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中山國國王的妃子陰姬和江姬都很受寵,兩人都想作王后,故經常明爭暗鬥。縱橫策土司馬熹見有機可趁,便暗中派人去遊說陰姬:“做王后的事可得重視!一旦爭到手,那可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爭不到手,不但自已有性命之憂,還會禍延九族,早晚被得勢者滅之而後甘!若想穩操勝券,最好去找司馬熹出主意。”陰姬聞言,忙請司馬熹獻策,並許以重金酬謝。司馬熹應承下來之後,便一步步施展開其精心謀劃的連環套式“陰陽捭閹術”。
他先去拜見中山王,自告奮勇說要去鄰國走走,藉機刺探對方訊息,再回來謀劃強國之策。中山王自然高興萬分,下令給他備上禮物讓他先去趙國。
司馬熹見過趙王,在閒談中故意說道:“早聞貴國出美人,可我轉了幾天,還真沒見到有哪一位超過我國那位陰姬的。”趙王聞聽此言,頓時來了興趣,忙問究竟美到什麼程度,司馬熹便添油加醋、繪聲繪色地向趙王描述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芙蓉如面柳如眉,有傾國傾城之姿、沉魚 輔首連環璧落雁之貌!”趙王聽了恨不得馬上收人自己宮中,忙問司馬熹:“有無良策將之獻於本王?”司馬熹故意頓了一下,近前聲說:“她是我們大王的寵妃,我怎敢妄言?請大王忘了這話吧,否則傳揚,小的腦袋不保啊!”趙王冷笑一聲,下定決心非弄到手不可。
司馬熹見此行目的已達到,忙收拾行裝回到了中山國,且立即進 向國王報告:“趙王昏庸透頂,又殘暴至極,只知攻攻殺殺;又沉迷酒色,荒淫無道。我已得到可靠訊息,說趙王看中了陰姬,正想方設法要將之納人宮中!”“豈有此理!”中山王一聽,勃然大怒,“竟如此肆意妄為,簡直是欺人太甚!”司馬熹故作急切地安撫道:“請息怒,大王!目前趙國比我們強大,我們能打得過他們嗎?若趙王硬來索取,不給吧,打起來有亡國之危;給吧,大王您又會被天下人恥笑說堂堂一國之君連自己的妃子都保護不了……”
“那你說該如何處理?”中山王何嘗不明白形勢,又氣又急之下,便不耐煩地打斷司馬熹的話頭,向他徵求意見。司馬熹見國王已六神無主,鑽人自己套中,不由得心中竊喜,但仍假裝稍稍思考了ー下,才湊近前說道:“我想到一個辦法可以打消趙王的這個念頭。不如大王即將陰姬冊封為王后,讓趙王死心。當今天下還沒有誰敢公然索要別人的王后做妻子的,即使國家再強大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否則,必將引起列國公憤,就算真的開戰,友邦也會出兵幫助我們的。“好!就這麼辦!”中山王聞言如釋重負,馬上傳令冊封陰姬為王后。趙王知道後,果然也死了心。陰姬對司馬熹千恩萬謝,自然也給了他不少好處。之所以稱司馬燾此計為“連環押闔計”,是基於他在陰姬、中山王和趙王這三方人物之間多方周旋,縱橫捭闔。無論是面對這三人中的哪一個,司馬燾都能因人而異、適時適當地有所“開啟”,有所“閉藏”,該說什麼、說多少,用“陰言”是用“陽言”……他都胸有成竹、進退目如,使事情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 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