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長子,叫諸葛喬,不過這個長子不是諸葛亮親生的孩子,是他的哥哥,諸葛瑾過繼給他的孩子。在古代,宗法關係高於血緣關係,即便是過繼,也要被視為親兒子。但是這個親兒子諸葛喬在諸葛亮北伐當年,突然病逝。這是一件謎案,至今難辨其詳。
諸葛亮年過不惑,無子,於是給哥哥諸葛瑾去信,希望哥哥過繼一個孩子給他。這個孩子具體什麼時候到的蜀國,我沒有查到具體的時間。但是我認為在建興二年的可能性很大。原因有三,其一首先是要建興元年後才有可能,建興元年吳蜀恢復同好,此時諸葛亮才能大大方方給哥哥提要求,不然諸葛瑾有通敵的嫌疑,而且後來諸葛瑾也是給孫權打了報告,且得到了批覆認可後,才送出了諸葛喬。其二建興三年諸葛亮有個諸葛瞻,建興四年諸葛瞻出生。所以想要繼子應該要早說。其三建興二年,張溫出使蜀國,諸葛喬很可能是作為兩國修好的一個見證,跟隨張溫一起來到了蜀國。
到了蜀國,諸葛喬官至駙馬都尉。但諸葛喬並沒有留在成都,而是與諸葛亮一道出屯漢中。漢中是蜀國北伐的軍事指揮中心,諸葛亮將他帶在身邊,可見是要把他當繼承人來培養。
建興五年,四十六歲的諸葛亮終於喜得一子,即諸葛瞻。但諸葛喬過繼在先,所以從宗法角度來說,諸葛亮喲兩個兒子。即長子諸葛喬、次子諸葛瞻。有點腹黑的說法:一個是養子,一個是親兒子。
在諸葛瞻出生後的第二年,也就是諸葛亮首次北伐的建興六年(228),諸葛喬突然死了,年僅二十五歲!《三國志》對此的記敘很簡略,未載諸葛喬死因。但在裴注《諸葛亮集》中,刊載了諸葛亮給其兄諸葛瑾的一封信函,信中這樣說:“喬本當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於谷中。”大意就是我本來想讓諸葛喬回成都,但是現在時局艱難,我的孩子應該跟戰士們榮辱與共,和將士們一同押運糧草。
但諸葛亮還是少說了一些資訊,在霍弋傳中說:丞相諸葛亮北駐漢中,請(霍弋)為記室,使與子喬共周旋遊處。諸葛亮可能不僅讓諸葛喬押運糧草,還作為遊擊部隊輾轉多地,策應各方。而且從諸葛亮給諸葛瑾信中,看著那語氣,我讀出了一些解釋的味道,隱隱還有一些不安的情緒在其中。可惜原文散失,一切都只能是猜想而已。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飲恨而敗。其中的艱辛險阻,遠遠不僅是街亭失敗就大軍退出了這麼簡單這麼有序。光三國志一部書關於馬謖的結局就有三種說法,其實可以從側面說明,當時馬謖丟街亭,趙雲失利於箕谷,蜀漢前線是慌亂而潰敗的局面。在這個時間點,諸葛喬在前線,有沒有可能陣亡于軍中?有沒有可能私自逃離軍隊,像馬謖一樣被軍法處置了?我不得而知。
站在陰謀論的角度來說,有沒有可能是諸葛亮借戰爭除掉年長的養子,為親生子的未來掃除障礙。這種說法缺乏證據,但我覺得他作為一種可能,應該可以被留下來,而且蜀漢,這樣的事情也已經發生過了一次,比如劉備對待劉封。
但我個人覺得,諸葛亮的一生是光明的,是磊落的。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搞過陰謀詭計,所以他累啊,以至於諸葛丞相在壯年就心力交瘁而撒手人寰。
但有的時候,歷史的魅力就在這裡,你認為最不可能的事情,反而恰恰是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