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還沒完全過去,有粉絲朋友就已經給劉醫生留言說現在每次吃飯就吃一點,甚至有時候一點也不想吃。
不知道螢幕前的你是不是現在就有了吃不下去東西的情況呢?
很多人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選擇吃一些開胃的食物,就好比說是山楂片、山楂球,很少人會想到用一些健脾的之後再用開胃的。
在劉醫生看來,直接食用開胃的食物不免有些急功近利,先用健脾再用開胃的才算合適。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今天劉醫生就站在中醫的角度上給大家聊聊。
中醫認為,脾臟為人體後天之本,主運化,主水谷精微。就是說,我們食用進體內的穀物以及水液是需要靠脾臟的運化功能來消化、以及將營養物質輸布至周身,給周身提供營養保持機體正常運轉、身體健康的。
一旦脾虛,它的運化功能相對應地就會虛弱、衰微、甚至是失調,那麼我們食用進身體的穀物以及水液就會很容易得不到消化,就更別提吸收這回事了,就會導致出現吃不下東西的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吃下去的是什麼拉出來的就是什麼。由此而來的成語是“完谷不化”。
上面我們也提到了,遇到這種情況直接開胃是不行的,需要先健脾、再開胃。那麼劉醫生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味中藥,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就是黃芪。
黃芪,對於大家來說也是非常熟悉了,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補氣嘛。
沒錯,黃芪味甘、性微溫的性格,善入脾、胃,可以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等,是補中益氣重要的藥材之一。常用於脾氣虛弱導致的進食少、便溏的症狀。
對於那些腹瀉已久甚至是脫肛者,黃芪還有升舉清陽之效。再加之以柴胡、升麻等具有昇陽舉陷的藥物,效果會更加地明顯。
劉醫生再多說一句,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