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投資-錢到哪裡去
- (1)資產與資源
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作為資產,是企業的權利。資產是一箇中性概念,並不區分資金的來源。
資產是分母,分母越大,資產回報率越低。因此,資產並不是越多越好。只有新增的資產帶來了更大的收益,才會提升公司的資產回報率。
流動資產是在一個經營迴圈內能夠變現的資產。固定資產不會進入經營迴圈,不能在一個經營迴圈內變現,因此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
計入資產的費用在會計上被稱為資本性支出,這種處理方法稱為資本化。計入當期費用的支出在會計上被稱為收益性支出,這種處理方法被稱為費用化。
由過去的交易形成的,按照歷史成本計價的,可以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無形資產是狹義的無形資產。不能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卻可以體現在公司的市值或者交易價格中的無形資產是廣義的無形資產,是公司的資源。
- (2)商譽的反噬作用
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第十三條:購買方對合併成本大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商譽不能自行產生。收購者的賬上才有商譽。商譽相當於收購者為不可辨識的無形資產支付的價值。收購完成後,商譽就變成了收購者賬上的無形資產。
在以前的會計準則中,商譽是要求每年攤銷,攤銷的金額計入利潤表中的費用。在現在的會計準則下,商譽這種沒有固定使用年限的資產,不要求攤銷,但是每年要進行減值。
在溢價收購中往往產生大量的商譽和無形資產,這些資產的減值或者攤銷,在未來又會影響公司的利潤,這就是商譽的反噬作用。
- (3)外生增長與內生增長
平衡計分卡里的“平衡”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對財務指標的平衡。平衡計分卡並沒有把財務指標拋開不提,而是把財務指標當作對經營業績的總結而予以保留。第二層意思是四個層面的平衡: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流程層面、學習與成長層面的平衡。透過這四個層面企業可以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結果性目標與過程性目標。
增長戰略關注的是增加收入,更容易被企業家接受和採用。獲得新市場收入、新客戶收入、新產品收入,提高客戶盈利能力,這種增長被稱為外生增長。生產率戰略關注的是降低成本,分為兩部分:① 改善成本結構,② 提高資產利用率。生產率戰略被稱為內生增長。兩個戰略最終要用長期股東價值來進行平衡。
三個週轉率公式:
(1)應收賬款週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2)存貨週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3)固定資產週轉率=銷售收入÷平均固定資產
現金週期=應收賬款天數+存貨天數-應付賬款天數。現金週期衡量的是公司真正需要自己墊付運營資金的時間。
- (4)另一種槓桿——經營槓桿
外包的最大優勢並不是成本的低廉,而是成本的靈活性。
經營槓桿倍數=邊際貢獻÷營業利潤。重資產公司的經營槓桿倍數大於輕資產公司的經營槓桿倍數。
所謂的經營槓桿就是銷售收入與利潤之間的槓桿。經營槓桿放大了利潤,經營槓桿倍數越高,放大的倍數越高。
關於經營槓桿的結論:
(1)高經營槓桿(更多固定成本)可以倍增公司的利潤,但是會加劇風險;
(2)低經營槓桿(更多變動成本)抗風險能力強,卻不能倍增利潤。
財務槓桿與經營槓桿疊加,不僅使收益倍增,也會造成風險的倍增。財務槓桿與經營槓桿應該高低搭配。
- (5)投資中的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銷售量是總收入等於總成本(利潤為0)時的銷售量。盈虧平衡點銷售量是在價格確定的假設下避免虧損的最低銷售量。
盈虧平衡點的問題源自固定成本的存在。盈虧平衡點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投資之前的專案盈利評估。投資之後計算盈虧平衡點只是經營管理上的一種衡量與控制,不能幫助公司防範投資風險。
盈虧平衡點和安全邊際的公式:
(1)邊際貢獻=銷售額-變動成本
(2)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3)盈虧平衡點銷售額=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
(4)安全邊際=實際銷售量-盈虧平衡點銷售量
(5)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實際銷售量
安全邊際越大,公司的利潤越好。安全邊際率越大,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越強。35%以上的安全邊際率是比較合理的。當投資人從兩個專案當中二選一時,應該選擇安全邊際率較大的專案。
降低盈虧平衡點銷售額的舉措:① 降低固定成本;② 提高邊際貢獻率。
銷售槓桿等於邊際貢獻率的倒數。用預計投入的固定支出乘以銷售槓桿就是預期要獲得的最小銷售收入。
- (6)對利潤中心的評價(上):避免鞭打快牛
公司下屬的獨立業務單元被稱為“人為利潤中心”,財務部給人為利潤中心做的報表是管理會計報表。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利潤中心被稱為“自然利潤中心”,它們具有法定的財務會計報表。
公司利潤表上的所有專案都按一定規則分攤到了各個利潤中心。這種考核方法叫作完全成本考核。只把可控費用計入利潤中心管理會計報表的考核被稱為不完全成本考核。
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區分,不僅對於利潤中心管理報表很重要,對於專案盈利核算也很重要。利潤中心直接可控的費用,在記賬的時候就要記在利潤中心名下。
分攤的原則:費用的變動部分由利潤中心按照銷售額承擔,費用的固定部分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由利潤中心進行分攤。不論利潤中心的業績如何,它們都必須承擔這些費用。
- (7)對利潤中心的評價(下):是否計算資金成本
息稅前利潤的意義:
(1)因為利息不是經營層面決策可以影響的費用,它的多少取決於公司的融資決策,不應該計算在經理人的績效之中。
(2)不同的地區,所得稅的政策與法規都不一樣。雖然所得稅和經營有關,但是所得稅率的高低是法律規定的,不受經理人經營決策的影響,也不應該計算在經理人的績效之中。
經濟利潤指的是從息稅前利潤裡減掉包括股權和債權的全部資本成本之後的利潤。經濟利潤是對會計利潤的糾偏,它並不是不考慮融資成本,而是同時考慮了貸款利息和股東機會成本。
資產回報率是除法的結果,容易產生對投資專案的判斷產生誤導。經濟利潤是減法的結果,能更準確地體現一項投資的收益。
- (8)杜邦金字塔模型
務完物,就是追求完美無缺的高質量商品。從財務角度來理解,高品質的商品代表著高利潤率。無息幣,不是指沒有利息的錢,而是指不要讓錢休息。從財務角度來理解,就是防止商品積壓,加速資金週轉。可以說,這是2400多年前的杜邦金字塔模型。
淨資產回報率可向下分解為三個指標:淨利潤率、總資產週轉率和財務槓桿倍數。
(1)淨利潤率代表經營效率;
(2)總資產週轉率代表投資效率;
(3)財務槓桿倍數代表融資效率。
一家公司在財務上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在經營方面成功了,投資方面和融資方面的成功也是不可或缺的。雖然這三個方面都重要,但是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