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規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公亶父的個人簡歷。
姓名:姬亶
尊稱:古公亶父
性別:男
父親:公孫祖累
母親:不詳
妻子:太姜
出生地:南豳,也就是陝西彬縣旬邑一帶。
國號:周
兒子:太伯、虞仲,季歷
所處時代:商朝末年
去世時間:公元前1146年
古公亶父是一個傳奇人物。
在周人的發展史上,他是一個上承后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周王朝的奠基人。同時,他也是一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被後人追尊為“周太王”。
前面說了,由於戎狄遊牧民族的不斷侵犯呢,“古公亶父,來朝走馬,帥西水滸,至於岐下”。
古公一行爬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渡過漆水(今陝西麟遊縣內),翻過了梁山(麟遊縣東南)來到了岐山腳下的平原,今天寶雞岐山。
漆水
是渭河的支流,又稱杜水、武亭水、中亭水。
在陝西中部偏西北,源出麟遊縣廟灣附近,東流折南流,經過麟遊 ,永壽,乾縣,扶風,武功白石灘流入渭河。
這是周人祖先第三次遷徙,從陝西彬縣一帶遷徙到陝西寶雞市岐山扶風一帶。
第三次遷徙到寶雞市岐山扶風一帶。
第三次遷徙到寶雞市岐山扶風一帶。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岐山之北,自古就是一片土地肥美的地方,人們將這裡稱之為周原。
傳說這裡連苦菜生長出來都會變甜。這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了。
古公亶父向上帝和祖先進行占卜,得到了好的兆頭,於是就在周原建城定居下來。
這可不是迷信,那個年代就興占卜,我們所熟知的早期的甲骨文,就是殷商時期用來占卜的,當時的人們對占卜都是深信不疑。
古公亶父帶領人民開墾荒地,修築溝渠,建宗廟和宮殿,在中廟和宮殿外圍建起城牆。
古公亶父廢除了戎狄舊的習俗,設立了司徒,司空,司馬,司徒,司寇等官位,而古公亶父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新生國家——“周國”的君主。
從此,這些“姬姓”族的就被稱為“周人”。
這是個關鍵點,一定要記住。
由於古公亶父遷徙到周原,使這個原本野獸出沒,雜草叢生的荒野變成了人口興旺,土地肥沃,莊稼豐收的美好樂園,周人因此也越來越強大。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
他們分別是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和小兒子季歷。
姬歷是古公亶父和太姜所生,與其他兩位兄弟是同父異母關係。
季歷成年以後,迎娶太任為妻,生下兒子名叫“姬昌”,
古公亶父看到孫子姬昌非常喜歡,感嘆道:“我的後代,當有大事者一定是姬昌吧。”
長子太伯和次子虞仲知道父親想立小弟季歷,以便將來把王位傳給父王的孫子,自己的侄子姬昌,所以兩人便避讓,逃亡到荊蠻之地,身刺花紋,剪短頭髮,而讓位給季歷。
這種做法在當時被稱為君子的行為。
後來太伯,在東部建立了吳國。
古公亶父死後,最小的兒子季歷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