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還在圍繞著烏東地區的問題大做文章,但是這對於美國媒體來說還是不夠。在美國提出準備增援數千名士兵後,美媒在官網上公然掛出了“俄軍打響入侵戰爭”的頭條,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對此,俄克宮直接回應了一句話,將造謠的美媒回懟得啞口無言。
觀察者網6日報道稱,在當日的早上,美媒《彭博社》的官網上掛出了“俄羅斯軍隊已經開赴烏克蘭”的標題。雖然這一標題僅僅存在了30分鐘就被該媒體撤掉,但還是有不少的讀者發現了這一虛假報道。對此,俄政府回應稱,利用“想象之中”的事情進行報道,一直都是美國媒體的拿手好戲,從此以後,彭博社就是“假新聞”的代名詞。
被俄政府嘲諷後,雖然美媒對“誤報”進行了修改,同時向所有讀者進行道歉,但是這還是引發了不少關注烏克蘭局勢讀者的擔憂。本身關注著當地局勢的讀者,已經對烏克蘭的處境非常擔憂了,猛然間看到這樣的報道,不少讀者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尤其是一些旅居海外的烏克蘭人以及遠離烏東地區的烏克蘭人,看到這樣的報道後,紛紛緊急聯絡自己的親朋好友,呼籲他們馬上撤離烏克蘭。在看到彭博社的道歉聲明後,這些讀者的憤怒可想而知。其中一些人直接稱,就這樣水平的媒體有什麼樣的資格報道國際新聞,這些媒體別的不會做,只會利用讀者的恐懼製造關注點。
事實上,美國媒體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當時美國政府提出“十萬俄軍陳列邊境”的戰爭論時,美國媒體就在報道中“有理有據”地稱,已經看到了俄軍的行動,整個烏東地區危在旦夕,甚至還公佈了俄軍行動的軍事照片。其實所謂的照片證據,不過是俄軍此前行動的官方照片,而為了炒作莫須有的事情,這些美媒不惜虛構事實。
不得不說,美國媒體之所以如此做,還是因為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影響。率先提出“戰爭論”的不是美國媒體,正是美國政府。當時白宮發言人稱,美國的衛星拍到了俄軍的行動軌跡,大量計程車兵調動以及相應的武器裝置被送往俄烏邊境,這就是俄軍籌劃以後的“入侵”。
哪怕俄政府多次強調沒有這樣的行動,同時點出在自己的國家內調動士兵是自己的權力,美國也沒有聽進去,不僅沒有修正自己的危險言論,甚至以此為由邀請歐洲國家參與“軍事對抗”。這樣的事情直接說明了美國本身就沒有息事寧人的打算,只是為了突出俄軍的威脅。
不過好在歐洲國家對於美國提出的“戰爭說法”,也不完全認同,尤其是德國和法國,更是對美國炒作的戰爭嗤之以鼻。其中德國政府稱,就算是有戰爭的出現,德國也不會參與其中,也不會提供任何的武器,因為這樣的行動無助於穩定當地局勢,甚至有可能催生戰爭。
不同於德國,法國政府更為乾脆,直接點出了北約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工具”,不再符合歐洲的利益。法國總統更是在歐洲議會上提出“歐洲需要走自己的道路,消除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同時強調歐洲跟隨美國,將會丟掉最核心的價值觀。
不得不說,隨著事件的曝光,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已經明白了美國的打算,瞭解美國就是將歐洲當作了“切割俄羅斯”的尖刀。但是歐洲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願意和美國“為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