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以19億美元的總價,拿下了埃及新型自行火炮的訂單。
雖然,韓國將向埃及出口多少臺(門)K-9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的具體資料,雙方並沒有披露。但可以肯定的是,韓國的軍工出口又一次在國際軍火市場斬獲了一筆大單。在各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國際軍貿市場持續疲軟的情況下。就連美國人也在哀嘆流年不利,出口份額大幅下降,甚至連F-35系列戰機的地15-17批次的採購案也被取消了的時候。來自東北亞的韓國卻在逆市上揚,連續斬獲各項軍火大單。不僅以5.56億美元的價格向菲律賓出售了兩艘輕型護衛艦,還把30輛K-9自行火炮以9.2億美元的價格賣到了澳大利亞。到了2021年歲末,2022年初之時,更是以34億美元的高價把“天弓-II”新型中程地空導彈銷往中東的阿聯酋。由於雙方在“天弓-II”導彈交易上建立了良好的互信,所以阿聯酋又準備斥資26億美元,從韓國採購60架F/A-50高階教練/攻擊機。
除了這些武器之外,韓國近些年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屢有斬獲,比如出口給英國的“潮汐”級補給油船,出口給紐西蘭的綜合補給艦;比如,出口到印尼的“張保皐”級(209型)常規潛艇;比如,出口到印度、波蘭等國的K-9自行火炮;比如,出口到菲律賓和泰國的護衛艦;比如,出口到菲律賓的F/A-50高階教練/攻擊機……而且,韓國的武器技術也受到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青睞,比如印尼就採用韓國技術製造了“望加錫”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現在,兩國又在KF-X隱形戰機的研製方面展開合作。同時,韓國的K-2主戰坦克也吸引了土耳其的關注,希望引進相關技術,使“阿爾泰”坦克的研製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要知道,還在2016年時,韓國全年的武器出口額也不過12億美元左右,在國際軍火市場所佔份額小於1%。而近些年,韓國在國際軍貿市場雖然也屢有斬獲,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單並沒有多少,所以軍售總額長期維持在10-20億美元左右。但是,在2021年歲末,2022年年初,極短的時間之內,韓國就拿下了近百億美元的軍售大單。韓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之所以在意料之外,是因為韓國的武器貨櫃上,除了所謂的KF-X隱形戰機之外,其他早已經擺上貨架,但是少人問津。而在情理之中,就是因為韓國在軍售時有三大“法寶”屢試不爽。
首先,就是韓國在武器銷售中的價格極為低廉,以出售印度K-9自行火炮為例,單價只有100萬美元。要知道,自行火炮的價格在國際軍火市場一直居高不下,價格比主戰坦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韓國僅僅以100萬美元就轉讓號稱“亞洲第一火炮”的K-9,絕對讓人大跌眼鏡。其次,就是願意進行技術轉讓,以韓國此次向埃及出售K-9火炮為例,這型火炮除少量在韓國生產之外,其他都將在埃及進行生產。再次,就是韓國在軍售方面極為靈活,以向波蘭轉讓K-9自行火炮為例,居然能夠答應只出售底盤。最後,就是使用各種盤外招,當年韓國為了向印尼出口T-50,居然派出間諜去竊取印尼代表團的資料。
當然,這些軍售“法寶”韓國人估計依然在繼續使用。但是,如今韓國軍售能夠如此紅火,其實是有了新情況。因為,韓國已經逐漸成為西方軍火集團的“代工點”。以韓國著名的T-50高階教練機為例,其核心技術完全歸洛克希德·馬丁掌握;比如K-9自行火炮,其諸多關鍵技術都是由德國所掌握……所以,在軍售方面,看似韓國不斷簽到各種大單,但是獲得鉅額利潤的還是這些西方的軍工巨頭。西方軍工巨頭之所以如此操作,原因大概有這樣幾點。
首先,就是韓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不錯的工藝水平,所以製造或組裝出來的武器,效能不會太差。其次,就是,在韓國的加工製造費用相對於西方較低,可以用低廉的成本生產出較為先進的武器。這兩點,直接決定了韓國武器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第三,就是韓國也是西方國家的一員,在獲得武器的相關技術後,不必擔心這些技術洩露給其他國家。第四,就是,韓國自身武器研製等能力並不強,必須對西方軍火巨頭言聽計從。這也就導致了韓國在國際軍火交易中,不能為所欲為,英國成功瓦解阿根廷採購F/A-50就是最好的證明。最後,就是韓國在武器出口方面限制較少,可以幫助各大軍火企業規避本國的各種武器出口禁令,擴大武器出口的範圍和渠道,賺取更高額的利潤。
而且,就在美國等西方軍工巨頭逐漸將產業鏈向韓國轉移之際,美國更是出臺了相關法律,要對採購俄羅斯武器的國家進行制裁。此舉一出,無疑為韓國在國際軍火市場“剪除”了巨大的競爭對手。俄羅斯的武器出口被限制,但是很多國家武器的更新換代已迫在眉睫。面對軍售壁壘森嚴的歐洲,以及價格高昂的美國,韓國武器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在獲得先進武器的同時,又能繼續從美國獲得各種軍事援助,可謂是一舉兩得。
韓國人的“軍售法寶”,西方的技術,美國人的“法律”,幾乎為韓國武器在國際軍貿市場掃清了絕大多數的障礙。韓國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在不影響西方利益的情況下,更多地是為西方軍火商賺取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