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北京冬奧會正式比賽的第二天。下午2點,負責醫療保障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團隊晚班組成員再次登上班車,趕往中國雪車雪橇中心,當天兩場男子單人雪橇滑行的比賽將舉行。車上,醫療保障團隊副醫療官、創傷骨科醫生黨育拿出手機,忍不住翻到了家人送行時的留影。
1月23日,是人民醫院冬奧醫療保障團隊出發的日子。一大早,天還未亮,黨育的一雙兒女早早起了床,穿戴整齊,嚷嚷著要去送爸爸。
離別的那一刻,女兒像個小大人似的,很懂事的與爸爸照了全家福,囑咐著“爸爸要注意安全!”小兒子卻忍不住,抱住爸爸的腿,仰著頭含著眼淚:“爸爸,你要早點回來!”姐弟倆分別拿出自己最喜歡的毛絨玩具,讓爸爸收好,說看見這個玩具就能想起他們。
行駛在延慶場館的路上,黨育發了朋友圈:夫人帶全家來醫院為我送行,拉著女兒畫的行囊,帶著兒子給的祝福,正式開始我的冬奧旅程!要快兩個月不能陪伴你們,雙奧醫療保障真的成了我們全家期待的夢想和參與的任務。感謝我的“伐木累”。愛你們!
是啊,為圓滿完成冬奧醫療保障任務,兩年前,醫院就組織團隊進入備戰,每每有比賽,黨育就要揹著“戰包”去場館,與隊員們一次又一次的演練,一次又一次的磨合……
醫生的日常工作忙碌,時常到家孩子們已經睡了,上班時孩子們還沒醒。對於孩子們,黨育還是有些虧欠的。孩子們慢慢長大,也越來越理解爸爸:“因為爸爸是創傷骨科醫生,會經常被派到國家救援隊,去救受傷的人。我們特別為爸爸驕傲!”
知道爸爸是為雪車、雪橇和鋼架雪車運動員提供服務的,姐姐就上網去查相關資料,弟弟也嚷嚷著讓姐姐教他,想著能離爸爸再近一些。
於是,姐姐拿起手中的畫筆,分別將雪車、雪橇和鋼架雪車LOGO用白色畫筆勾勒在為爸爸精心準備的裝備包上,姐姐說,我希望爸爸能一眼就認出來,這是他的包。
出征冬奧面臨著2個月的離別,黨育覺得這並不是壞事,因為這段經歷,可以讓孩子們用一種更真切的、不同尋常的方式去理解成人的生活,去體會他們長大了以後,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
冬奧保障的服務時間從早6點到晚12點,團隊分成了早班、晚班兩個大組,黨育負責其中一組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工作,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同時,作為創傷骨科醫生,他還承擔醫療培訓工作方案的制定,特別是外科系統救治的培訓,包括運動損傷處理、急救包紮、骨科情況處理、重大創傷急救等。
人民醫院團隊在嚴重創傷、多發傷的急救和重症感染、傳染病救治,以及多學科聯動等方面都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經過兩年多的培訓、演練和實戰,我們從瞭解比賽專案開始,反覆模擬演練,用雙腳丈量出寶貴的救援地圖,並順利完成三次賽事醫療保障任務,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具備圓滿完成任務的能力和水平。”黨育驕傲地說。
(原標題:淚目!女兒手繪愛的標識,冬奧副醫療官有了“專屬”裝備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樂琪 通訊員 鍾豔宇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