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說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財經節目中心推出《開年迎新訪名企》系列報道,對話中國石化馬永生、南方電網孟振平、中國三峽集團雷鳴山、中國建築鄭學選、中國節能宋鑫、中國中車孫永才、中交集團王彤宙、中國黃金盧進、徐工王民等國有企業負責人,從企業看行業,從行業看經濟,站在新徵程新起點,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吹響號角。
展望2022年,國有企業將如何突出抓好穩增長,當好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形勢如何?冬奧保障中國有企業展現了哪些硬實力?
小新摘編整理節目內容,今天為您帶來《開年迎新訪名企》系列內容第一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國企當好國民經濟壓艙石》。
PART 1
穩中求進謀發展
南方電網:27項舉措服務經濟穩定 “十四五”期間計劃每年投資超千億
1月,南方電網釋出服務經濟穩定發展的27條重點舉措。據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孟振平介紹,2021年南方電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57億元,2022年在全力做好保障電力供應首要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穩定的重點舉措。例如,高質量開展電網和相關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的水平,“十四五”期間總投資計劃將超過6000億元,比“十三五”增長50%,重點投向現代化農村電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充分發揮電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透過改革促進公司戰略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在建設能源強國中發揮好支撐保障作用。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整個電力系統做到三點:更安全、更可靠、更經濟,使用者的收穫感就在當中。”孟振平說。
中國三峽集團:大力建設“海上新三峽” 紮根湖北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
2021年6月,三峽集團子公司三峽能源登陸A股,募集227億元資金,成為A股電力行業史上最大規模IPO,根據招股書,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預計到“十四五”末,三峽集團新能源裝機規模將從目前的2800萬千瓦增加到7000萬—8000萬千瓦的水平。
透過什麼樣的方式, 能夠讓新能源能夠真正可持續發展?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認為,首先是技術進步。現在的風電機組容量不斷在增加,由過去的4兆瓦、6兆瓦到8兆瓦,現在達到10兆瓦,到今年3月, 三峽集團在福建的海上風電產業園,將會下線12.5兆瓦的風機。其次,透過這個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發揮出規模效益,減少專案固定成本。另外,中國三峽集團也在探索綜合效益,例如海上風電加海洋牧場,海上風電加漂浮式光伏等,來實現效率最大化。
2021年9月26日,三峽集團正式搬遷至武漢,成為首批離京的七家央企之一,並與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簽訂了總額達5638億元的合作協議,主要涉及清潔能源、長江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雷鳴山表示,三峽集團將利用湖北的區位、人才等優勢,打通產業、科技、資料和資本鏈,推動創新要素在湖北集聚。這些專案將從今年起陸續落地。
雷鳴山表示,運用三峽集團的產業鏈引領作用,把生態環保的產業和新能源,包括水、風、電、光伏先進的裝備製造業,引領落戶在武漢。用綠色能源推動綠色資料中心建設,推動一些重要的應用科學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湖北省高質量發展。
中國建築:發揮“鏈長”作用 將積極打造新的增長點
目前,中國建築承擔著27個冬奧場館及配套設施的運維。在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鄭學選看來,每一次重大任務順利完成的背後,是中國建築業的多年積累,也是中國建築的厚積薄發。
鄭學選表示,這些國家重點工程、急難險重任務的完成,都是一個產業鏈“鏈長”在發揮作用。例如,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任務來得很急,中國建築接到任務的同時,向產業鏈上游和下游都發出了邀請,全社會共同建造這兩個醫院。
鄭學選表示,2022年還將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業務,積極推進交通強國試點,向鐵路、水網、水利樞紐、大型橋樑等領域大力進軍,積極佈局新能源建設領域,打造新的增長點。
“2022年開工的專案已超過1萬。中國建築去年招收的應屆大學畢業生超2.8萬名,2021年每300個畢業生裡面有一個就在中建工作。在‘穩就業’方面,作為建築行業的頭部央企,一定要按中央的要求,在穩中求進中發揮我們這種穩定器的作用。”鄭學選說。
中交集團:堅決當好國民經濟發展穩定器、壓艙石 打造亮眼中國名片
作為國內交通建設領域領頭企業,中交集團專案覆蓋到了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在建專案達到6800多個。作為中國最大的海外專案承包商,中交集團800多個境外專案正在全力推進中。
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交集團的專案在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遍地開花。集團在世界500強的排名中,中交集團又上升17個位次。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認為,這些公路、鐵路、大橋、港口,不僅是中交集團的成績單,也是中國人遞給全世界的名片。
按照王彤宙的理解,交通環境的改善,是拉動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按照這一思路,2022年,除了工程建設,中交集團將在全球範圍,把後期運營服務作為一個發力的重點。
王彤宙表示,在他看來,交通建設不僅是單純的基礎設施建設,透過“交通+”產生的拉動效果非常明顯。蒙內鐵路是中交海外經營的一張靚麗的名片,運出了46.3萬個集裝箱,為中國和肯亞的友好合作和經濟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以前農村交通不便,現在村村通公路,鄉村越來越美,農民越來越富,農村的經濟和勞動力被進一步啟用。
王彤宙表示,要把握好交通運輸服務與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機遇,為2022年的 “穩經濟、促民生”提供有力支撐。
“2022年到了,我們有自己的中交方案。推動交通與製造業聯動發展,探索建立以便捷交通為引導的城鎮佈局、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堅決當好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作出我們中交的貢獻。”王彤宙說。
中國黃金:將組建地質公司 加大礦產勘探力度
在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進眼裡,黃金不僅僅是商品和金融產品,更是國家重要的礦產資源。中國黃金協會初步統計,2021年全國礦產金產量330噸左右,這是我國黃金產量連續第7年呈現下降態勢。
“每年從國外來的黃金資源大概在600噸,黃金對外依存度一度達到60%。作為中央企業,我們是很著急的,我們要不斷加大資源儲備。”盧進說,“中國黃金集團在國內擁有采礦權有113宗,探礦權有144宗。我們集團黃金儲量應該是2000噸以上。但是我們真正能夠形成開採價值的要大打折扣,所以資源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發揮國有企業支撐託底作用。盧進認為,保障資源安全第一步自然就是找礦,這也是2022年的一項重要工作。
盧進介紹說,中國黃金專門組建一個地質公司,為集團資源提供保障。另外,對現有的礦山周邊深部也進行了全面的評價,尤其是一些重要成礦區帶,都會加大勘探。“這些年我們一直透過各種資源的併購,來擴大資源保有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戰略性佈局,在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以及非洲國家,都有我們的企業,這些年也取得了不少成效。”盧進在採訪中說。
展望2022年,盧進表示,要加大資源併購力度,一旦有好的資源,會毫不猶豫出手。礦產資源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裡頭,才有安全感。
徐工:2022年基建需求旺盛 下一步重點發力國際市場
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已釋出的12個產品門類資料中,有10個品類銷售同比增長,全行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8000億元。
2021年,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延續了高增長的態勢。這種高景氣背後,主要有哪些原因?2022年是否能延續這種勢頭?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對此進行了回應。
“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內的需求,以及疫情之後我國製造業和供應鏈的完善,快速地滿足了國際市場的需求。”王民回答道,“2022年,一些重大工程還有新的需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延續了比較穩健又進取的基調,而且有的基建要適度超前。在‘雙碳’的目標引領下,環保等方面政策的影響下,電動化等產品也會有新的需求,我們也開發了很多的新產品。一些複雜的工程,對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在雲南,要做一些小斷面的挖掘,透過一種多器具、多種功能的隧道掘進機來實現。用好了以後,將來我們可以在青藏鐵路線實現再複製、再創新、再發展。”
現在“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中,97%都有徐工的產品,大概30多個國家及地區中,徐工佔有率排在第一位。
王民告訴記者,國際市場是他們下一步發力的重點。2021年,國內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額增長接近翻倍,首次超過300億美元。疫情高峰過後,國外市場需求有望繼續恢復。今年他們計劃在美國新建一家工廠,提升海外競爭力。
“我們現在的國際化收入是200億元人民幣左右,佔總收入不到20%。‘十四五’我們定的目標是國際化收入不低於40%。不只是產品走出去,也不能僅僅是人員走出去,現在要把企業走出去,收購兼併、綠地建廠。”王民說。
今年王民還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將徐工整體上市。此前,徐工已先後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重大資產重組,這些調整也不斷激發著公司活力。2021年,徐工首次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排行榜前三。王民表示,他們將繼續加強研發投入,突破剩餘的10%技術難題,全力衝擊行業頂峰。
完成這樣的調整之後,2022年企業的經營發展又會迎來哪些新的變化?王民表示,徐工是一直站立在改革的潮頭之上。徐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一個改革,成為當年在國有製造企業裡的最大一單。這次改革把徐工的股權結構進行了劃分,總體還是國有佔大股,還有社會股東、戰略股東、管理層骨幹,形成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產權結構。混改後淨利潤接近翻番了,“十四五”營業收入要達到2000億元。沒有進入徐工機械上市公司的業務,還要再爭取儘快把它推到資本市場,包括挖掘機、塔機、混凝土機械上市,將會給老股東、新股東、給國家都帶來巨大的收益。
PART 2
能源保供看央企
中國石化: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底氣十足 要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1月17日,中國石化對外宣佈,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專案——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專案即將建成投產,涵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個環節,該專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相當於近6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預計未來15年可實現增油296.5萬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馬永生介紹道,CCUS,就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這項事情中石化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具體講就是山東的齊魯石化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捕集起來,輸送到在山東80公里之外的勝利油田,注到地下,讓原來不易出來的一些原油按照我們設定的路徑生產出來。一方面把相當一部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三到四千米的一個位置,同時對增加提高原油的採收率、增加原油的產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就目前整個今冬明春保供的情況來看,馬永生表示很有底氣,做了充分的準備,生產能力、生產水平、產量呈比較高的幅度增加。馬永生說,中國石化在勝利油田初步預測頁岩油資源量近40億噸以上,有望讓60多年的老油田煥發青春。此外,中國石化還加大了天然氣的進口量和儲氣庫的建設,儲氣能力大幅度提升。
談及2022年看好的新賽道,馬永生表示,主要在一些新能源的佈局,比如與氫能相關的,還有地熱這種潔淨的、來自地球內部的能源。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新材料,新材料既跟能源相關,同時跟更多的產業相關。
展望2022年,馬永生認為,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也要發揮好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壓艙石作用。“如此的話,才能形成一個安全、高效、穩定、可靠的能源體系,保障好能源大局,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到自己手裡。”馬永生說。
南方電網:今春供電形勢穩定 水電蓄能煤電存煤比較充足
2021年,南方五省區用電需求旺盛,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1%以上。“特別是廣東,經濟總量全國最大,用電規模也是全國第一,全年電量增長超過13%,電量的增長也反映出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孟振平說。
受經濟持續向好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2021年我國能源供應持續偏緊。儘管形勢嚴峻,南方五省區沒有發生影響民生和公共服務用電的情況,電網保持安全穩定執行。特別是廣東成功地應對了9月電力最緊張的形勢,全社會用電量當年當月同比增長了11.26%。
孟振平介紹,南方電網公司2020年底就預測2021年電力供應存在較大缺口,因此在去年3月就成立了保供電領導小組,提前謀劃部署相關工作。其後,出臺八大重點舉措全力保民生、保公共服務、保社會穩定、保電網安全。特別是,採取“產業鏈模式”有序用電機制,有力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談及2022年的電力供需形勢,孟振平表示,目前南方區域水電蓄能及電煤庫存充足,今年春季電力供應穩定充足,南方電網公司預測2022年南方區域用電將繼續增長,全年電力供需仍然偏緊。
在去年工作舉措的基礎上,南方電網公司將實施科學精準的電力排程,推動發電側提升供給能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執行,牢牢守住保障民生用電底線,切實落實電價政策,全力以赴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全面支撐經濟平穩執行。
中國三峽集團:發電量創下單月曆史紀錄 全力做好能源保供
中國三峽集團位於武漢總部的運控大屏上,顯示著三峽集團旗下全部發電機組的執行情況和實時發電量。去年下半年開始,三峽集團的發電機組就一直處於接近滿負荷的狀態,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
據雷鳴山介紹,截至目前,三峽集團發電量為 5.8億千瓦時。存量發電機組部分,做到“應發、盡發、穩發、滿發”。特別是去年9月份發電量超過了495億度電,是歷史上單月最高紀錄,近96%都是清潔能源。
即將開幕的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將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也將在奧運歷史上首次實現碳中和,作為冬奧會官方合作伙伴,三峽集團也是為冬奧會提供綠色電力最多的發電企業。
PART 3
科技冬奧硬實力
中國石化:冬奧火炬披碳纖維外衣 燃料靠氫能
2022年北京冬奧會臨近,中國石化已經完成清潔油品的置換,同時為冬奧會服務的4座加氫站也已經投入執行。本次冬奧會火炬的核心材料也來自於中國石化。
“這次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火炬‘飛揚’外殼就是碳纖維做的”,馬永生說,“這就是利用中石化自己的技術,碳纖維還有複合材料製成的,用這種材料製作奧運火炬,在國際上是首例。它很輕,大概是600克,它的燃料也是中石化的氫能。”
中國建築:做好27個場館及配套設施運維 確保萬無一失
2022年伊始,“冰立方”將以嶄新的身份與奧運會再次相見,負責完成“水冰轉換”的中建一局團隊正在對場內5000多個點位進行反覆測量,確保冰壺比賽的極致精準。而在距離它4公里外的中國建築總部,董事長鄭學選正在為27個冬奧場館及配套設施的運維作出周密安排。
鄭學選表示,中國建築要服從冬奧組委會安排,要把運維任務細而又細地做好安排,27個場館及配套設施任務還是很重的,要確保萬無一失。
中國中車:“瑞雪迎春”高鐵迎八方來客 流線型車體節能近10%
作為中國首條建成投用的智慧高鐵,京張高鐵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復興號智慧動車組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在北京冬奧會中,京張高鐵將承擔起連線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的重任。1月初,為冬奧會量身定製的北京冬奧列車正式上線開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才介紹道,這趟列車叫“瑞雪迎春”。列車兩側分別有12朵雪花,加起來24朵,象徵現在的第24屆冬奧會。雪花有8瓣、6瓣的,象徵著八方來客匯聚到我們中國來。這趟列車的車體,是適當的流線型,空氣阻力很小,比原有動車組多節能近10%。
孫永才是“復興號”高速列車研製的主持者,透過自主創新,帶領團隊掌握了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配套技術。技術出身的他非常注重高鐵的各項設計細節,去年他們還下發了問卷,針對乘客提出的建議做了改進。
“高鐵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我參與了全過程。中車集團關注的不僅僅是先進方面,也更注重細節。例如窗臺沿,原來是斜面的,現在是平面的,旅客放置東西更方便了。再比如可拉動的桌板,桌角都是圓弧狀的,防止大家碰撞。”孫永才介紹道。
冬奧列車在“復興號”的基礎上,做了很多針對性的最佳化設計。開放式餐吧區以冰藍色為主基調,連線著專門增設的多功能車廂。這個車廂設定了媒體工作區,可容納48人就座,還可以實現5G高畫質賽事直播,具備6個頻道4K直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