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題釋義:
Kummell病:1891年德國醫生KUMMELL首次報道了一種特殊型別的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於是以其名字命名為Kummell病,也被稱為遲發性椎體骨折後骨壞死。該疾病主要表現為創傷後延遲性椎體塌陷,即是在輕微創傷後以延遲方式發生的椎體缺血性壞死。
新型骨水泥螺釘:是作者所在團隊研發用於治療Kummell病的一種內建物,旨在減少Kummell病椎體成形術後骨水泥相關併發症,尤其是骨水泥鬆動移位。
背景:創傷後椎體遲發性骨壞死(Kummell病)是一種特殊型別的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於1891年被德國醫生KUMMELL首次報道。目前使用骨水泥填充治療後有較大機率會出現骨水泥鬆動移位等術後併發症。
目的:採用生物力學分析方法探討新型骨水泥螺釘聯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創傷致椎體遲發性骨壞死的效果。
方法:獲取30具羊脊柱標本,透過CT掃描檢查保證所取標本沒有椎體畸形。取T12-L2節段,在其L1節段製作創傷後椎體遲發性骨壞死椎體內裂隙模型,並對椎體內裂隙進行骨水泥強化治療,隨後按骨水泥填充方式的不同將標本隨機分成單純椎體成形術組、椎體成形術聯合單側椎弓根成形術組、椎體成形術聯合雙側椎弓根成形術組、單側新型骨水泥螺釘聯合椎體成形術組、雙側新型骨水泥螺釘聯合椎體成形術組(三維穩定性生物力學實驗、最大軸向壓力實驗各5組)。所有標本術後均進行CT檢查,判斷螺釘位置是否理想以及椎體有無其他損傷情況,採用三維穩定性生物力學實驗檢測各組標本在前屈、後伸、左屈、右屈及左右軸向旋轉6種運動狀態下的骨水泥活動度,採用最大軸向壓力實驗檢測骨水泥在受壓時所能承受至出現骨水泥移位時的最大軸向壓力。
結果與結論:①所有標本術後影像學檢查顯示螺釘位置正常,未見新型骨水泥螺釘刺入椎管、穩定性欠佳等不良現象;②單、雙側新型骨水泥螺釘聯合椎體成形術組在前屈、後伸、左屈和右屈運動狀態下的骨水泥活動度均最小,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學穩定性,這兩組與其餘3組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而此兩組間的骨水泥活動度無顯著差異(P > 0.05),這提示單、雙側新型骨水泥螺釘均能達到相似的骨水泥穩定效果;③單、雙側新型骨水泥螺釘聯合椎體成形術組具有較好的骨水泥受壓能力,其骨水泥能夠承受更大的軸向壓力,具有更好的骨水泥穩定性,這兩組與其餘3組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雙側新型骨水泥螺釘聯合椎體成形術組在垂直受力情況下所能承受壓力最大,其次是單側新型骨水泥螺釘聯合椎體成形術組;④上述結果表明,新型骨水泥螺釘在胸腰椎創傷後椎體遲發性骨壞死治療中能起到增加骨水泥穩定性及避免骨水泥鬆動移位的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1-6595-7469 (詹乙)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人工關節;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內固定;數字化骨科;組織工程
關鍵詞: Kummell病, 新型骨水泥螺釘, 內建物, 生物力學, 羊, 損傷, 修復, 椎體內裂隙
引用本文: 詹 乙, 王 彪, 馬宇立, 何思敏, 孫宏慧, 郝定均. 新型骨水泥螺釘系統固定遲發性椎體骨折後骨壞死模型的生物力學評估[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2, 26(18): 2795-2800.
閱讀更多請登入《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