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個星球上建立一個新的人類殖民地是一個應用新設計的機會。然而,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個從人類過去在建造棲息地時所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的機會。
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征服月球甚至海洋,但有些人已經將火星視為我們的備用地球。當然,這個星球在目前的狀態下是完全無法居住的,但是關於如何使人類在紅色星球上成為可能的想法並不缺乏。一些想法涉及激進的地球化,而另一些想法則試圖限制封閉結構內部的變化。特別是一個概念,它試圖不重複過去的罪惡,利用火星的自然景觀,而不是違背它。
設計師:Burak Celik,Naz Kaplan和Zeynep Ege Odabasi。
當然,我們不能責怪我們的祖先沒有更好的知識,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確保在試圖將我們的文明擴充套件到其他星球時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這種建築設計概念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使人類,動物和植物生命成為共存可能的技術上,而是確保我們不會像改變舊家那樣改變新家的面貌。特別是,甜甜圈形狀的殖民地旨在利用火星景觀,而不是試圖根據我們的需求塑造它。
創世紀 v.2,正如原型所稱,被設計成位於隕石坑的邊緣,而不是在火星上可能罕見的更平坦的表面上。這有兩個優點,一個是殖民地實際上可以保護自己免受輻射,而不必在已經遭受重創的星球表面上挖更多的洞。它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從可持續的結構開始,確保火星將比我們的地球存活更長時間。
然而,創世記v.2的設計也是可調整和可重定位的,因此擴大人口不需要建立另一個殖民地。例如,環的半徑可以擴大以容納更多的單位。然而,如有必要,中央生產和迴圈塔也可以搬遷到另一個可以支撐更大環的隕石坑。
在內部,外殼原型的白色圖案絕對散發出未來主義的氛圍,乾淨無瑕疵的牆壁與外面的紅色貧瘠荒地形成鮮明對比。從外部來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創世記看起來並不完整,但這是一個有意的設計選擇,以代表和提醒我們人類總是不完整的知識,特別是在外星星球上建立殖民地時。