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趙(匈奴人)
光文帝劉淵
匈奴人,前趙(漢趙)開國君主,因祖上通婚而有漢朝王室血統。能文能武,八王之亂期間脫離西晉自立,後稱帝,追尊劉備、劉邦等一系列先祖。
武帝劉和
劉淵長子、太子,聰明好學,然性格多疑,對屬下無恩德。繼位後聽信內侍讒言試圖剷除異母弟劉聰,反被劉聰所殺。
昭武帝劉聰
劉淵四子,曾攻破長安、洛陽,覆滅西晉政權,俘虜並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拓展大片疆土,建立胡漢分制政體。在位8年,晚年重用宦官,荒誕不經,有4位皇后並立(上、左、右、中)。
少主劉粲
劉聰之子,荒淫無道,與父親的4位皇后亂倫,濫殺輔政大臣,內亂中為岳父靳準所殺。
漢天王靳準
因女兒們貌美而成為劉聰、劉桀父子二人的岳父,殺劉桀而稱王。在位時間僅3個月就被推翻殺害。因向南方的東晉稱臣,正史中通常不將之列為皇帝。
劉曜
劉淵養子,前趙最後一位君主,與石勒一道推翻靳準而稱帝,在位11年間遷都長安,提倡漢學,多次平定西域部落及叛軍,後與石勒決戰,因嗜酒而被俘身死。
二、後趙(羯人)
趙明帝石勒
羯族胡人,其族起源不詳,後趙開國君主。曾追隨前趙文帝劉淵,又與劉曜合兵推翻靳準。隨後分裂而從河北起家創立後趙政權。雖不識字,但有計謀,南征北戰,推動經濟、文教發展,帶領後趙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帝國。享國15年。
廢帝石弘
石勒之子,在位僅一年,性格軟弱,數次預禪位於堂兄石虎,被石虎拒絕,後被石虎廢而被殺。
武帝石虎
石勒之侄,篡權上位,生性極其殘暴、好色,為五胡十六國中知名暴君。
廢帝石世
石虎之子,在位僅33天,被兄石遵所廢,後被殺。
彭城王石遵
石虎之子,篡弟之帝位而自立,在位僅半年,就被冉閔(石虎的養孫,又稱石閔)所殺。
義陽王石鑑
石虎之子,石遵之兄,由大將軍冉閔(石閔)所立,在位僅103天,始終無法擺脫石閔的控制,後冉閔殺其自立。
新興王石祗[zhī]
石虎庶子,冉閔自立後,石祗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立為帝,集結軍隊誅討冉閔。後自去帝號向前燕稱臣以獲取資助討伐冉閔,失敗後為部將被殺。
三、冉魏(漢人)
冉閔
漢族,出生于山東,後趙君主石虎養孫,篡後趙建冉魏,終被前燕所滅。在位期間曾頒佈“殺胡”政令,導致中原大飢,疾疫流行,活人相食。
四、前燕(鮮卑族)
高祖慕容廆[Wěi]
鮮卑首領,前、後、西、南燕開國之君的父親或祖父。嚴格意義上並非帝王,因其在位期間仍向東晉稱臣,孫子慕容儁稱帝時,追諡為武宣皇帝(高祖)。
文明帝(太祖)慕容皝[Huàng]
慕容廆之子,創立前燕,名義上仍臣屬於東晉。勇武(身高1.91m)剛毅且多有謀略,崇尚經學、儒學,熟悉天文。
景昭帝慕容儁[Jùn]
慕容皝之子,滅冉魏,移都鄴城,使前燕一度與東晉和前秦政權三足鼎立,併為三國最強者。358年欲集兵150萬攻打東晉、前秦,359年病亡,年41歲。
幽帝慕容暐[wěi]
慕容儁之子,在位11年,在位後期輔政大臣亂政,被前秦苻堅所滅。淝水之戰後叛亂為苻堅所殺。
五、後燕(鮮卑人)
成武帝慕容垂
前燕慕容皝之子,昌黎人(今遼寧錦州),受苻堅寵信,淝水之戰後乘勢而起,公元384年建立後燕,386年稱帝,394年滅西燕。曾兩度伐魏(其姻親之國)而不得。
惠愍帝慕容寶
慕容垂之子,少無大志,崇尚儒學,善談論,做為主帥徵魏在參合陂之戰中大敗。繼位後遇叛亂出逃後被殺於龍城(今遼寧朝陽)。
蘭汗
慕容垂堂舅,誘殺慕容寶而奪位,在位不足3個月就被殺。正史中多不將其計入正統皇帝列表之中。
昭武帝慕容盛
慕容寶之子,蘭汗的女婿,蘭汗篡位後被封為侍中。後殺蘭汗而自立,廢后(蘭汗之女)。在位3年,平亂時身中暗器傷重不治而崩,29歲。
昭文帝慕容熙
慕容垂幼子,繼位前與慕容盛生母私通。在位6年,寵幸苻娀娥、苻訓英姐妹,荒誕不羈。因為苻後修造陵寢而導致國庫空虛,下葬前竟然與苻後屍體親熱。為北燕高雲(慕容雲)、馮跋所殺。
六、西燕(鮮卑人)
慕容泓
前燕慕容儁之子,前燕滅亡後,歸屬前秦,淝水之戰後乘時而起,建立西燕。其人原本要投奔後燕慕容垂,但投奔路上屢戰屢勝,遂建國,後因殘暴而為謀臣所殺。
威帝慕容衝
西燕謀臣殺慕容泓立其弟衝,曾因貌美被苻堅佔作孌童,與其姐皆受寵幸,長安有民窯“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公元385年繼位於阿房宮,在位僅1年為叛軍所殺。
段隨
出身西燕將軍,慕容衝被殺後被叛軍擁立為王,在位時間不詳(約月餘)後被身邊重臣宜都王慕容桓所殺。
慕容覬
前燕帝慕容皝之孫,宜都王慕容桓之子。段隨被殺後繼位。在其短暫的執政時期內曾率領四十餘萬鮮卑人離開長安東下,惟不久為慕容恆之弟慕容韜所殺。《資治通鑑》作慕容覬,《魏書》作慕容凱。在位月餘。
慕容瑤
威帝慕容衝之子。386年,西燕連續數起政變後,慕容瑤被左僕射慕容恆擁護繼立為燕帝,改元建平,但是部眾都離開慕容瑤,往歸尚書慕容永,不久慕容瑤為慕容永所擒,被殺。
慕容忠
慕容泓之子,慕容瑤被殺後繼位,數月後就被將軍刁雲所殺。公元386年一年之內,西燕經歷了6位君主,中間這4位可以說全是傀儡皇帝,任何一個在位時間都只能以月來計算,且每個都有各自的年號,堪稱奇觀。
慕容永
前燕建立者慕容銚之堂侄。慕容衝稱帝后以慕容永為將軍。曾擁立慕容忠為帝,稱帝前向後燕稱臣,稱帝后後燕大舉進攻,國滅身死。在位6年,年號中興。
七、南燕(鮮卑人)
獻武帝慕容德
鮮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孰之幼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倩、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後燕被北魏擊敗後,駐守後燕南方的慕容德得以自立。公元400年稱帝,時年65歲,是中國歷史上僅次於武則天的最年長的稱帝者。在位5年。
慕容超
慕容德的侄子,淝水之戰前秦大敗,其父輩族兄趁亂建後燕,其父被殺,母因懷孕而被投入獄中,後逃出生下他。少年時行乞裝瘋而苟活於後秦之地。慕容德稱帝后因無子而詔立其繼位。南燕向後秦稱藩後,慕容超南下攻擾東晉,在都城廣固城(今山東青州)被劉裕俘虜斬首,城破前曾在城樓上望東晉大軍而與夫人執手相對而泣。南朝文學家丘遲曾寫道:“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比喻異族無論如何強大,也無法在中原立足。
八、北燕(高句麗人、漢人)
燕惠懿帝高雲(慕容雲)
高句麗人,後燕慕容寶養子(改名慕容雲),與馮跋反叛後殺慕容熙即位。自知無能,培養大批侍衛自保反被殺。史學界對於其到底是後燕末帝還是北燕開國君主存在爭議,亦或兼而有之。
文成帝馮跋
胡化漢人,推翻西燕慕容熙,擁慕容雲(高雲)在其被近臣所殺後繼位。勤於政事,獎勵農桑,輕薄徭役,雖受北魏相逼也能保持內政穩定20餘年。末年病重時其弟叛亂,驚懼而死。
昭成帝馮弘
馮跋之弟(河北人),馮弘篡位時將包括太子馮翼在內的馮跋之子一百餘人一併殺死。自立為君,後北魏攻打都城龍城(今遼寧朝陽),在高句麗援軍協助下逃亡高句麗,後與高句麗王(長壽王)爭向南朝劉宋稱臣而被殺。
九、前秦(氐人)
景明帝苻健
苻健,氐族,繼承父親苻洪之位統領部眾,驍勇果敢,好施亦善於事奉人,成功入關定都長安,僭稱天王,建立前秦。薄賦節儉,專崇儒學,屢次作戰征服其他反抗前秦的關內勢力,曾擊敗北伐的晉軍。在位5年,病亡。
廢帝苻生
苻健第三子,天生獨眼,人稱“獨眼雄將”,殘忍變態,勇冠一時,曾十多次單馬突擊晉軍,令晉軍傷亡甚大。在位2年餘,因殘暴而被宗室堂弟苻堅所殺。
宣昭帝苻堅
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推翻苻生而繼位。執政期間推行新政,興農桑,設學校,扶持鰥寡孤獨者,重用漢將王猛,成功統一北方,後一意孤行挑起淝水之戰失敗而導致前秦分裂,因叛將、建立後秦的羌人姚萇索要傳國玉璽不成後被其所殺害。
哀平帝苻丕
苻堅的庶長子。其父死後,在晉陽(山西)稱帝。因猜忌苻纂,率幾千騎兵南奔東垣(今石家莊)及進攻洛陽,被東晉揚威將軍馮該斬殺,死後部屬皆為西燕所得。在位僅1年餘。
高帝苻登
苻堅族孫。苻丕進攻洛陽時被東晉將領所殺,苻登被部將擁立為帝。在位期間多次攻打後秦,但終被後秦擊潰後逃亡,被後秦姚興所殺。
宣文帝苻崇
苻登之子,前秦最後一位皇帝,父親死後逃往到湟中(今青海東北部)繼位,被西秦擊敗身死,在位僅3個月。
十、後秦(羌人)
昭武帝姚萇
羌族人,後秦開國君主。曾為前秦的將領受到苻堅重用,但淝水之戰後在關中羌人支援下建立後秦,自稱萬年秦王,殺害苻堅,後與前秦長期作戰,在位10年,雖為君主而作風勤儉。《晉書》記載其死前夢到苻堅率陰兵捉拿他但卻被援兵刺傷,醒來後傷重而身亡。
文宣帝姚興
姚萇長子,擊敗苻登,覆滅前秦。在位22年,前期擴張迅猛,後柴壁之戰中大敗於北魏,亦不能阻止皇子間爭奪皇位以及新興的胡夏國的侵擾而令國勢衰敗。
後主姚泓
姚興長子,在位期間後秦被東晉劉裕部將王鎮惡(前秦王猛之孫)所滅,享國僅1年半。其人被從都城長安(西安)綁至建康(南京)市井之中斬首。
十一、西秦(鮮卑人)
武宣王乞伏國仁
隴西鮮卑人,早年為前秦將軍,淝水之戰後乘機自立。按照《晉書》中的記載,其人並未稱帝,只是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有年號而已(建義)。正史常不將其列入帝王之序列。
武元王乞伏乾歸
乞伏國仁之弟,打敗前秦苻崇而至前秦亡,乘機併吞其隴西土地,建立西秦。先後敗於後秦、後涼,亡國於後秦,又復國。曾擊敗南涼、吐谷渾,最終為侄子所刺殺而亡。
文昭王乞伏熾磐
乞伏乾歸長子,公元412年其父為侄乞伏公府所弒,熾磐擒殺公府,繼位,稱河南王,改元永康。414年滅南涼,後主要與北涼爭戰,428年病亡。
後主乞伏暮末
乞伏熾磐次子,西秦最後一位君主,施行恐怖政治,濫刑好殺,人心思叛。受西涼所迫欲歸北魏,卻為胡夏所滅。
十二、胡夏(匈奴人)
武烈帝赫連勃勃
南匈奴單于後裔,先投奔後秦,後叛後秦而自立,建北夏國,乘東晉滅後秦班師之際佔領關中。其人有權謀智術、兇殘好殺且十分自大。其都城統萬城(今陝西榆林),四座城門各為:招魏、朝宋、服涼、平朔。
廢主赫連昌
赫連勃勃三子,即位後遇北魏來攻,會戰中馬失前蹄墜地,被生擒。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禮遇,受封秦王,後叛亂被殺。
後主赫連定
赫連昌被擒後其弟在甘肅平涼即位,在北魏攻擊下一路敗退,卻歪打正著滅了西秦。隨後在攻打北涼途中,為吐谷渾所俘,送與北魏被處死。在位僅3年。
十三、後涼(氐人)
懿武帝呂光
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前秦將領,淝水之戰戰敗回軍時為涼州刺史梁熙所阻,遂入主涼州,建立後涼。在位13年。性格沉著堅毅,不好讀書好打仗。晚年病重傳位與太子呂紹,是五胡時期罕見的太上皇。
隱王呂紹
呂光嫡子,登位不久即被兄長呂纂及呂弘發動政變推翻,自殺。《晉書》中並未記載其在位時間,推斷當不足月餘。《涼州記》記載死後其14歲的妻子忠貞不渝跳樓殉夫,二腿俱折,口誦佛經而卒。
靈帝呂纂
呂光庶長子,篡權上位後一年餘即被宗室呂超等斬殺。《高僧傳》記載鳩摩羅什曾與呂纂遊戲時預言其被胡奴砍頭的下場。
後主呂隆
呂光之弟呂寶的兒子,殺呂纂後即位,其在位時間亦不斷遭南涼及北涼二國攻擊,國力大衰,向後秦請降而國滅。在位僅2年餘。
十四、南涼(鮮卑人)
武王禿髮烏孤
河西鮮卑人,禿髮鮮卑首領,涼州土著,曾被後涼呂光封為廣武縣侯,後叛後涼自立,建立南涼。在位期間遷都遷都樂都(今青海樂都)。因酒後墜馬傷重而卒。
康王禿髮利鹿孤
禿髮烏孤之弟,在位期間遷都西平西平(今青海西寧)。其在位期間曾以祥瑞為名欲稱帝,被屬下勸止後改稱河西王。
景王禿髮辱檀
禿髮利鹿孤之弟,即位後把都城遷回樂都,曾與後涼的蒙遜多次交鋒,後投降西秦乞伏熾磐而亡國,後被毒殺。他是第一位正式稱“涼王”的君主,在位12年。
十五、北涼(匈奴支系盧水胡族)
武宣王沮渠蒙遜
匈奴支系盧水胡族首領,曾反叛後涼並推漢人段業建北涼(年號神璽),後又殺段業自立。其人有勇略,在位期間,北涼於強敵環伺之際擴張成為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滅西涼,稱臣於北魏與南朝宋(嚴格意義上說北涼不能算作獨立的王國)。《晉書》記載其篤信天象,多次作戰憑天象指引而獲得勝利。
哀王沮渠牧犍
沮渠蒙遜之子,十六國分裂時期(公元304-439年)的最後一位君主,北魏攻大北涼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出降而國亡(439年)。在位6年半,好文學,曾向南朝求《起居注》(可視為其有稱帝之明確訊號)。其弟後建立地方割據政權高昌(今吐魯番)北涼,後為柔然所滅。
十六、西涼(漢人)
武昭王李暠
漢族,曾是段業的部將,後建立西涼,自稱漢代飛將軍李廣後人,唐高祖李淵是其六世孫,李白也自稱是其後人。在位17年,鼓勵農桑,好讀書,與北涼長期作戰,稱臣於東晉,享年67歲。
後主李歆
李暠的世子,用刑嚴苛,喜建宮宇,東晉封之為酒泉公。即位後被北涼敗殺,其子李重耳是唐朝皇室的直系祖先。
冠軍侯李恂
李暠之子,李歆之弟,在敦煌即位,隔年(421年)被北涼滅國。其侄子之後建立後西涼,後歸降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