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湖廣填四川,首先想到的便是明末清初時候的移民運動。實際上,湖廣填四川在歷史上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是元末明初的時候,北方地區戰亂四起,湖廣、江浙、江西、廣東也是動亂不斷的。在當時“天府之國”的四川偏安一隅,未受過戰爭的摧殘。特別是在徐壽輝在湖北大起義以後,湖北、湖南的很多老百姓紛紛逃往了四川。另外,在朱元璋統一天下以後,由於四川人口數量較少,朱元璋為了恢復經濟,鞏固國防,採用了強制性的措施,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運動。
這些移民之中,最有名的就是“麻城孝感鄉”。當然,為什麼有如此多移民來自於“麻城孝感鄉”,現在並沒有統一的定論。一種說法是由於四川地區移民浪潮中,外省移民舉目無親,迫於生活的壓力,因此冒用了“麻城孝感鄉”的名號。另外一種說法則是麻城是當時農民起義軍的發源地,紅巾軍的領袖徐壽輝的軍師鄒普勝是湖北麻城人,他在民間有很大的威望,在四川移民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成為人們思念故鄉的標誌。
第二次湖廣填四川的時候是明末清初。張獻忠大舉入川,其後清兵也實施三省會剿以及八年的平吳戰爭。整個四川經歷了極其慘痛的浩劫,四川人口銳減。公元1578年,四川共有312萬人,而到了公元1685的時候,四川只有18509丁,如果一丁相當於6.7人的比例,整個四川也就只有十二萬人。換而言之,明末清初,經過動亂,整個四川的人口相當於過去的三十分之一。
為了恢復四川的經濟,清政府制定了很多措施讓外省的人移民進入四川。湖廣填四川大概從公元1671年開始大規模展開,到1776年為止,前後歷時105年之久。根據推算,在一個多世紀裡面,川東地區接納的移民大概為95萬人,川西地區接受的移民為215萬人,而川南地區接受的移民為312萬人。整個四川接受移民達到了623萬人。
根據清末的資料對當時成都的人口做統計:“當時成都人,原籍都是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佔5%,陝西10%,雲南貴州佔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陝西、甘肅5%。”
近現代四川籍的很多人物都是四川移民的後裔。比如朱德的先祖是來自廣東,陳毅、聶榮臻的先祖是來自於湖南,劉伯承的先祖是來自於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