中國家想要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領域的投入更是天文數字。可當技術突破成功後,佔壟斷地位的發達國家很快就將同等水平技術應用下降至白菜價。難道這真的是因為突破壟斷,形成競爭的市場規律的結果嗎?
壟斷必然追求超額利潤
壟斷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追求超額利潤,這是資本的本性。技術研發的背後,一定離不開資本的影子。而且技術壟斷一旦形成,就掌握了市場定價權,其背後的資本必然開始瘋狂賺取超額利潤,高價向低階市場出售相應的產品和應用。這是頭部壟斷形成的市場梯級,下級市場沒有選擇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一輛桑塔納轎車能在中國賣出20萬的價格,那時候全國年平均工資才不到800元。
透過控制產業鏈價值端實現利潤轉化
產業鏈是產品實現價值和增值的根本途徑,那麼技術形成的產品也必然要透過產業鏈來轉化和變現,最終實現資本“錢-錢”的過程。
技術壟斷使得產業鏈中的價值鏈牢牢控制在發達國家手中,而發展中國家往往處於供需鏈這個環節,也就是生產製造和流通環節,是價值最低的環節。這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手機在中國組裝生產,中國企業每部手機只賺到不足2%的利潤,而蘋果公司則賺走了58%的利潤。
金融資本與技術壟斷雙聯合操控經濟
金融資本就是過剩的產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兩者疊加形成以追求壟斷性收益寡頭經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其與技術壟斷形成超額利潤有著不謀而合的默契。兩者相輔相承,即操控一國的經濟命脈,又控制一國的產業命脈,實現包括對發展中國家等落後國家的控制和掠奪,不斷向本國輸送利益,形成新形式的經濟殖民主義。
綜上所述,再反過來看看發展中國家突破技術壟斷後,壟斷國家為什麼會主動下調價格,難道真的是出於壟斷被突破,市場出現競爭的原因嗎?
發展中國家一旦突破壟斷技術,原壟斷國地位自然被打破,競爭必然形成。但是別高興得太早,原壟斷國的技術成本早已轉化為利潤收回,因此在價格上有絕對競爭優勢。而發展中國家剛剛形成的技術競爭力,還沒來得及轉化為利潤進行鞏固,就被接踵而至的價格競爭擊垮。原壟斷國趁機利用強大的金融資本優勢,迅速收購相關行業,並進行拆解,一切又回到壟斷國家希望的狀態。
看到這裡應該明白了吧,金融資本與技術壟斷形成的雙重打壓,牢牢控制著市場的主動權,如果再算上軍事霸權的參與,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實力支撐,這種競爭一般國家根本玩不起,只能乖乖的成為附庸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