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 YouTube 坐擁千萬粉絲的科普大佬 Veritasium (真理元素),釋出了一個影片,標題叫做「有關電學的一個巨大誤解」。
誤解?誒,獵奇是人類的天性,好想知道內容,往下看。
影片從一個提問開始:假設有這樣一個巨型電路,包含一個電源、一個開關、一個理想燈泡 (稍微有點電流就亮),透過兩根 30 萬公里長的導線連線,燈泡距離電源只有 1 米遠,那麼,閉合開關後,燈泡多久會亮?
下面五個選項,你覺得哪個是對的呢?
A. 0.5s
B. 1s
C. 2s
D. 1/c s
E. 以上全錯
真理元素 Veritasium 給出的答案是 D,並表示:你上課學到的知識,有謊言隱藏其中。
影片一出,就在物理科普屆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眾多大佬站出來,用自己的方式對此問題展開探討,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李永樂老師、知名電子工程師 ElectroBOOM 等。
此外,在多個平臺,中外領域內的網友們也在認真探討,有理論層面的針鋒相對,也有真買來 1000 米電線實地試驗的執著玩家,大家嘗試用各種方法證明真理元素 Veritasium 搞錯了,答案應該選 B:1s。
普通群眾面對這等神仙下凡科普論戰的難得場面,大呼精彩。
由於問題的論證過程涉及到很多物理學概念,這裡不展開講解,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觀看,下面是部分路標:
1) B 站真理元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Q4y1e7Lu?spm_id_from=333.999.0.0
2) 1000 米導線實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rhk5OjBP8
3) ElectroBO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h500cPK28&ab_channel=ElectroBOOM
4) ElectroBOOM B站中文翻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b4y1q71Z
一個小小的燈泡思想實驗,居然能夠吸引一個如此龐大的專業團出面論戰,圍觀群眾也喜而樂見,有網友欣慰地感慨:科學無所謂對錯,最怕停下來不去探索對錯。
遙想當年,我曾看過一個十幾分鐘的影片,是崔永元與復旦教授關於轉基因食品的激烈辯論,這場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的辯論,將質疑與思辨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代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科學研究跑的太快,沒能帶上辨別對錯的能力。
2010 年底,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一篇充斥著憤怒與不滿的文章,標題叫做「謊言、該死的謊言與醫學研究」(Lies, Damned Lies, and Medical Science)。
文中,斯坦福大學預防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約翰·埃尼迪斯談到:科學家經常會說錯。如果一條新聞說的是醫學研究,哪怕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權威醫學期刊上,且擁有高引用率,你應該做的,也只是全部忽略。
早在 2005 年,埃尼迪斯就曾發表兩篇論文,證明大部分醫學研究都是錯誤的。這兩篇論文在醫學界傳播的很快,可就是普通人看來如此偏激的結論,卻沒人站出來質疑,甚至大家連驚訝都沒有,因為對搞醫學研究的科學家來說,這已是公開的秘密:醫學研究根本不靠譜。
其中一篇論文中說到:醫學研究是充滿偏見的。假設你要研究一種藥物對人的健康是否有好處,而你又希望能夠證明有好處的時候,證明這一點並不難。
首先,那些好研究、效應明顯的早都被證明完了,現在大部分醫學研究的效應都非常微弱,極難精準拿捏;其次,如果病人在用藥後,病情並沒有明顯好轉,但由於你希望這個藥有效,所以你會無意識地刻意尋找病情好轉的證據,這樣一來,你很可能把原本沒有好轉的病人錯誤地判斷成好轉。
此外,研究者也有可能出於受到醫藥公司資助而希望證明藥物的療效,也可能迫切希望發表一篇有轟動效應的論文而特意搞出一個驚人的結果。
總之,醫學研究充滿不確定的偏見。
早有研究稱維生素 E 可以降低冠心病風險,可有團隊用超過 2000 人的嚴格隨機實驗證明,維生素 E 根本不能降低冠心病風險,並在 2000 年將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直到今天,這一結論都沒有被推翻。
但神奇的是,這個經過嚴謹實驗而得出的結論,在發表 5 年後,仍有 50% 的新發論文引用著之前那些錯誤結論的論文,且論文發表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引用的結果已被證明是錯的。
就在大西洋月刊發表那篇文章後不久,時代週刊也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更為直白:「研究人員聲稱 90% 的醫學研究都是錯的」。
文中提到,受埃尼迪斯的言論影響,有醫學團隊正在重新審查那些廣為流傳的醫學研究,並發現了一些與常規認知相反的結論,比如做乳房自查,非但不會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反而可能會引起更大危害;又比如並沒有足夠證據表明接種流感疫苗有助於防治流感。
時代週刊發文後,新聞週刊緊隨其後,也發了一篇文章,稱又有一些已被普及的醫學常識被推翻了,比如患者如果沒有心臟病史,那麼除了大蒜,就連那些專門降低膽固醇的藥,也都屬於安慰劑,根本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又比如人體內幾乎都有足量的維生素 D,絕大多數人從陽光中就能獲取每日所需 (白人曬太陽 5 分鐘,有色人種也只需 15-20 分鐘),所以“補鈣要搭配維 D”的說法純屬胡扯。
研究出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人在意。
到此,再回頭看文章開頭大佬們的激辯,是不是頓時覺得意義非凡?在資訊高速流轉的今天,以謙卑的姿態無條件接納資訊,並不明智。
武林外傳中說:勤學多問為什麼,這樣的態度才算好。
萬維鋼也說:這個風起雲湧的現代世界,太有意思了,如果不去好好了解這個世界最新的思想,僅僅滿足於當個特定專業的知識分子,簡直白生一回。
未來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同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一種勞動。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0/11/lies-damned-lies-and-medical-science/308269/
2、https://healthland.time.com/2010/10/20/a-researchers-claim-90-of-medical-research-is-wrong/
文 | 木子Yanni
嗨,這裡是淺黑科技,在未來面前,我們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歡迎戳→微信公眾號:淺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