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是鄔思道志不在此。
鄔思道有一句自我評價,很是精確——“我雖然小有智計,但卻是陰謀為主”(大意)。他是陰謀家,不是政治家。
陰謀家與政治家有區別嗎?當然有。雖然政治裡常常充斥了陰謀,政治家大多(甚至可以說全部?)同時也是陰謀家。但陰謀家和政治家,仍然有本質的區別。
簡單來說,陰謀家注重的,是如何獲得權力;政治家注重的,是如何行使權力。要行使權力,首先得獲得權力,所以政治家常常兼陰謀家。但陰謀家,並不一定就肯定是政治家。只懂得怎樣奪取權力,卻不懂運用權力,最終搞到國破家亡,自身被權力反噬的例子,多到我都懶得舉例。
鄔思道的情況,略有不同。他當然已經是成功的陰謀家,同時,他很多次表現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如果他想,搞政治對他來說,根本沒有能力上的阻礙。但老鄔明確表示,他不想。
不想的原因,他自己說了三條。一是身有殘疾,不能立於朝堂之上;二是曾獲罪於康熙朝,出仕有傷先帝之德;三是智力耗盡,不堪再用。除了第一條是客觀事實,無可辯駁之外,二三條都只能算藉口。但鄔思道不可能像張廷玉那樣以大臣的身份輔佐雍正,卻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如果他不走,就只能做一個幕後謀士,繼續隱身在雍正皇位後的陰影裡。以陰謀家的姿勢,嘗試做一個二手政治家。
港真,沒有比這更危險的姿勢了。政治家身居高位,常有高處不勝寒之嘆,或登高必跌重之憂,但高位本身,在帶來風險的同時,也在保護著他。沒有政治家的高位,卻要面對政治家的風險,正應了曹操的那句“務虛名而處實禍”,還有什麼處境比這更危險?何況,這風險的來源,是如此的直接和具體,就是他的主子,雍正。
雍正已經不是繼位前的皇子了。他現在是皇帝。明清的皇帝與唐宋之前的皇帝的不同,就在於皇權的高度集中,明太祖廢除了宰相,雍正更是一手建立了軍機處。此時的皇帝,是真正的獨裁者,整個帝國如何執行,都出於且只能出於他一個人的意志。
這樣的獨裁者身邊,是絕對不能允許皇座後的陰影裡,還有一個無職無權,卻可以左右他心志決策的人的存在的。穆罕默德說,如果我的某根鬍鬚,瞭解了我腦子裡在想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將它薅掉。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鄔思道答應了雍正挽留他的請求,就等於一隻腳已經跨進了鬼門關。
鄔思道早就想明白了。那鬼門關裝飾成了金鑾殿的樣子,光燦燦的想誘他進去。他卻只想躲的遠遠的。
他已經實現了一個陰謀家的最高理想,造就一代帝王。即使留下,還會取得比這更大的成就嗎?不會了。人生往後都是下坡路,而眾所周知,下坡路看似省力,其實比上坡危險的多,一步踏空,往往就是萬劫不復。
在沒有更高收益激勵的情況下,還要面對更大的無上限的風險,智者所不取也。所以,急流勇退,是鄔思道唯一可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