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半島上的小西紅柿村
山東省平度市的向陽村,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古村,也是中國櫻桃西紅柿核心產區之一。
這裡有2400多座西紅柿大棚,每年出產櫻桃西紅柿高達5萬多噸,人均年產量能超過8000公斤。
得益於當地鹼性的土壤環境,向陽村出產的櫻桃西紅柿,甜度能達到12度,同樣的品種,在其他地方則遠遠達不到這樣的甜度。
也正因如此,向陽村出產的櫻桃西紅柿“身價”不低。據當地村民說,他們一畝地就能有十萬塊的純收入。
靠著這一顆顆小小的西紅柿,向陽人的生活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十年九不收的鹽鹼灘
然而歷史上的向陽村,卻是另一番模樣。
“前窪村鹽鹼灘,三分水一分田,兔子不拉屎,十年九年歉。”村裡流傳的這首民諺,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景象。
民諺中提到的“前窪村”是村子的曾用名,從中可以得知,村子曾是一片窪地。
明朝初年,向陽村的先祖跨越2000多公里路途,從四川、雲南一帶移民到這裡,建設新的家園。
然而這方土地並不是一片樂土。因為地勢低窪,這裡澇災不斷,種下的莊稼還沒等到收穫,就被洪水淹沒,十年九不收是常有的事。
為了能夠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向陽人的先祖想盡了辦法。
總是積水,他們挖出一道道排水溝排除積水;地勢低窪,他們就從別處掘來泥土墊出一塊塊高地。
靠著不言敗的精神,人們漸漸地在這處不毛之地紮下根來。
後來,為了表示對祖先的致敬和禮讚,人們便把村名改名為“向陽”,取的是向著太陽繼續前行之意。
挖通澤河 生活有了起色
就這樣,在大家的相互扶持下,向陽村走過了600多年的時光。
然而,受制於惡劣的自然環境,直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村民們的日子依然過得不是很好。
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了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國家開始大規模興修水利工程,平度縣委縣政府也做出了開挖人工河,引流入海的決定。
為了不讓子孫代代受窮,向陽村所有壯勞力和周邊地區的20多萬百姓陸續投入到河道的挖掘中。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們硬是靠著雙手挖通了一條56公里長的澤河,從此改變了平度西南窪地十年九澇的狀況。
向陽人的日子也開始有了起色,人們不再為溫飽發愁。
小西紅柿的寶地
但想要把日子過得更紅火,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常年被雨水浸泡,向陽村的土壤不但偏鹼性,而且嚴重板結。
這樣的土地,出產的糧食十分有限。大家也嘗試過種植其他作物,像是西瓜、蘋果、還有桑樹,但都失敗了。
直到這方土地上,迎來了櫻桃小西紅柿。
那是2008年的冬天,當時的村支書偶然間聽說了山東壽光蔬菜大棚的事情,於是趁著農閒時節,帶著18位村民跑到了壽光檢視情況。
當他們看到壽光如火如荼的大棚產業後,下定決心要走設施農業的路子。
但建一個棚需要5萬元的費用,而在當時,向陽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兩三千塊錢。去哪裡籌措這5萬塊錢,大家一籌莫展。
後來在鎮黨委的協調下,銀行給提供了無息貸款。就這樣,這些莊稼人揹著外債,開始了破釜沉舟的嘗試。將近一個月後,18座大棚在向陽村拔地而起。
當時,為了扶持農民創業,市裡還專門請來了科研人員進行指導,讓全村人都沒想到的是,困擾了祖祖輩輩這麼多年的鹼性土壤,竟然是一塊寶地,特別適合種植櫻桃西紅柿。
獨特的土壤再加上日照充足、早晚溫差大的自然環境,讓向陽村出產的櫻桃西紅柿甜度更高,成為了人們爭相購買的物件。到了2013年的時候,西紅柿大棚裡每畝地的純收入就達到了將近十萬元。
而首批建棚的18位村民,也靠著當年那股不服輸的闖勁兒,成為了村裡最早富起來的人。
這些年來,在政府扶貧資金和企業資金的助力下,村裡陸續建起了2400多座大棚。靠著西紅柿大棚種植,村裡人蓋起了寬敞的農家院,還有不少人在城裡買了房,買了車。在時代的發展中,向陽村人迎著朝陽,一路奔跑,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今晚20:00,去膠東半島向陽村,看一座綴滿西紅柿的村莊。
《記住鄉愁》鄉村振興系列
播出內容:《向陽村——膠東古村 向陽而生》
播出時間:2022年2月7日(週一)20:00
播出頻道:CCTV-4 中文國際頻道
編輯 | 王琳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